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9篇
安全科学   10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47篇
基础理论   16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硫化氢是有腐蛋臭味的无色气体,能溶于水、乙醇及甘油。化学性质不稳定,在空气中可氧化为二氧化硫,与空气混合燃烧时会发生爆炸。大气中硫化氢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人造纤维、天然气净化、硫化染料、石油精炼、煤气制造、污水处理、造纸等生产工艺及有机物腐败过程。  相似文献   
2.
3.
蛋白石页岩是我国首次发现,首次开发和应用的一种新矿种,根据几年来的研究和应用结果,文章较详细介绍了蛋白石页岩的物理化学性质、开采与加工方法、应用领域和发展前途,并为大规模应用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液化石油气主要是由碳四馏分组成的烃类混合气体,因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决定了液化石油气具有易燃易爆的危险特性,一旦发生泄漏,遇到明火将会造成火灾、爆炸,同时由此引起的连锁反应也会殃及周围的生产装置和储存区,造成更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是灾难性的事故。  相似文献   
5.
旱季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岩溶碳汇效应差异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为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碳酸盐岩溶蚀对土壤CO2消耗量的差异,在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选取了柏树湾泉、兰花沟泉和后沟泉这3个岩溶泉进行水化学分析及野外监测.结果表明,在上覆植被为林地的柏树湾泉域,泉水的HCO-3浓度最高,草地与耕地下的兰花沟泉次之,耕地为主的后沟泉最低.柏树湾泉的HCO-3主要来自于碳酸对碳酸盐岩的溶蚀,Ca2++Mg2+与HCO-3的摩尔比接近0.5,而兰花沟泉和后沟泉的HCO-3则主要来源于硫酸和硝酸对碳酸盐岩的溶蚀,Ca2++Mg2+与HCO-3的摩尔比远远大于0.5.柏树湾泉域由于凋落物的输入以及土壤透气性差,土壤CO2更容易溶于下渗水并与碳酸盐岩反应,而兰花沟泉和后沟泉的耕地由于土壤疏松,土壤CO2更容易以土壤呼吸的形式返回到大气中.因此,为准确评估岩溶碳汇作用,需要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碳酸盐岩对CO2消耗量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高富  沙丽清  许建初 《生态环境》2000,9(3):223-226
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云南省保山市西庄河山地流域内4种主要土地利用方式(林地、耕地、茶园、灌丛)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对比研究,讨论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肥力具有比较明显的影响: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变化从大到小依次为灌丛>林地>茶园>耕地;磷、钾元素表现为耕地>茶园>林地>灌丛;土壤阳离子交换量表现为耕地>茶园>灌丛>林地;盐基饱和度表现为耕地>灌丛>林地>茶园;农业耕作活动对表层土壤物理性质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7.
铅锌尾矿废弃地的化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凡口铅锌尾矿废弃地的不同区位及不同深度的尾矿中铅锌含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总锌为 70 3~ 19657mg/ kg、总铅 10 4 13~ 94 988mg/ kg。正常尾矿中 ,有效态锌含量达到 151.6~ 84 1.7mg/ kg,有效态铅含量很低 ( 0 .75~ 2 .50 mg/ kg) ,有机质、总氮、有效磷及速效钾等营养物质缺乏。当尾矿酸化后 ,p H降低 ,有效态 Pb、Zn含量升高 ,有效锌达到 175.8~ 2 82 8.0 mg/ kg,有效铅含量最高为 10 0 .0 mg/kg,而有机质、总氮和有效磷为零 ,使尾矿更加贫瘠。在尾矿库的边缘区位和尾矿表面的覆盖土壤区位 ,基质中营养物质含量增加 ,但是营养状况的改善又引起了有效态的 Pb、Zn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8.
将粉煤灰和污泥(基质1)、粉煤灰和酒糟(基质2)均按照4:1的质量比配制,由于2种基质中重金属镉含量较高.为研究基质中可食用作物的种植.选取绿豆、大豆、马铃薯在组配基质中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基质1在第1季不适合种植绿豆、大豆和马铃薯;绿豆在基质2中不能正常生长,大豆产量也较低,但马铃薯生长良好.同时,马铃薯食用部分中重金属镉含量不超标.保证了富镉基质中马铃薯的食品安全,而且马铃薯秸秆中镉含量也未超出一般食用蔬菜标准,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马铃薯秸秆乍物量大,吸收镉较多,能起到植物修复作用.研究表明.基质2适宜在废弃地大面积复垦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酸沉降物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酸沉降物对土壤酸化、营养物质的淋溶、重金属的活化、矿物分解等化学性质的影响,以及阻止酸雨危害土壤的化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纳米碳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其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米碳的纳米效应(表面、界面、尺寸效应)使其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因而作为新型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药品制备、新能源、生态修复等领域。近年来,随着其特性被不断挖掘,纳米碳开始投入农业领域,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文章尝试厘清纳米碳对土壤的作用途径并综述各种类型的碳质纳米材料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具体影响。现有研究表明,将纳米碳施入土壤中,其pH值、阳离子交换量、保水性、营养元素的持留能力等方面均发生相应改变,可间接提高作物的产量。但与此同时,由于纳米碳对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存在扰动机理,潜在的环境风险还不完全清楚,该文通过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和需要加强的方面,为纳米碳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