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废物处理   1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探讨贵屿居民不同群体对电子垃圾污染影响健康的认知、态度及其相关因素。采用定性研究方法进行深入访谈。访谈结果显示,贵屿当地不同群体对电子垃圾污染影响健康的认知和态度存在着差异。认知和态度的影响因素与居民的职业、教育程度有关。不同职业居民对电子垃圾污染影响健康作用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且普遍不高,因此在制定当地居民的健康教育方案时,应根据不同群体的情况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2.
贵屿某电子垃圾拆解点附近大气颗粒物中氯代二英(PCDD/Fs)、溴代二英(PBDD/Fs)、四溴双酚A(TBBPA)含量水平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大气颗粒物中17种2,3,7,8-PCDD/Fs和8种2,3,7,8-PBDD/Fs的浓度范围分别为126.54~524.78pg·m-3和376.42~566.76pg·m-3;平均毒性当量(TEQ)分别为16.29pg·m-3、91.28pg·m-3,均高出目前所报道的国内外其它部分城市大气污染水平1~4个数量级,且PBDD/Fs的污染水平远远高于PCDD/Fs.四氯至八氯代PCDD/Fs同系物呈现出明显且特别的分布规律,PCDDs和PCDFs浓度均随着氯原子取代程度增加而降低.TBBPA的浓度范围为66.01~95.04ng·m-3,大气中PBDD/Fs浓度与之显著相关r=0.69.初步的暴露风险评价表明,当地居民每日通过呼吸摄入的二英含量远远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的人体每日耐受量(TDI)1~4pg(W-TEQ)·kg-·1d-1.  相似文献   
3.
为考察贵屿电子垃圾拆解区污染沿水体向下游的迁移行为和影响,本文对练江贵屿段及其上下游表层沉积物进行了系统采样和多溴联苯醚(PBDEs)分析,并对其污染来源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PBDEs在练江上下游沉积物中普遍存在(检出率100%),在贵屿上游浓度较低(10.2~2120 ng·g-1),进入贵屿段急剧升高(7470~193000 ng·g-1),至贵屿下游后有所起伏但整体下降(734~11300 ng·g-1).练江的PBDEs污染主要来自于沿途排放,贵屿电子垃圾拆解业是其中最大的污染排放源.贵屿下游沉积物的PBDEs浓度比上游高约一个数量级,说明贵屿高浓度的PBDEs污染可沿水体迁移至下游.主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练江沉积物中的PBDEs污染存在3种模式,上游和下游主要支流(贵屿支流除外)呈现Deca-BDE污染模式(BDE-209为绝对优势单体),这是我国沉积物中PBDEs的典型污染模式,可视为练江沉积物中PBDEs污染的背景模式;贵屿则呈现出两种特异模式:Penta-BDE模式(优势单体BDE-47&-99)和Deca-BDE脱溴降解模式(以BDE-197为主,其次是-209),这分别与贵屿地区的电路板拆解和塑料的高温处理方式(烘烤、焚烧、熔融等)有关;贵屿下游支流和主干道样品中的PBDEs呈现与贵屿相似但多种模式共存的特征,进一步证实贵屿的PBDEs污染已沿水体迁移至下游并影响其PBDEs组成特征.练江上游和下游主要支流(贵屿支流除外)PBDEs的风险商值(HQ)均<1,表明生态风险可接受;贵屿段PBDEs的HQ值均>1,最高达63.9,存在严重生态风险;受贵屿污染迁移影响,贵屿下游支流及部分练江主干道样品的HQ值也>1,为PBDEs污染高风险区;Penta-BDEs(三-五溴代BDEs)为HQ值主要贡献污染物,其次是Hexa-BDEs和Deca-BDE.鉴于PBDEs具有环境持久性且在贵屿段的沉积通量高达(477±648)t(贵屿下游为(152±169)t),其在贵屿及其下游20 km以内的污染急需开展进一步调查并采取相应的污染治理和修复措施.  相似文献   
4.
电子废物拆解区微塑料与周围土壤环境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柴炳文  尹华  魏强  卢桂宁  党志 《环境科学》2021,42(3):1073-1080
微塑料污染无处不在,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近年来,关于微塑料在水生态系统中的报道越来越多,而关于陆地生态环境,尤其在电子废物拆解区土壤微塑料污染的研究还十分匮乏.以广东省汕头地区贵屿镇废弃的以不同拆解方式所造成的电子废物拆解样地为研究对象,从生态毒理学和微生物学角度探讨了微塑料与其周围土壤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SEM-EDS对微塑料表面进行表征,发现其表面具有老化和降解的迹象;这可能是由于微塑料长期暴露在土壤中,以及原始的拆解方法造成其表面形态及性质发生了变化.另外,在同一微塑料样品的不同表面位置,金属元素类型存在较大差异;说明微塑料所携带的一些金属元素并非本身固有,而是从周围土壤环境中吸附的.利用ICP-OES对微塑料内载固有的7种重金属(Pb、Cd、Cr、As、Ba、Co和Ni)进行分析发现,由于微塑料主要来源于各类电子废物,其所含各重金属含量在不同样地中有所不同,且几乎均高于周围土壤,尤其Ba在微塑料中的含量比在土壤中高出103数量级.Ba在塑料中主要以BaSO4的形式存在,常作为填料广泛添加于各种塑料中.此外,对微塑料表面微生物进行16S rRNA测序,并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析了微塑料表面细菌群落平均丰度前50的属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这些微生物主要来源于微塑料所处的周围环境,因此环境因子的差异会直接影响微塑料表面微生物群落.由不同拆解方式所导致的电子废物污染场地具有不同的土壤环境因素,这些因素与微塑料表面微生物的相关性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电子垃圾的非正规拆解和回收已造成严重的水土环境污染,作为全球电子垃圾回收中心之一的广东汕头贵屿镇,在2012年集中管控前污染尤为严重.为评判近10年管控后的治污成效,本研究于2021年实测了贵屿镇河流及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并与管控前文献数据进行了对比,探讨了重金属在水和沉积物中的时空变化及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贵屿镇电子垃圾拆解导致河流与沉积物中重金属存在不同程度的输入,广泛存在于电子产品中的Cu、Zn、Ni、Pb、Cd在很大程度上超出我国其他主要流域.与管控前相比,练江贵屿段上覆水和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总体下降,溶解态Cu含量有所上升;北港河上覆水中重金属含量降幅均在70%以上,但沉积物中Cr、Cu、Pb含量升高;练江支流沉积物中Cd、Cr、Cu、Pb含量在管控后呈降低趋势,但Zn、Ni含量受其他人为活动的影响大幅上升.贵屿镇沉积物目前仍处于极高生态风险水平,其中,Cd和Cu的潜在生态风险最高,对电子垃圾拆解的污染管控仍需持续加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