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19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预处理污泥厌氧发酵不仅可有效处理污泥,而且可产生挥发性脂肪酸(VFAs),实现污泥资源化利用。通过批式试验,探究酸(pH为3、4)、碱(pH为10、11)和低温(70,90 ℃)预处理条件下污泥厌氧发酵产酸效能。研究发现,在不同预处理污泥厌氧发酵过程中,VFAs的积累主要发生在发酵前24h,产酸效果表现为pH=11 > 90 ℃ > pH=10 > 70 ℃ > pH=3 > pH=4 > 控制组,碱处理产酸有较明显优势,酸处理效果最差。乙酸为VFAs的主要成分,pH=11组的乙酸浓度最高达到1232.31 mg/L,为控制组的5.2倍。甲烷产量在厌氧发酵后期逐步上升。考虑到嗜酸产甲烷菌对VFAs的消耗以及经济性,选取24 h为最佳发酵时间。  相似文献   
2.
兰炼烷基化废酸处理工艺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目前四种烷基化硫酸处理工艺进行了分析比较,认为兰炼应依托现有硫酸装置,采用裂解制硫酸工艺来处理烷基化废酸。  相似文献   
3.
酸和热处理对海泡石结构及吸附Pb2+、 Cd2+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通过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及比表面积分析等研究了酸和热处理对天然海泡石结构的影响,并考察不同处理后的海泡石样品吸附重金属Pb2+、Cd2+性能.结果表明,海泡石比表面积均随盐酸浓度、处理时间的增加而略有增大,而结构无明显变化,0.5 mol·L-1 HCl处理时,天然海泡石中的CaCO3未能被完全去除,6.0 mol·L-1 HCl处理72 h时,海泡石比表面积达到最大301.47 m2·g-1.盐酸热处理并不能提高海泡石的比表面积,也不会使海泡石结构产生明显变化.不同类型酸处理对海泡石比表面积提高顺序依次为:HCl>HNO3>H2SO4;海泡石经焙烧后比表面积迅速下降,由100℃的21.44 m2·g-1下降到900℃的0.17 m2·g-1.重金属吸附实验表明,盐酸处理浓度和时间对海泡石吸附Pb2+、Cd2+离子性能无明显影响;不同酸处理对海泡石吸附Pb2+、Cd2+离子性能存在一定影响,H2SO4处理后海泡石对Pb2+、Cd2+离子吸附量明显高于HCl和HNO3处理.海泡石焙烧处理后对Pb2+离子吸附量无明显影响,但对Cd2+离子吸附量在焙烧700℃以上时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4.
采用酸碱预处理乌梁素海典型沉水植物龙须眼子菜和挺水植物芦苇,通过厌氧发酵动力学分析、还原糖变化及微观结构解析,研究酸碱预处理对水生植物厌氧发酵联产氢气-甲烷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酸碱预处理后水生植物厌氧发酵联产氢气-甲烷两阶段累积产气量、氢气及甲烷含量均显著提高,酸处理效果优于碱处理。采用0.5 mol/L HCl预处理龙须眼子菜效果最佳,最大氢气、甲烷含量分别达42.65%和52.82%,产氢气速率为4.118 mL/h,产甲烷速率最高达14.199 mL/h。芦苇经1 mol/L HCl预处理效果最佳,最高氢气、甲烷含量分别为32.22%和65.26%。扫描电镜微观结构分析表明,酸碱预处理可显著破坏芦苇、龙须眼子菜的纤维素结构,有效增加植物与微生物接触面积,有利于厌氧发酵联产氢气-甲烷工艺的快速启动和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5.
陈毓琛  万显烈 《化工环保》1993,13(3):130-134
采用加压浸取工艺,使明矾渣与废酸反应以制取工业级的硫酸铝。其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压力0.3-0.4MPa,反应时间3-4b,液固比2.7∶1(L/kg)。制得的粗品用活性炭吸附脱色,BaS法去除其中的杂质铁,再经蒸发结晶,即可得工业级的Al_2(SO_4)_3·18H_2O。废酸的利用率达到90%,废酸中COD的去除率达到60%。  相似文献   
6.
针对堇青石载体比表面积小、活性组分分散程度低等问题,本研究使用盐酸对蜂窝状堇青石载体进行酸蚀处理以增大其比表面积.在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CuMnCeOx/酸蚀堇青石催化剂的基础上,开展了微波催化燃烧甲苯试验以考察酸处理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同时对CuMnCeOx/堇青石与CuMnCeOx/酸蚀堇青石催化剂进行BET、SEM、PSDA和XRD等表征测试.结果表明,堇青石载体的比表面积由酸蚀前的0.153 m2·g-1提高至酸蚀后的1.024m2·g-1;酸蚀未改变堇青石载体的晶体结构,同时CuMnCeOx/酸蚀堇青石活性组分的特征峰相较于CuMnCeOx/堇青石催化剂有所增多.在处理气量为0.12m3·h-1、甲苯初始浓度为1000 mg·m-3和床层温度为160℃的反应条件下,CuMnCeOx/酸蚀堇青石催...  相似文献   
7.
采用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处理玉米秸秆,分析秸秆纤维组成和纤维结构的变化,并对酸、碱处理后的玉米秸秆进行厌氧干发酵试验。研究表明,采用稀酸处理玉米秸秆的还原糖产率明显高于采用稀碱处理的玉米秸秆;稀硫酸对半纤维素的去除率可达74.27%,稀碱对木质素的去除率最高可达83.94%;玉米秸秆经稀酸处理和稀碱处理后进行厌氧干发酵试验,其累积产气率和甲烷含量都有所提高,但酸法高于碱法。  相似文献   
8.
碱法草浆造纸黑液酸析沉渣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碱法草浆纸黑液酸析沉渣的几种化学成分及提取木质素以外的基他四种用途。  相似文献   
9.
表面活性剂及酸处理对污泥脱水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表面活性剂和酸处理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对采用最优加药量的各种加药方案进行了从污泥性质到脱水行为的一系列横向比较。污泥性质的比较依据为絮体颗粒的宏观(目测)和微观(光学和电子显微镜)变化以及在结合水含量(DSC法测)方面的变化。脱水行为的比较依据为过滤脱水速率(比阻)、离心脱水速率(1800rpm-2min离心后的泥饼含固率)、脱水程度(4800rpm~45min离心后的泥饼含固率)及脱水清液的性质(目测及测定SS、COD、TP)。实验结果表明:除了表面活性剂与Fe^3 和CaO联用外,投加表面活性剂或酸处理对提高污泥脱水速率的意义不大,但却能有效提高污泥的机械脱水程度。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机理是:分散作用使污泥絮体结构分散解体,释放出原絮体内部的结合水;增溶作用可溶解有高度水合作用的ECP。酸处理的作用机理是:H^ 与污泥的结合,改变了污泥的表面电荷特性,促进了污泥絮体间进一步的絮凝;使ECP水解,降低了絮体对水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10.
酸性预处理污泥厌氧发酵产氢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通过批量试验系统研究了酸性预处理污泥厌氧发酵产氢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酸性预处理,不仅对耗氢菌起到抑制作用,还能起到一定的融胞作用,使污泥中溶解性的糖和蛋白质的含量增加,促进厌氧发酵产氢;酸性预处理污泥厌氧发酵主要降解的有机物质为蛋白质,糖类次之.最佳的酸性预处理条件为调整原污泥pH=3.0放置24h;经过pH=3.0酸性预处理后调节初始pH=11.0的条件下厌氧发酵产氢,其最大累积产氢量最高,为14.66 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