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废物处理   1篇
综合类   2篇
  2002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未熟-低熟烃源岩的有机岩石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全岩光片镜鉴和显微荧光分析方法 ,对我国不同地区 5 0 0余块未熟 低熟烃源岩样品进行了系统的有机岩石学研究。未熟 低熟烃源岩显微组分组成具有显著的非均质性 ,不同地区显示出陆源组分与水生生源组分不同的“配比”关系 ,反映出其有机质组成的复杂性 ,并确认藻类体、孢子体、树脂体、木栓质体、壳屑体和矿物沥青基质等组分是其最常见的生烃组分。基于对镜质组反射率Ro和孢子体荧光变化等演化指标特征的分析 ,认为未熟 低熟烃源岩有机质早期热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一般都表现为“二段式”变化 ,其变化界限大致以Ro等于 0 .5 0 %~ 0 .5 5 %为界。  相似文献   
2.
煤炭贸易中,质量不稳定是常见现象,只有用煤岩学方法才能监测混煤情况。混煤参加配煤,用一般煤质参数,不仅很难控制进厂煤质量、预测和控制焦炭质量,而且现有的各种煤岩学配煤方法也无能为力。  相似文献   
3.
关于煤污染的研究已有很多报导,本文仅运用煤岩学知识浅析煤的燃烧与环境污染二者之间的关系,以期对煤污染环境有较新的认识,从而为进一步进行环境污染预测,制订环境污染治理方案,加强环境保护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一、煤岩显微组分的基本特征根据煤岩显微组分分类方案,煤中的显微组分可分为:镜质组、惰性组、稳定组和过渡组.这些组分的物理、化学和工艺性质均有显著的差异,且随着煤化程度的增加显示规律性的变化.在同一种煤中,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