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基础理论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利用海南省水文局提供的1960—2000年水文资料,对近40年来海南省三大河下游水体的含沙量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渡江、昌化江和万泉河下游水体4—11月份的含沙量一般都较大,而1、2、3、12月份的含沙量都很小,夏秋两季的含沙量明显高于冬春两季,这也跟三大河下游地区的不同月份和季节性平均降雨量分布规律基本相一致,说明降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三大河流域的土壤侵蚀状况。从年平均含沙量来看,昌化江的含沙量整体明显高于南渡江和万泉河,这可能是昌化江流域原始森林的破坏引起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向下游输送泥沙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海南昌化江入海河口区的微塑料分布特征、污染现状和潜在影响因素,本研究于2022年11月对昌化江入海河口开展了表层海水微塑料调查。结果表明:昌化江入海河口区表层水体微塑料丰度为0.10~0.49个/m3,平均值为(0.29±0.11)个/m3,随岸线距离增加,微塑料丰度整体呈现从河口区到近岸海域递减的变化趋势,近岸陆源输送作用明显。塑料成分以聚丙烯(PP)、聚乙烯(PE)为主,占比分别为36.1%和25.4%。粒径以0.5~2.0 mm范围的微塑料为主,占比为58.6%。形状以片状塑料占主导,占比高达67.4%。颜色以半透明和白色塑料物质居多,占比为71.6%。此外,潜在生态风险指数(PERI)评估结果显示,整个研究区域呈无显著生态风险状态,与国内外研究结果相比,微塑料丰度整体处于低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海南昌化江典型海岛型河口海域生物体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状况,应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了33种海洋生物体内16种优先控制PAHs的含量,并探讨了PAHs组分、来源和潜在的食用风险.结果表明,底层鱼类(湿重,下同)、甲壳类和中上层鱼类生物体PAHs总量范围分别为5.52~787.98、 12.18~154.64和10.20~199.79 ng·g~(-1),平均含量分别为83.21、 64.72和89.48 ng·g~(-1).各类生物体中PAHs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平均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中上层鱼类、底层鱼类和甲壳类.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相比,昌化江河口海域生物体PAHs污染处于中低水平.来源分析结果显示,33种海洋生物体中PAHs主要来源于燃烧源(石油燃烧和生物质燃烧)和石油源,且底层生物受到燃烧源影响较大,而中上层生物受到石油源影响较大.风险评价结果显示苯并[a]芘(BaP)含量处于欧盟规定的限值范围,昌化江河口海域大部分生物处于食用安全范围内,但长期食用这些海产品可能会有潜在的健康风险(1.0×10~(-5)≤ILCR1.0×10~(-4)).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海南岛昌化江河口海域12种海洋生物体中5种重金属(Cu、Zn、Pb、Cd和As)的含量及其对重金属的富集特征,并评价其食用健康风险。结果表明,除As外,生物体中重金属平均含量表现为甲壳类(虾蟹)>双壳贝类>鱼类;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均为Zn最高,Cd最低,均未超过《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的标准。生物富集系数(BCF)与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表明,本研究的海洋生物易从海水中富集重金属,Cu和Zn是生物普遍富集的金属元素,对不同种类而言,鱼类对As的富集明显,双壳贝类和虾类对Pb富集能力较强,远海梭子蟹对Cd的富集显著。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非致癌健康风险可以忽略不计,但长期食用可能会引起潜在的致癌健康风险。蒙特卡罗模拟结果表明,As是主要食用健康风险元素,分别占非致癌和致癌风险贡献总方差的56.44%和89.63%,日常摄入率(IR)对健康风险的贡献方差较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