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83篇
  免费   1440篇
  国内免费   4581篇
安全科学   953篇
废物处理   393篇
环保管理   2491篇
综合类   17052篇
基础理论   1895篇
污染及防治   2219篇
评价与监测   1348篇
社会与环境   356篇
灾害及防治   97篇
  2024年   214篇
  2023年   685篇
  2022年   663篇
  2021年   976篇
  2020年   787篇
  2019年   887篇
  2018年   508篇
  2017年   562篇
  2016年   770篇
  2015年   924篇
  2014年   1689篇
  2013年   1247篇
  2012年   1277篇
  2011年   1292篇
  2010年   1024篇
  2009年   1184篇
  2008年   1253篇
  2007年   1279篇
  2006年   1015篇
  2005年   926篇
  2004年   860篇
  2003年   1170篇
  2002年   807篇
  2001年   704篇
  2000年   664篇
  1999年   522篇
  1998年   489篇
  1997年   386篇
  1996年   303篇
  1995年   328篇
  1994年   253篇
  1993年   204篇
  1992年   204篇
  1991年   226篇
  1990年   223篇
  1989年   28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南京某电镀企业搬迁遗留场地为例,根据《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 25.3—2014)进行场地调查及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该场地作为工业用地开发,土壤中六价铬致癌风险高于可接受风险水平10~(-6)。该场地在开发前需进行场地修复,土壤中六价铬的修复目标为0.54 mg/kg,修复范围为电镀车间内、污水处理设施沟渠附近和总排口附近。  相似文献   
2.
在实验室小型沉降炉上开展了氨、煤单独燃烧以及掺混燃烧实验,并结合数值模拟探究了氨煤掺烧的NO生成特性、中间反应过程及氨氮转化行为。结果表明,氨煤掺烧工况下的NO生成浓度远高于氨、煤单烧工况,且高于氨、煤单烧工况总和。掺氨比例为45%(热量比值,下同)时,氨煤掺烧NO排放比氨、煤单烧之和提高70.17%;而掺氨比例不变、燃料质量变为2倍后则提高79.36%,说明煤粉与氨掺烧后会导致NO排放升高。模拟结果表明,掺氨后反应器内NO浓度有一个快速增大阶段,此时氨开始氧化生成NO。氨氧化反应与氨还原反应同时发生,由于氨氧化速率始终高于氨还原速率,导致NO浓度升高。氨煤掺烧后,氨燃烧相关反应平均反应速率峰值增大,峰值出现位置提前,促进了氨氮向NO转化。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生物滞留系统对NO3--N去除不稳定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国际最佳管理措施数据库(BMPDP)和相关论文中的研究数据,统计分析了气候变量和设计参数对生物滞留系统去除NO3--N的影响,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PLS)定量分析了不同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并提出了不同气候类型下的优化设计建议.结果表明,不同气候类型下生物滞留系统对NO3--N的去除能力分别为亚热带湿润气候(Cfa)>温带大陆气候(Dfa/Dfb)>温带地中海气候(Csb)>寒冷半干旱气候(BSk),对数去除率(LRV)中位数分别为-0.058、-0.212、-0.241和-0.327.设置内部存水区(IWS)、提高植物多样性、设置合理的服务面积比、添加介质土改良剂等措施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生物滞留系统对NO3--N的去除能力.最小二乘回归(PLS)分析表明,气候变量较设计参数更能影响生物滞留系统对NO3  相似文献   
4.
以湖北省某砷-石油烃复合污染场地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分离纯化砷胁迫下石油烃降解菌,采用16S rDNA测序技术进行菌种鉴定,分析降解菌的生长特性与降解特征,验证降解菌对复合污染土壤的实际修复效果。结果表明:从耐As高效石油烃降解菌株系列中筛选出菌株JYZ-03,其鉴定结果为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菌株JYZ-03最佳生长和降解条件为pH=7、温度30℃、盐度0.1%和初始接种量2%;此条件下菌株JYZ-03对石油烃的降解效率为84.05%,对石油烃各组分降解能力存在差异,难易程度表现为长链烷(C26—C38)>多环芳烃>支链烷烃>中长碳链烷烃(C11—C25),石油烃降解效果显著,具有较好的实际修复效果。该研究丰富了石油烃污染修复功能菌株库,可为复合污染场地修复提供更多选择。  相似文献   
5.
全(多)氟烷基化合物(per(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在环境各个介质及人体样品中广泛被检出,近年,在室内空气和灰尘中也普遍发现PFASs.研究表明,室内空气中PFASs的含量普遍高于室外空气,室内空气和灰尘中的PFASs可能是室外空气的污染来源及人体暴露源,因此室内环境中PFASs成为环境领域的又一个研究热点.但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开展室内空气中PFASs的相关研究,室内灰尘中PFASs的研究也相对较少.本文就室内空气和灰尘中PFASs的采样与分析方法、污染现状、来源分析及人体暴露等4个方面进行了综合阐述,以期为我国室内环境中PFASs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选取太原汾河景区跨桥断面8个监测点,在2012年3月—2013年10月期间对河流8项水质参数进行监测,并结合派生的水体综合污染指数及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和评价景区水污染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景区水质污染变化时空差异明显,上游污染相对较小,下游污染较重;春季溶解氧和p H值变化幅度最大,夏季除总氮和氨氮外,其他各污染物均有显著变化特征,秋季则以氨氮、总氮和总磷变化最为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虽然各监测点水体污染的关键影响因子不同,但总磷是太原市河流水体污染的共同解释因子。  相似文献   
7.
截污工程完成后武汉东湖自然净化速率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根据几十年来武汉东湖水质监测资料和数据,在东湖截污工程完成后,没有新的污染物进入水体的前提下,对东湖水体通过自然净化恢复到健康状态所需要的时间进行了详细的数学和科学论证。结果表明,在不考虑地泥营养物质的情况下,东湖水体通过工业、农业、生活用水以及收获鱼类和高等植物造成的营养物的输出,只需要3a左右的时间就能恢复。然而如果考虑地泥的影响,几十年沉积在地泥的营养物质持续向水体中释放,然后再通过用水及生物输出,东湖水质需要35a以上才能得到恢复。可见,截污后东湖要相当长的时间内还将处于富营养状态,地泥是造成东湖长期富营养化的关键。解决东湖污染问题的关键是清除地泥,因此得出结论:挖底泥后引入长江水源来加速东湖水体改善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8.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地表水污染综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水环境保护、水污染治理及水资源利用问题已成为张家界旅游可持续发展中突出的问题.文章利用大量监测数据,对公园地表水污染状况进行模糊数学法综合评价,进行污染特征与污染规律分析,从而提出严格控制排污,科学规划水资源、严格控制景区客流量等对策及建议,以期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水环境保护及张家界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全面建立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管体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南京市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工作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设计了未来监督管理工作的思路。提出对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管要构建完整的监管体系,重在对部门的监管;加强车辆使用全过程污染防治监管,建立对各级机动车维修企业尾气治理行为的监管制度;启用严格的排放标准和检测手段,全面控制机动车排气污染。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的南京市典型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与评价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对南京市八卦洲蔬菜基地土壤中的铅、铬、铜和镉进行测定分析,利用不同的评价标准来评价其环境质量状况,同时借助GIS软件研究了污染指数的空间分布状况,并解析了其重金属污染的来源.结果表明,以自然背景值为评价标准,则蔬菜地土壤中的重金属都超过污染指标,其中镉为首要污染因子;以国标二级为评价标准,则除镉以外的三种重金属的单项污染指数值全都小于1,但其综合污染指数迭1.50,总体上属轻污染状况.南京化工因区、南京长江二桥和各种农业生产活动等可能是主要污染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