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9篇
  免费   373篇
  国内免费   1135篇
安全科学   149篇
废物处理   81篇
环保管理   265篇
综合类   2784篇
基础理论   509篇
污染及防治   303篇
评价与监测   149篇
社会与环境   222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176篇
  2023年   408篇
  2022年   422篇
  2021年   336篇
  2020年   165篇
  2019年   177篇
  2018年   155篇
  2017年   157篇
  2016年   171篇
  2015年   189篇
  2014年   270篇
  2013年   217篇
  2012年   201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175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7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探讨了餐饮业废水生化需氧量(BOD5)样品的采集及分析方法。指出通过连续监测,掌握排放规律是保证样品代表性的关键,对大批量样品可采用图解法测定BOD5。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使用玻碳电极作为工作电极,Ag-AgCI电极为参比电极的阳极溶出伏安法直接测定海水中重金属Cu、Pb、Cd的方法。和汞膜电极法相比,该法具有分离效果好、检出下限低、基本无毒性等优点。在pH值为6.5—6.7的样品中,3个元素的加标回收率都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利用旧巷或采空区自然净化污风进行受控循环通风的设想,建立了这种通风系统紊流传质的数学模型,导出了稳态时循环风量q1与废弃巷道长度L的关系表达式,为这种受控循环通风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对该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4.
中质旅游景区开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质景区是指旅游综合质量中等的景区.开发中质景区可以增加目的地供给、优化旅游目的地结构、分流优质景区客流.以四川雅安碧峰峡景区为例,在分析该类型景区优劣势的基础上,对其在旅游项目设计、资金筹措、客源市场、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同时指出,我国中质旅游景区开发中存在着资源价值评价不准确、资源破坏严重等误区,以期在旅游实践中提高中质旅游景区的开发质量.  相似文献   
5.
碳质气溶胶是细颗粒物(PM2.5)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大气能见度、区域空气质量和人类健康. 为了探究减排背景下碳质气溶胶的长期变化特征,通过实时在线监测获取了2018~2021年成都市PM2.5样品中的有机碳(OC)、元素碳(EC)、挥发性有机物(VOCs)浓度以及相应的气象数据. 结果表明,监测期间ρ(OC)和ρ(EC)均值分别为(10.9 ±5.7)μg·m-3和(2.6 ±1.9)μg·m-3,在PM2.5中占比分别为25.2%和6.0%,ρ(SOC)均值为(5.7 ±3.3)μg·m-3,在OC中的占比为52.9%. OC和EC浓度随PM2.5年际变化趋势一致,2018~2020年呈下降趋势[PM2.5:年均下降浓度为-7.1 μg·(m3·a)-1,年均降幅为-14.6 %·a-1;OC:年均下降浓度为-1.7 μg·(m3·a)-1,年均降幅为-14.2 %·a-1;EC:年均下降浓度为-0.1 μg·(m3·a)-1,年均降幅为-4.4 %·a-1],2021年各污染物浓度较2020年均有不同幅度反弹. PM2.5和OC浓度大小为:冬>春>秋>夏,EC浓度大小为:冬>秋>春>夏,OC和EC占比分别呈夏季和秋季高于其他季节,对应季节OC和EC占比分别为26.8%和6.9%. 随着污染程度的加重,OC、EC和SOC浓度逐步上升,但在PM2.5中的占比却呈下降趋势,说明成都市PM2.5污染的控制因子并不是碳组分. 源解析结果表明,成都市碳质气溶胶主要受机动车、工业源、生物质燃烧源、VOCs二次转化影响. 2019~2021年,EC受VOCs中机动车特征组分影响逐年下降,春季和秋季OC和EC受VOCs影响大于其他季节,春秋季节应加大VOCs排放治理,减少二次转化影响.  相似文献   
6.
李子阳  刘伟  李春培  朱波  周明华 《环境科学》2024,45(7):4206-4217
为了弥补我国四川盆地紫色土丘陵区退耕还林对坡地土壤碳(C)和氮(N)时空分布影响的研究不足,依托中国科学院盐亭紫色土农业生态试验站在万安小流域建立的长期观测样地,对比分析了约30年历史的退耕林地及其邻近的坡耕地不同坡面位置土壤的C、N形态、含量及其储量. 结果发现,退耕还林后,显著增加了剖面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及储量(P< 0.05),其中表层土壤(0~20 cm)SOC储量增加了25.86 t·hm-2,年均SOC储量增加速率为0.89 t·hm-2. 土壤总氮(TN)含量虽略有增加,但仅限于0~20 cm土层. 退耕林地与坡耕地相比,速效C、N养分如,土壤硝态氮(NO3--N)、铵态氮(NH4+-N)和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在整个土壤剖面(0~70 cm)的差异性基本不显著(P> 0.05). 此外,研究还发现空间位置对坡耕地土壤TN、SOC、NO3--N、NH4+-N和DOC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 0.05);土壤TN和SOC含量沿坡面的变化趋势大小为:下坡位>上坡位>中坡位,而土壤NO3--N、NH4+-N和DOC含量沿坡面的变化趋势大小则为:上坡位<中坡位<下坡位. 退耕林地土壤仅DOC含量受坡位的显著影响,并沿坡面向下呈增加趋势. 结果表明,在评估紫色土丘陵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碳氮储量的影响时,不能忽视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土壤柱试验研究了土壤渗滤对再生水中有机微污染物的去除性能。结果表明,土壤柱对再生水中的DOC、UV254、总氮和总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并具有较高的抗冲击负荷的能力;土壤表层10 cm厚度对DOC的去除起主要作用;UV254和AOX在土壤表层10 cm厚度降解效果不明显,随着深度增加去除率逐渐升高;液相色谱有机碳探测(LC-OCD)检测结果表明,土壤柱对溶解性有机物质的去除主要体现在对多糖物质的降解上,其次是有机酸类,对腐殖质也有一定的去除作用。  相似文献   
8.
低碳经济在珠海的推广和发展得到珠海市政协的大力支持。“太阳能、风能,提高燃气普及率,加快实现公交车的燃气化;提高城市绿化率,提高废弃物处理率。”经过几个月补充、修改的申办低碳经济区的建议案由市政协主席会议通过,并正式向珠海市市委、市政府提出。(7月10日《南方都市报》报道》)  相似文献   
9.
长期施肥对红壤稻田耕层土壤碳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红壤性稻田土壤为对象,研究了长期施肥(1990~2006年)对稻田表层土壤碳储量及固碳潜力的影响,讨论了耕层厚度变化对碳储量估算及处理间差异的影响.研究发现,与长期施用化肥相比,有机物的循环利用能显著提高红壤性稻田土壤碳储量,其碳储量为57.7~66.2 t/hm2,比试验前高出18.7~27.2 t/hm2,而长期施用化肥碳储量提高幅度平均为5.4 t/hm2.红壤性稻田土壤饱和固碳量为84.0 t/hm2,与目前碳储量相比还有17.8~43.7 t/hm2的固碳潜力.研究证实,土壤碳储量与土壤容重和表层土壤厚度的变化密切相关,以20 cm或23 cm作为统计厚度估算表层土壤的碳储量将分别低估20.6%和11.3%,其中有机物施用处理碳储量低估幅度最大(分别为26.8%和18.9%);另外,用相同统计厚度进行碳储量估算减小了不同施肥处理间的差异.从稻田土壤碳储量及固碳潜力来考虑,有机物配合化肥施用是红壤稻田较优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0.
Water soluble organic carbon (WSOC) in sediment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ransference and transformation of aquatic pollutants.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d the inherent mechanisms of how sediemnt grain size affect the partitioning coeffcient (k) of WSOC. Influences of NaOH extracted humic substances were particularly focused on. Sediments were sampled from two cross-sections of the middle Yellow River and sieved into three size fractions (< 63 μm, 63-100 μm, and 100--300 μm). The total concentration of WSOC in sediments (CWSOC) and k were estimated using multiple water-sediment ratio experiments. Results show that CWSOC ranges from 0.012 to 0.022 mg/g, while k ranges from 0.8 to 3.9 L/kg.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spectrum characteristics of NaOH extracted humic substances and k were analyzed. Strong positive correlations are determined between k and the aromaticity indicators of NaOH extracted humic substances in different sediment size fractions. Comparing with finer fractions (< 63 μm), k is higher in larger size fractions (63--100 and 100--300 μm) related to higher aromaticity degree of NaOH extracted humic substances mostly. While neg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k and the area ratio of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at 3400 and 1430 cm-1 implied that the lowest k was related to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of the acidic humic groups in particles < 63 μm. WSOC in finer fractions (< 63 μm) is likely to enter into pore water, which may further accelerate the transportation of aquatic contaminants from sediment to wa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