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40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上海市大气气溶胶中铂元素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调查上海市大气气溶胶中元素的污染状况,用PM10-2型可吸入颗粒物采样器采集了上海市大气气溶胶样品,采样时间分别为2003-12~2005-12.用微波消解密闭系统消解样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了大气气溶胶中Pt的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同清洁对照点((0.65±0.16)pg·m-3)相比,上海市中心区大气中Pt((1.69±0.93)pg·m-3)的污染是明显的;装有三元催化转化器的汽车尾气中Pt的含量均在100ng·g-1以上,远远高于大气气溶胶样品(人民广场平均值21.7ng·g-1);不同交通密度区Pt含量分析结果表明,Pt含量与交通密度紧密相关,这说明装有三元催化器的汽车尾气是气溶胶中Pt污染的主要来源;此外,上海市大气气溶胶中Pt呈现季节性变化,并受气象条件影响.同世界其它城市相比,上海市气溶胶中元素污染程度还较低,但是这种潜在的重金属污染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从对水环境分析要素DO、COD、BOD等的测定、对微生物等生命体呼吸活性的观测等需求出发,通过对激发态钌、等络合物遇氧后荧光减弱的消光特性研究,开发并制作出新型光化学传感器,从而实现对溶解氧浓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从重整废催化剂中回收铂,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从废催化剂中回收铂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催化剂的性能、对H2S、CS2催化氧化的原理及实验结果,为工业规模的催化氧化除臭装置运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新研制的铑二元针织网与三元针织网相比,具有编织工艺先进、比表面积大、重量轻、强度高、活化性能好、氨转化率高、损失小、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在硝酸生产中已投入使用。通过在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的硝酸生产应用实践,总结出了实现网高效、低耗及有效回收金属的关键技术和方法,指出这些关键技术和方法的有效实施对提高硝酸产能以及节能、降耗、减排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专注于全球替换轮胎市场的固轮胎橡胶公司日前发布了在华战略,其中一项内容是为中国卡客车轮胎用户提供轮胎翻新服务,以延长其使用寿命,从而为客户降低轮胎使用成本。  相似文献   
8.
无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岩矿及煤——金聚团中Pt和P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C410哌啶树脂分离除去溶液中的贱金属元素,痕量贵金属Pt和Pd被定量吸附,交换最佳酸度为0.5-1mol/L介质,树脂的Pt、Pd用3%硫脲-0.1mol/LHCl热溶液定量脱脱。本法可用于岩矿和煤-金聚团(CGA)焙灰中基本元素的分离,测定痕量Pt和Pd。  相似文献   
9.
10.
随着族金属(Pt)、钯(Pd)、铑(Rh)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尾气催化净化器中,这三种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含量逐渐升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这几种曾被认为对环境影响较小的金属的确会带来潜在的生态健康风险。本文概括了国内外城市各种环境介质的含量分布,重点分析了族金属的源解析方法、粒径分布特性、影响其排放的因素和其潜在的生态健康风险。就全世界的城市来看,灰尘、空气、土壤、沉积物等各种环境介质中族金属的含量均有显著提高,主要来源于汽车三元催化净化器。这三种金属倾向于富集在细颗粒中,行车模式是影响其排放量的重要因素,自然界的共存物质可增强它们的溶解性和迁移性,从而使它们的生物可利用性大大提高。生物体吸收这类金属后,可与体内的物质发生反应,形态发生变化,毒性增强。在以后的研究中,除了持续跟踪调查这三种金属在环境中的含量水平以外,还应加强研究这三种金属在环境中的颗粒分布、迁移转化、形态变换、生物可利用性以及生物毒性等,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评估其生态健康风险,并为与之相关的应用研发、防范措施、政策制订提供引导和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