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32篇
安全科学   12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135篇
基础理论   18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9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完善现有煤与瓦斯共采技术,创新煤与瓦斯共采方法,对错层位巷道布置下的煤与瓦斯共采系统展开研究,利用相似模拟试验,分析错层位巷道布置覆岩运动情况,预测其开采围岩裂隙发育和瓦斯运移形式,提出了创新煤与瓦斯共采技术构想。研究结果表明:采空区覆岩三带高度随接续工作面的增加而增大,相邻采空区垮落矸石压实区呈现“O-L-O”形变化,多个相邻采空区覆岩出现大“O”形圈裂隙带;相邻采空区内瓦斯可实现相互运移,大“O”形圈裂隙带内赋存大量瓦斯气体;研究提出了地面钻井抽采瓦斯、走向高位瓦斯抽采巷和外错尾巷穿层钻孔3种煤与瓦斯共采技术,比传统巷道布置情况下的煤与瓦斯共采技术在安全、经济等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2.
以天津市河道、水库为研究对象,在藻类增殖期采用连续流动法与碱性过硫酸钾消解法对水体中总氮进行比对监测,同时分析水中藻类分类和藻细胞密度。试验表明:虽然两种方法测定总氮的结果精密度基本相同,但二者之间的系统误差存在显著差异,连续流动法较碱性过硫酸钾消解法的测定结果低5.4%。两种方法测定总氮结果的相对偏差与水体中藻细胞密度呈正相关性,当水体中藻细胞密度﹥2.41×108L-1时,对连续流动法测定总氮的结果产生显著影响,相对偏差超过标准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改善厌氧反应器内的流态,加快污泥的颗粒化和形成具有生态梯度的微生物生态系统,设计并制作了新型厌氧多级喷动床,实验测试了反应器的水力喷动、气体喷涌和污泥分层分级现象。在常温下,利用新型厌氧多级喷动床接种混合污泥,经过42 d的培养,成功启动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稳定运行18 d后,NH4+-N、NO2--N去除率均达到90%以上。启动60 d后,反应器底部出现大量粒径2 mm左右的颗粒污泥,且污泥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沉降性能,沉降速度达到70 m/h。结果表明:厌氧多级喷动床因其特殊的水力结构,可有效加快污泥的颗粒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可靠性强化试验技术在典型机电液一体化产品伺服作动器研制过程中的适用性。方法以某型伺服作动器为研究对象,从故障激发的角度对可靠性强化试验技术的应用进行可行性分析,在响应调查和应力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产品的工作特点设计适用于该类伺服作动器的可靠性强化试验方案,包含低温步进应力试验、高温步进应力试验、快速温度循环试验10个循环、振动步进应力试验(包含气锤式三轴向六自由度超高斯随机振动方式及电磁振动台随机振动方式)及综合环境应力试验5个循环,并依此进行试验。结果在快速温度循环试验及综合环境应力试验过程中,均有效地激发出了产品的漏油故障,与相似产品外场暴露的漏油故障模式相吻合。结论可靠性强化试验技术可有效地应用于典型机电液一体化产品伺服作动器的研制过程,设计的可靠性强化试验方案可有效地激发外场出现频率较高的故障,可作为该类产品研制的试验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将某型作动筒的寿命由6000±150起落延长至12 000±150起落。方法采用喷丸强化技术对作动筒的主要承力零件进行喷丸强化处理,提高零件的抗疲劳和抗应力腐蚀性能。通过疲劳寿命试验验证对比喷丸强化处理前后典型零件和作动筒的寿命指标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结果喷丸强化处理前的3件前耳环螺栓试验循环次数均未超过1.8×10~6即断裂,喷丸强化后达到3.6×10~6时仍未断裂。喷丸强化处理后的4件主耳环螺栓与喷丸强化处理前对比,断裂时的试验循环次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均值寿命比值大于2.36。喷丸强化处理前后的主前作动筒疲劳寿命试验达到预期的循环次数时,均没有出现断裂或者损坏。结论喷丸强化处理能有明显提高作动筒的抗疲劳和抗应力腐蚀性,强化处理后的零件疲劳寿命能够超过处理前的2倍,可以采用喷丸强化技术延长作动筒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6.
利用新型连续流动分析仪对环境水样中的亚硝酸盐氮进行测定,同传统的分析方法相比,该法的分析速率可以达到50个样/h,NO2-N检出限达到0.001mg/L,加标加收率为94.0%-104.0%。  相似文献   
7.
紊动水体大气复氧系数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影响水体中溶解氧浓度的大气复氧速率的主要因素,系统分析了自1924年以来国内外对紊动水体复氧系数的理论和实验和发展过程及其研究成果,对其中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目前众多的复氧理论和公式大多不能直接用于天然河流,要通过复氧实验确定复氧系数,并对今后这一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高 COD、高 pH、高乳化的炼油污水中乳化油、悬浮固体颗粒稳定原因的分析,以及实验室测定污水处理场不同水质的 pH 值与ζ电位的关系、电解质 PAC 投加量与ζ电位的关系,认为投加 PAC 可以降低污水的ζ电位,可以使污水中的乳化油和悬浮固体颗粒脱稳,正常的污水场进水 COD<1200mg/L,使ζ电位降至-15mV 时,可以产生较好的凝聚效果。  相似文献   
9.
一株硝基苯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自南京化工厂下水道底泥和废水处理系统曝气池活性污泥中驯化分离得到一株能快速降解硝基苯的菌株,初步鉴定其为不动杆菌属菌株。该菌株降解硝基苯的最适宜环境条件为温度25℃~35℃,pH7~8,振荡速率大于120r/m。在适宜环境条件下,该菌株能够在24h内全部降解初始浓度不超过400mg/L的硝基苯,该浓度范围内硝基苯的降解过程符合零级动力学特征;当硝基苯的初始浓度超过400mg/L时,降解菌的生长受到毒害作用,该浓度范围内硝基苯的降解在开始有一个明显的停滞期,降解过程不再符合零级或一级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利用旧巷或采空区自然净化污风进行受控循环通风的设想,建立了这种通风系统紊流传质的数学模型,导出了稳态时循环风量q1与废弃巷道长度L的关系表达式,为这种受控循环通风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对该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