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4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参照《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的方法原理,用分光光度计对3种光程长度比色皿分别进行比色,探讨不同光程长度比色皿间关系。  相似文献   
2.
经过长距离传送的管网自来水,其悬浮颗粒较为复杂。由于散射浊度测定的颗粒粒径非常微小,应是1nm至100nm的胶体溶液(丁达尔效应规范的颗粒物)。然而,管网水质的大悬浮颗粒点有较多比例,显然采用散射浊度测定方式是不合适的,而应以透射光检测为主。本试验采用长光程(500mm)和激光光度传感器进行颗粒浓度(FTU)透射光的灵敏检测。最小可分辨0.01FTU。并研究采用GPRS无线传感网络,完成监测数据的昼夜遥传,实现预警监控城乡区域管网水质的突发污染事故。  相似文献   
3.
选用480 nm单色光及长光程技术进行吸光光度分析,测定水质色度。通过对比普通分光光度法可知,吸光光度测试的光程长度增加10倍,测试灵敏度显著提高,从而保证低色度饮用水(30度)的测定精准度。监测的色度数据利用GSM无线通信传输系统,可实现对水质色度监测结果的远程实时动态遥传,为预警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4.
长光程差分吸收光谱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光程差分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实时、在线监测方法 ,可同时对多种气体进行连续监测。使用这种方法获得的数据经计算机处理后 ,可分析出大气中各种污染物的含量。介绍了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仪器结构及它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国产长光程空气自动监测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更为先进、更具自动化的系统,24h点式仪器是老式空气检测仪器,对这两种新、老仪器的比较可以看出在运行过程中的利弊。  相似文献   
6.
影响悬浮颗粒物吸收系数测量的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余小龙  沈芳  张晋芳 《环境科学》2013,34(5):1745-1753
水体悬浮颗粒物吸收系数是水色遥感研究中的关键参数之一,为研究不同因素对吸收系数测量结果的影响,分别采用透射法(T法)、透射反射法(T-R法)和吸收法(A法)测量颗粒物吸收系数.结果表明,A法在测量悬浮颗粒物吸收系数时受滤膜差异性、滤膜含水量以及滤膜颗粒物分布不均匀等因素的影响较小,测量精度较高.对不同测量方法的光程放大因子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测量方法,不同颗粒物富集量会有不同的光程放大因子.采用线性拟合的方法求得A法、T法和T-R法的平均光程放大因子为4.01、2.32和2.20,相关系数分别为0.90、0.80和0.87.对于A法和T-R法,采用二次多项式拟合的方法计算光程放大因子可以提高测量精度,相关系数分别为0.95和0.94.对比各影响因素对测量结果造成的平均相对误差发现,光程放大因子是颗粒物吸收系数测量最大的误差来源.  相似文献   
7.
收集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和养殖废水200个样品,以4cm-1的分辨率,分别用2mm和10mm样品池,用透射法采集800~2500 nm谱区的光谱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回归建立了废水的生化需氧量(BOD5)、化学需氧量(COD)和pH的预测模型.该模型的BOD5、COD和pH的预测值与参考值的校正相关系数分别为0.763、0.975、0.966,校正标准误差分别为27.7 mg·L-1、19.9 mg·L-1、0.165,预测相关系数分别为0.6939、0.945、0.927,预测标准误差分别为37.9 mg·L-1、29.4 mg·L-1、0.208.实验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技术可成为特定废水多指标快速检测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前 ,我国重点城市都在开展环境空气质量日报或预报工作 ,开展这一工作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必须建立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由于我国目前的研制水平有限 ,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基本上是靠引进国外技术及设备来完成的。而引进设备往往与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不够 ,尤其是在系统结构、数据采集、远程控制与诊断方面同我们的实际要求相去甚远。为此本文将围绕国内环境监测共同关注的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及其设计的问题展开讨论 ,内容包括目前国内自动监测系统的现状 ;国外发展情况及趋势 ;自动监测系统结构与要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