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6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36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石化企业烟气脱硫技术选择和产业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石化企业自备电厂锅炉的运行特点,分析当前各种脱硫工艺技术的适应性,提出发展循环镁法脱硫技术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对石化脱硫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氧化镁基生物质炭高效去除水体中磷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彬斌  林景东  万顺利  何锋 《环境科学》2017,38(7):2859-2867
利用花生壳为前驱体,在高温限氧条件下,将氧化镁(MgO)负载于生物质炭(BC)表面制备出氧化镁基生物质炭(MgOBC)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MgO-BC对水体中P的吸附特性,并探讨了溶液pH值、接触时间、竞争离子等因素对P的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的最佳吸附初始pH为7~9,过酸过碱的环境均不利于P的吸附;P的吸附过程可在540 min内达到平衡,且动力学曲线较好地符合伪一级和伪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系数可达97.3%和99.0%;当Cl~-、HCO_3~-、NO_3~-等共存离子的量浓度达到P的10倍时,MgO-BC对P仍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P的吸附过程较好地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拟合系数达99%,理论最大吸附容量为138.07 mg·g~(-1),远高于其它未经改性或改性的生物质炭和几种典型P吸附剂的吸附容量.此外,吸附P后的复合材料可作为肥料施入土壤,可有效实现P的再利用.综上所述,该MgO-BC复合材料在净化实际P污染水体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氮、磷是引发水体富营养化的限制性因素,控制水体中的氮、磷总量可以有效抑制水体富营养化的产生。以人造沸石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改性方法对人造沸石同步去除水中氮、磷的影响。主要工艺为高温碱(NaOH)浸改善沸石结构,高温盐浸(MgCl)负载纳米态氧化镁。结果表明改性的最佳条件为:两阶段的烘干温度45℃;NaOH溶2+3-液浓度0.5 mol/L;MgCl溶液的浓度1 mol/L。对NH-N和PO的去除效率分别可达到83.76%和74.24%。对人造沸石2 4 4的热稳定性进行了实验,其烧失量达40.6%。最后,对吸附饱和的人造沸石进行脱附实验,脱附剂的选择为NaCl、KCl以及+3-两者的混合液。NaCl对NH4+-N和PO43-都有较为明显的脱附效果,脱附率分别可达84.54%和59.35%。  相似文献   
4.
顺应环保政策法规日严趋势,结合笔者所在公司氧化镁脱硫改造实践,提出一种通过改善脱硫塔液循环状态,提高传统氧化镁法连续稳定运行能力的改造思路。进而以对比分析方法,论证了此种改造对安全、稳定及经济性方面的改进,指出改善脱硫塔液循环是氧化镁脱硫系统新建或改造一种优化选择。  相似文献   
5.
简单论述了镁法烟气脱硫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镁法烟气脱硫技术具有脱硫效果好、投资小、运行维护费低、副产品可回收等优点;同时介绍了镁法脱硫技术在我国的应用优势,重点是镁法脱硫副产物综合利用的几种方法,如亚硫酸镁煅烧回收氧化镁,该技术是镁法脱硫副产物循环利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氧化镁烟气脱硫反应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利用实验室规模的鼓泡式反应装置,对比了碳酸钙、氧化镁氧化镁/硫酸镁脱硫剂的反应活性,证实脱硫液中高浓度硫酸镁的存在是保证镁法脱硫效率高于钙法的重要因素,并考察了硫酸镁浓度、脱硫剂(氧化镁)浓度、烟气量、SO2浓度和吸收液温度等因素对脱硫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脱硫反应可以根据pH分为2个不同阶段;反应过程中脱硫效率随着硫酸镁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烟气量增加将会导致脱硫效率有所下降;入口SO2浓度升高,脱硫效率下降;氧化镁浓度、温度对脱硫效率影响不显著。结合实验现象进行推断,氧化镁脱硫的反应过程受SO2在气液两相界面的传质扩散和其水解产物在液相的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7.
分别采用苦土、纯氧化镁为沉淀剂对模拟高浓度氮磷废水(N/P=0.8)进行了脱氮除磷研究,比较了沉淀剂投加量、pH对2种沉淀剂处理氮磷废水的影响,对沉淀产物进行XRD分析,并进行了经济效益比较。结果表明,pH是影响2种沉淀剂处理氮磷废水的主要因素,随着pH的增加,脱氮除磷效果提高,在平衡pH为9~10之间时氮磷处理效果最佳,pH继续增加,由于磷酸镁沉淀的形成使得氨氮去除率降低。此外,处理相同的废水,苦土的最佳投加量要大于纯氧化镁,但是经济效益比较结果表明,以苦土为沉淀剂处理氮磷废水可大大降低处理成本。  相似文献   
8.
回收法氧化镁湿法烟气脱硫机理和工艺基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可  柴明  徐康富  马永亮 《环境科学》2006,27(5):846-849
氧化镁浆液作为吸收液,对空气与SO2混合气的鼓泡吸收做了全过程的实验观察.测试分析表明,在高效而稳定的脱硫过程中,吸收液的酸化是由HSO3-所致;酸化趋势与SO2水解规律相一致,由初期高pH值下SO32-为主的缓变到低pH值下HSO3-为主的剧变;吸收液温度对脱硫率的影响不敏感;MgSO3相对高的溶解度和易氧化性及MgSO4良好的水溶性保持了MgO脱硫的高效率(>98%)和高利用率.燃煤烟气脱硫工业试验确认了MgSO4经吸收液循环可提浓至实验温度(40~50℃)下的饱和浓度而不产生有害影响,脱硫率因脱硫活性物质的富集反而提高,从而显示出回收工艺的技术经济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双酚A(BPA)是一种典型的内分泌干扰物(EDCs),对人体和生物都存在毒性风险.高级氧化技术(AOPs)因其能产生大量的活性物种来降解污染物,成为目前处理环境中污染物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本研究采用紫外联合过氧化镁(UV/MgO2)体系降解水体中的BPA,并探究了该体系对BPA的降解机制.实验结果表明,UV/MgO2体系能够高效降解水体中的BPA,在1 h内降解率可达98%,体系降解的反应速率对比单独MgO2和单独UV降解分别提高了约48倍和18倍.数据显示在0.5 g·L-1 MgO2浓度下BPA的降解速率最快.水体的pH、不同水体及水体中的不同离子对UV/MO2体系降解BPA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其中,SO42-、HCO3-和HA有明显抑制作用),总体来说,体系的适应性较强.通过电子自旋共振(EPR)检测得知体系中存在·OH、1O2  相似文献   
10.
氧化镁FGD脱硫过程的建模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氧化镁烟气脱硫是以氧化镁为脱硫反应剂的一种湿法烟气脱硫技术,目前国内外应用甚少,但开发前景广阔。以实验室小试为基础,从气液传质入手,利用双膜理论建立脱硫过程的数学模型,从而对中试脱硫效率进行预测并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的脱硫效率与实际脱硫效率有很高的吻合度,其计算参数能反映出实际运行参数对脱硫效率的影响,对实际工况中操作条件的变更以及运行参数的调试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