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14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面对水体富营养化愈来愈严重,水华爆发越来越频繁的严峻形式;为减少水华发生频率及由此造成的损失,开展水华预警已成当务之急。水华爆发是水体中营养盐的累积、气候条件与水力条件等众多因素非线性共同作用的产物;为此,有必要在众多水华影响因素的动态监测信息的融合基础上,寻求水华爆发与这些影响因素间的影射关系,这就需要信息融合技术。通过归纳总结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在内陆湖库水华预警中应用的研究进展,结合目前我国水华预警的具体需求,提出建立基于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的水华预警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前景与初步设想。信息融合技术为水华预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它将与水华相关的不同信息源(水文、气象、水环境质量与环境遥感)所提供的局部不完整的观测信息加以集成与互补,消除多源信息之间存在的冗余和矛盾,形成对水华爆发环境相对完整的感知与描述;从而提高水华预警与应急响应决策的效率,提高预警信息的时间与空间分辨率,扩展信息的时空监测范围。  相似文献   
2.
遥感手段逐步在环境监测与应急、生态与核安全等方面得到应用,为环境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支撑与服务。但仍需对环境卫星后续星、卫星环境专用载荷、定量遥感应用关键技术、遥感业务化运行能力等问题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3.
“九五”期间资源科学技术重大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1概述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石。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大规模、高强度的开发利用,带来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据世界资源研究所估计,现代人均每年消耗的所有自然资源为45~85t,在经济发达国家产生100美元的收入需要300kg自然资源。由于人类过度地消耗资源,引起了全球的资源短缺。世界很多重要矿产探明储量的增长速度明显下降,土地沙化、退化,生产能力持续降低。森林赤字、草地被破坏,物种灭绝时有发生。有人估计平均每天要损失100个物种。人类活动加剧,淡水资源、能源供应不足。目前世界上大约有60个国家缺乏淡水供应,已成为地区性问题。未来资源宝库---海洋资源面临浩劫,60%的鱼类资源已处于  相似文献   
4.
使用无锡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环境遥感综合处理系统,对2017年7—11月FY-3/MERSI影像数据进行蓝藻水华提取分析,并通过当日与国外MODIS、VIIRS影像数据的蓝藻水华提取结果进行协同比对,验证FY-3/MERSI影像在蓝藻水华预警监测业务化应用的前景。结果表明,3种数据源均能实现蓝藻水华空间分布的业务化运行;由于卫星过境时间的不同,可综合利用这3种数据源观测太湖蓝藻水华在一天中的动态变化,分析蓝藻水华的发生规律。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5—2012年OMI卫星遥感PBL SO2柱浓度数据分析了广西壮族自治区SO2污染的时空格局和变化特征,并结合燃煤火电厂SO2排放模型估算与工业经济增长数据,在时间、空间尺度上分析了自治区内不同区域的SO2污染对火电厂烟气脱硫政策的响应以及所呈现出的减排成效。结果表明,广西因火电厂脱硫政策驱动的SO2污染改善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自治区内高污染区的SO2浓度在2011—2012年出现了显著下降,而低污染区的SO2浓度则在8年中持续增长;排放模型估算结果显示,烟气脱硫驱动的火电厂SO2减排贡献将在2008年后持续下降,而遥感观测结果显示,广西全区SO2半年浓度均值总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2005—2012年浓度增加了8.6%、年均增长约0.9%;综合工业经济增长数据发现,近年来其他工业源的增量排放已给广西SO2减排带了新挑战,而这一变化仍未得到相关决策部门关注,存在明显缺陷的SO2统计排放量数据尚未得到修正。针对上述污染变化新特征,政府相关部门应引起足够重视,尽快更新完善污染源信息并启动针对其他污染源的限排措施,以确保环境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6.
环境遥感技术的发展回顾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前言遥感技术为环境科学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手段,遥感信息提供了全球或大区域精确定位的高频度宏观环境影象。利用遥感技术对环境进行监测,获取了生态环境变化的基本数据的图面资料,提供了生态环境恶化。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及海洋污染等基本状况和发展程度的数据和资料,为环境管理和治理的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遥感技术对环境科学的发展起了重要推动作用。目前遥感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科研和管理的诸多领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2环境遥感技术的发展回顾遥感技术是本世纪60年代以后蓬勃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科学技术领…  相似文献   
7.
程彬彬  林波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32(6):120-122,124
沙尘暴是一种气象灾害,也是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它对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危害已越来越引起人类的重视.随着环境遥感的发展,运用遥感技术对沙尘暴进行监测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文章通过对中国沙尘暴遥感监测研究的现状的概述以及对当前遥感应用的技术水平的分析,展望了未来遥感监测沙尘暴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利用OMISO2遥感数据,在常见的0.125°、0.25°、0.4°3种不同精度下进行普通克里金插值,采用归一化的方法与地基数据进行相关性比较,择优选择0.125°插值精度,分析中国区域SO2空间分布及影响SO2变化敏感因子.结果表明:①全国范围内存在1个五级SO2柱量值区域和4个四级SO2柱量值区域,在空间上呈现聚集状分布;②在我国季风区,夏季风对二、三级SO2柱量值区域面积减少贡献显著,四、五级SO2柱量值区域基本不受夏季风影响;非季风区,冬季风是SO2柱量值全面升高的主要原因.③影响因子方面,季风区四、五级柱量值区域,平均相对湿度对降低SO2柱量值更明显,干沉降是SO2柱量值降低的主要途径;三级柱量值区域,平均气温与SO2柱量值高度负相关,冬季采暖和随中纬度环流地面流向低纬风速扩散形成三级柱量值区域;非季风区,平均气温和随降水湿沉降是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9.
针对环境烟感检测技术的相关内容,分析环境遥感监测技术的技术特征,并对该技术在当前社会环境管理中的应用情况进行讨论。最后结合未来环境管理的基本方向,分析环境遥感监测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承担的国家八六三项目“环境遥感监测软件开发及业务运行示范”课题日前顺利通过国家八六三计划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主题专家组在北京主持的验收。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作为主要参加单位之一,承担了该课题的需求分析、环境质量数据库设计、现场同步光谱测试、网络硬件环境建设、系统测试、业务运行示范等研究和协调工作。该项目技术路线先进合理,完成了预定的研究目标,开发的软件系统是国内环保领域首个实现业务化运行的环境遥感监测软件系统,可为开展流域水环境与区域生态状况遥感监测及信息的集成处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形成的技术成果能为“十一五”期间环境与减灾小卫星系统建设提供较好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