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5篇
安全科学   12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40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仁和  邱俊 《环境工程》2000,18(2):44-46
介绍以铝矾土提取硫酸铝废渣和氧氯化副产废碱液为原料生产泡花碱 ,然后利用一次造粒法生产五水偏硅酸钠新工艺确定影响产品质量指标工艺因素。小试试验产品质量指标达到HG/T2 5 6 8- 94要求 ,工艺成本低 ,避免废碱液及废渣排放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2.
新型环境材料提铯离子筛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六种有离子交换性能的焦磷杂多酸盐 ,其中焦磷钼酸在 3M硝酸介质中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和铯离子交换容量。经正交实验确定了合成焦磷钼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以焦磷钼酸为基体 ,通过特殊的化学制筛手段 ,制成了对铯离子有高效选择性、抗强酸的提铯离子筛 ,可适用于直接从高放废液中提取铯。  相似文献   
3.
对某厂氧氯化(ZrOClz)生产流程中原斟(英石,主要成份ZrO2)、三种废渣和成品氧氯化中天然放射性核素^238U、^282Th、^226Ra、^40K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原料、几种废渣中都含有一定的放射性,各生产环节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成品氧氧化中基本不舍放射性,可安全地应用于各生产和生活领域。  相似文献   
4.
韩岩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4,29(2):55-56,58
采用J.Gabby推荐的适用亚硝酸盐快速分光光度测定的方法.亚硝酸盐在酸性介质中与间苯二酚和氧基离子形成苍黄色的螯合物,进行比色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给出了可行的排除本方法常规干扰的措施.是一种较为快捷简便且抗干扰的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电炉炼的烟尘数据,阐述了烟气冷却、净化的设计方案与实施。  相似文献   
6.
郑雯婧  林建伟  詹艳慧  王虹 《环境科学》2015,36(6):2185-2194
采用(Zr)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对活性炭进行联合改性,考察了所制备的Zr-CTAC改性活性炭对水中硝酸盐和磷酸盐的吸附去除作用,并探讨了相关的吸附去除机制.结果表明,Zr-CTAC改性活性炭对水中硝酸盐和磷酸盐均具备较好的吸附去除能力.Zr-CTAC改性活性炭对硝酸盐和磷酸盐吸附动力学过程满足准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Freundlich和Dubinin-Radushkevich(D-R)等温吸附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Zr-CTAC改性活性炭对水中硝酸盐的等温吸附过程,Langmuir和D-R等温吸附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Zr-CTAC改性活性炭对水中磷酸盐等温吸附过程,通过Langmuir模型计算得到吸附剂对硝酸盐和磷酸盐的最大单位吸附量分别为7.58 mg·g-1和10.9 mg·g-1.高的p H会抑制Zr-CTAC改性活性炭对水中硝酸盐和磷酸盐的吸附.水中共存的Cl-、HCO-3和SO2-4等阴离子均会抑制Zr-CTAC改性活性炭对硝酸盐和磷酸盐的吸附,且对吸附硝酸盐的抑制作用较强而对吸附磷酸盐的抑制作用较弱.水中共存的磷酸盐对Zr-CTAC改性活性炭吸附硝酸盐的抑制作用较强,而水中共存的硝酸盐对Zr-CTAC改性活性炭吸附磷酸盐的抑制作用较弱.1 mol·L-1Na Cl溶液可以使90%左右被吸附到Zr-CTAC改性活性炭表面上的硝酸盐解吸下来.1 mol·L-1的Na OH溶液可以使78%左右被吸附到Zr-CTAC改性活性炭表面上的磷酸盐解吸下来.Zr-CTAC改性活性炭对硝酸盐的吸附机制主要包括阴离子交换作用和静电吸引作用,对磷酸盐的吸附机制主要包括配位体交换作用、阴离子交换作用和静电吸引作用.上述结果说明Zr-CTAC改性活性炭适合作为一种吸附剂去除废水中的硝酸盐和磷酸盐.  相似文献   
7.
不同锆负载量锆改性膨润土对水中磷酸盐吸附作用的对比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通过实验对比考察了不同负载量的改性膨润土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改性膨润土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整个过程可以分为快速吸附阶段、缓慢吸附阶段和平衡吸附阶段,其中缓慢吸附阶段的吸附速率受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所控制.改性膨润土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等温实验数据可以采用Langmuir、Freundlich、Sips和Dubinin-Radushkevich等温吸附模型进行拟合.实验条件下,磷酸盐吸附性能随pH增加而降低.溶液共存的Na~+、K~+和Ca~(2+)促进了改性膨润土对磷酸盐的吸附,并且Ca~(2+)的促进作用远远大于Na~+和K+,而溶液共存的HCO-3和SO2-4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改性膨润土对磷酸盐的吸附.改性膨润土吸附水中磷酸盐的主要机制为配位体交换并形成内层磷酸盐配合物.改性膨润土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能力随着负载量的增加而增加,而改性膨润土中单位质量ZrO_2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量则随着负载量的增加而降低.当ZrO_2负载量由3.61%增加到13.15%时改性膨润土的最大单层单位吸附量(以P计)显著地由3.83 mg·g~(-1)增加到9.03 mg·g~(-1),而继续增加ZrO_2负载量至19.63%时改性膨润土的最大单层单位吸附量则缓慢地提高到9.66 mg·g~(-1)(以P计).当ZrO_2负载量由3.61%逐渐增加到19.63%时,改性膨润土中单位质量ZrO_2的磷酸盐最大吸附量[m(P)/m(ZrO_2)]由106 mg·g~(-1)逐渐下降到49.2 mg·g~(-1).综合考虑吸附剂的经济成本和吸附容量,ZrO_2负载量为13.15%改性膨润土更为适合作为吸附剂去除水中磷酸盐.  相似文献   
8.
树脂基纳米钛锆氧化物复合吸附剂同步去除水中磷和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大孔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D201为基体,负载纳米钛、氧化物,制备新型树脂基纳米钛氧化物复合吸附剂TiZr-D201.通过吸附等温线实验、pH影响实验、竞争吸附实验、动力学实验及柱吸附实验,并结合对吸附剂的表征,探讨了复合吸附剂对水中磷和氟的吸附性能和相应的吸附机制.结果表明,当pH值为5.8,温度为308K时,Ti-Zr-D201对磷和氟的Langmuir拟合最大吸附容量分别是34.9 mg·g~(-1)和35.1 mg·g~(-1),且吸附行为是自发进行的,温度越高,吸附效果越好;与磷相比,pH值对Ti-Zr-D201吸附氟的影响更为显著;选取SO_4~(2-)、NO_3~-和Cl~-作为竞争离子,Ti-Zr-D201较基体D201表现出很好的抗干扰能力;内扩散模型拟合结果表明Ti-Zr-D201在吸附平衡前存在两个不同的吸附阶段;柱吸附实验表明Ti-Zr-D201具有稳定的结构和良好的动态吸附性能,并且可再生循环使用,具备实际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药阿特拉津的污染十分严重,对生态系统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为了实现对水环境中阿特拉津的高效去除和吸附剂的重复利用,该研究通过溶液浸渍和高温煅烧技术将金属负载到活性炭上,制备出功能化材料Zr@AC,使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仪(FTIR)和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BET)对材料的形貌和组成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Zr@AC对水中阿特拉津的去除效果. 结果表明:①当浸渍液离子的质量分数为7.0%、浸渍时间为9.0 h、煅烧温度为500 ℃和煅烧时间为5.0 h时,制备的Zr@AC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较多的中孔和微孔以及丰富的活性位点. ②对阿特拉津的去除研究表明,当溶液pH为4.0、温度为25 ℃、Zr@AC投加量为60.0 mg/L时,经过90 min的反应,Zr@AC对阿特拉津的吸附容量最大,达到93.8 mg/g. ③动力学模拟研究表明,该吸附过程遵循拟二级动力学模型,且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的拟合结果要优于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说明Zr@AC对阿特拉津的吸附存在化学吸附和多分子层吸附的双重作用. ④经过5次重复试验后,Zr@AC对阿特拉津的去除率仍有83.9%. 研究显示,Zr@AC可作为水中去除阿特拉津的吸附剂,是一种很有前途、可重复多次使用的材料.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α-磷酸(α-ZrP)/氧化石墨烯(GO)纳米复合材料,采用XRD、SEM、EDX、FTIR和XPS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将其制成电极,考察了其在电场辅助下对Sr2+的吸附性能。表征结果显示,纳米片状的α-ZrP在具有大比表面积的GO表面生长,团聚现象减少。实验结果表明:在α-ZrP与GO质量比9∶1、外加电压1.2 V、溶液pH 7.0的条件下,采用α-ZrP/GO吸附50 mg/L SrCl2溶液120 min,Sr2+吸附量可达45.28 mg/g,高于纯α-ZrP和GO,约为无电场吸附时的2倍;α-ZrP/GO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循环使用,5次循环后的Sr2+吸附量仍保持原吸附量的88%;α-ZrP/GO对Sr2+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吸附过程以离子交换反应的化学吸附为主,存在单层吸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