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26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芯为碳源实现酸性矿山废水生物处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引入了一种新的碳源——玉米芯,对SRB法处理酸性矿山废水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索,分析了各种参数条件对s暖一还原效果的影响,确定了常温下这种碳源所需要的最适宜工况条件,探讨了硫酸盐矿山废水的水质资源化问题,并对山西矿山废水的生物治理进行了可行性实验验证。实验证明,玉米芯为碳源时,矿山废水中SO^2-4的出水值可达221.1mg/L,金属离子的浓度也都达到了生活饮用水的质量标准,所以玉米芯可作为酸性矿山废水资源化生物处理的合适有效碳源。  相似文献   
2.
活化温度对SCAC制备过程中副产物生成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研究了污泥-玉米芯活性炭(SCAC)制备过程中,活化温度对副产物(热解气和热解油)生成规律的影响。热解气和热解油分别采用气相色谱仪和气质联用仪进行分析检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活化温度的升高,SCAC的产量逐渐降低,热解气与热解油的产量则随之增多。不同温度条件下,热解气的主要成分均为H2和CO2,热解气中H2所占的体积百分数随着活化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而CO2则相应降低。此外,热解气中CH4的含量也会随着活化温度的上升而略有提高,说明较高的活化温度更有利于热解气的资源利用。热解油组分较为复杂,每个温度条件下的液态产物都包括上百种化合物,可分为烷烃,烯烃,苯类,酚类,腈类,杂环化合物,多环芳烃,有机酸,酰胺,酯类,甾体,醇,酮以及其他类共14大类型,其中以有机酸、腈类和甾体类有机物含量居多。随着活化温度的升高,有机酸和多环芳烃的含量有所增加,而酚类化合物的含量则有所降低;当活化温度升高至650℃以上时,甾体类有机物含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3.
玉米芯吸附水中Cr(Ⅵ)的特性及SEM-EDS表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r是人和动物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但工业废水中的高浓度的Cr会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为探讨玉米芯对废水中Cr(Ⅵ)的吸附特性,以期为应用玉米芯处理含Cr废水提供理论依据,在本研究中设置了3项试验:不同p H条件下的吸附试验、等温吸附试验和热力学试验,并对吸附前后的玉米芯进行扫描与能谱分析,探究玉米芯作为吸附剂对水中Cr(Ⅵ)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低p H有利于玉米芯对Cr(Ⅵ)的吸附,在p H为1.0左右时,玉米芯对Cr(Ⅵ)有最佳吸附效果,最高去除率可达94.35%,最大吸附量可达23.944 0 mg·g-1;玉米芯对Cr(Ⅵ)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Freundlich和Dubinin-Radushkevich等温吸附模型,但以Freundlich模型的拟合效果为最优,1/n为0.887 5,表明玉米芯对Cr(Ⅵ)的吸附强度适中;D-R模型中E=3.152 8 k J·mol-1,表明该吸附主要为物理吸附过程;热力学参数ΔH为-0.272 8 k J·mol-1,ΔS为0.014 3 k J·mol-1·K-1,表示玉米芯对Cr(Ⅵ)的吸附是一个自发的放热过程,且升高温度有利于吸附过程的进行;通过扫描电镜可以看出玉米芯表面产生了较多空洞结构,可能是酸性吸附质溶液可以使纤维素水解,增大了玉米芯的比表面积,形成了更有利于吸附的条件;另外玉米芯质子化的静电作用以及含氧官能团对阳离子的亲和性分别对阴离子形式的Cr(Ⅵ)和被还原成阳离子的Cr(III)有吸附作用。这些原因促进了玉米芯对Cr的吸附。  相似文献   
4.
非活体生物质对含铬废水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非活体生物质——玉米芯对Cr^6+的吸附作用,并探讨了溶液的pH值、Cr^6+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及温度等因素对Cr^6+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玉米芯对C,有很好的吸附作用,在温度为33℃,Cr^6+初始质量浓度为20mg/L的Cr^6+溶液50mL,溶液的pH值为2.0,改性玉米芯用量为1.0g,振荡时间为120min的条件下,改性玉米芯对Cr^6+的吸附率达到了98.16%。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对用玉米芯酸水解液生产SCP的CandidaboidiniNo.2201诱变株进行了初步筛选,选出了诱变菌株Y108,其产量比原菌种增加25%左右,达到了28g/L~30g/L,产品粗蛋白含量为35%。初步研究表明,利用诱变株Y108生产SCP有可能成为未来较好的饲料蛋白添加剂  相似文献   
6.
以玉米芯为原料酶法制备木糖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使玉米芯中的木聚糖彻底降解为木糖,采用高压灭菌和蒸汽爆破预处理玉米芯粉,加入不同酶液(4 IU/mg,以木聚糖酶为标准)后将预处理样在40 ℃下酶解24 h.TLC检测结果表明,酶解产物主要为木糖,其中青霉( Penicillium decumbens ) 6号对1.01×106 Pa下汽爆(干粉)样酶解后的木糖得率达33%;黑曲霉( Aspergillus niger ) 2107对120 ℃下高压灭菌样酶解后的木糖得率为19.5%;黑曲霉30197酶液对1.01×106 Pa下汽爆(干粉)样酶解后的木糖得率为26.7%.研究表明,采用黑曲霉酶液对预处理后玉米芯进行酶解来制备木糖的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前多采用直接投放的方式在人工湿地系统中加入植物碳源,但植物碳源在初期会释放过量的有机物,造成系统出水中COD、TN偏高.为解决这一问题,选用经碱处理、热处理和简单处理3种不同方式预处理过的玉米芯植物,通过静态释放试验,探究玉米芯对有机碳、氮、磷的潜在释放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玉米芯制备生态型植物碳源,作为人工湿地外加...  相似文献   
8.
考察玉米芯经草酸热裂解预处理后产生的热裂解液在单室空气型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中的降解及产电特性。玉米芯草酸热裂解预处理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160℃,反应时间90 min,草酸用量(质量分数)2%时,可产生的还原糖浓度为0.44 g/g,固体消化率约为58%。当采用稀释20倍的酸式热裂解液时,MFC最大功率密度为278 mW/m2,产电周期约为120 h。使用不同浓度玉米芯酸式热裂解液的MFC对COD去除率均可达到90.0%以上,随着稀释倍数的降低,MFC库仑效率从18.6%降低至9.72%。MFC阳极微生物群落在属水平上,典型产电细菌Geobacter属的相对丰度最高达到3.40%;Klebsiella属在使用稀释20倍酸式热裂解液下的相对丰度达到41.6%。研究结果为强化玉米芯在MFC中的有效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选取降解秸秆较快且形态差异较大的10株丝状真菌,以玉米秆芯为材料,研究其降解秸秆的协同性.结果表明:供试10株丝状真菌在侵入秸秆内部后都具有排斥其他丝状真菌侵入的倾向.利用平板对峙法研究这10株丝状真菌在培养基PDA上生长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供试10株丝状真菌也普遍具有相互竞争和抑制的作用,没有发现促进生长现象.根据菌落形态、菌丝和孢子形态对10株丝状真菌进行了鉴定.在这10株真菌中,有3株(F1、F7、F10)是循环抑制,分类学上分别归属于Mucor lamprosporus lender,Neurospora sitophila Sh.Et dodge和Phytophthora cactorum(L.et C.)Schrot..结论:侵人秸秆内10株丝状真菌阻止外源真菌入侵.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广,生产加工玉米的同时产生大量的玉米芯,只有少数被开发利用,大部分被作为燃料焚烧,不仅造成了能源的浪费,产生的烟尘及其他有害成分还会造成环境污染。综述了玉米芯回收再利用的主要方法,以期能够为玉米芯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