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14篇
安全科学   37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42篇
综合类   250篇
基础理论   171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究孕激素左炔诺孕酮(LNG)对鱼类脂质代谢的影响,将刚孵化的稀有鮈鲫仔鱼置于0.8和6.5ng/L LNG暴露6个月至性成熟,考察其生长指标、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脂质和脂蛋白含量及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1)0.8,6.5ng/L LNG暴露显著降低70dph稀有鮈鲫的体重和肥满度,且6.5ng/L LNG暴露显著降低180dph雌、雄鱼的体长或体重;(2)0.8,6.5ng/L LNG暴露导致180dph成鱼肝脏出现细胞空泡、肝细胞肿胀等损伤;(3)0.8,6.5ng/L LNG暴露显著降低180dph雌鱼肝脏中甘油三酯、胆固醇的含量,且6.5ng/L LNG暴露显著降低雌鱼血浆中甘油三酯的含量,但对雄鱼肝脏及血浆的脂质含量无显著影响;(4)0.8,6.5ng/L LNG暴露显著降低180dph雌鱼肝脏中脂肪酸合成酶基因(fasn) mRNA的表达水平,且6.5ng/L LNG暴露显著降低180dph雄鱼肝脏中fasn及乙酰辅酶A羧化酶基因(acaca) mRNA的表达水平.由此可见,LNG长期低剂量暴露可抑制稀有鮈鲫的生长、诱导肝细胞损伤、引起肝脏和血浆脂质含量发生性别差异性变化,并影响肝脏中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表明LNG在低浓度下可干扰稀有鮈鲫的脂质代谢,提示LNG对鱼类种群具有较高的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2.
结合CIRP试验场包气带的介质结构及渗透性特征,在S9孔进行了短期的孔中水位、孔口气压和温度测量,测量结果表明,观测孔水位波动与大气压变化有关,水位波动具有伪变化。水位伪变化对于试验场潜水位的监测有一定影响,因此,应对带有伪变化的水位观测结果进行必要的修正,以反映潜水位的真实动态。  相似文献   
3.
农田施肥对环境的影响●张作瑞王连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多,土地资源有限,而人口的不断增长增加了对食物和其它物质的需求。于是,大力发展集约化农业成为我国解决粮食问题的主要途径。但同时,高度集约化农业中大量肥料和农药的使用,对我们的生存环境产生了不良...  相似文献   
4.
山西矿区矸石山复垦种植施肥策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围绕煤矸石缺乏有机活性物质及有效养分的问题,在矸石山复垦种植时,对施肥作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煤矸石风化物由于吸附性能低,保肥性差,所以施用化肥时一次用量不宜过大。并从降低复垦的投资与难度以及尽快建立一个可自我维持生长的植被出发,提出了矸石山复垦种植时化肥与污泥配合施用的施肥策略,并对污泥的施用效果做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把松花蛋放到冰箱中保存,甚至冷冻起来,以为这样可以长期储存不变质。实际恰恰相反,松花蛋是碱性物质凝成的胶状体,含水分7%左右,经冷冻后。水分会逐渐结冰。将松花蛋拿来吃时.冰会逐渐融化,其胶状体就变成蜂窝状,不仅改变了松花蛋原有的风味、降低了食用价值.而且低温会使松花蛋色泽变黄,并变成变硬。  相似文献   
6.
我国东亚飞蝗发生的气候背景及长期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东亚飞蝗的发生发展与大气环流的变化密切相关。对1952—1999年我国东亚飞蝗的发生面积与大气环流的74项特征指标值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上一年9月到当年4月大西洋副高面积、强度、脊线位置、北界,上一年9月、10月西藏高原指数,当年1月、2月、5月亚洲区极涡面积。北半球1月极涡面积,亚洲3月纬向环流指数以及亚洲5月经向环流指数与我国蝗虫发生面积相关明显。其中大西洋副热带高压对我国东亚飞蝗发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秋冬季节蝗卵的孵化和越冬期间的地面温度,从而影响蝗卵基数和孵化为成虫的数量,进而影响着我国东亚飞蝗发生、发展和危害情况的变化。通过上述对蝗虫发生有明显影响的大气环流特征值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上年9月和当年4月大西洋副高脊线、3月大西洋副高北界、上年9月西藏高原指数、5月亚洲区极涡面积和3月亚洲纬向环流指数与发生面积拟合较好,说明这些大气环流特征值的强弱是决定东亚飞蝗发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李学文 《劳动保护》2004,(10):84-85
人工煤气是以煤为原料制造的燃气,成分也比较复杂,其中不乏对人体有害的成分,长期接触会引发职业病。笔者供职于唐山市燃气总公司,从事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工作多年,对人工煤气输配各岗位工种中可能引发职业病的情况有所了解。下面就以焦炉煤气为例谈一下如何预防人工煤气输配工患  相似文献   
8.
新疆滴灌棉花施用钾肥,灰漠土平均增产9 1%,草甸土平均增产6 6%。在适宜的氮磷肥条件下,灰漠土滴灌棉花最佳施钾量为94 5kg/hm2;草甸土滴灌棉花最佳施钾量为64 5kg/hm2。每公顷钾肥用量增加1kg,灰漠土棉株体内全钾含量提高0 006029%;草甸土棉株提高0 004457%。钾肥施用方法以基施配合滴施最佳。  相似文献   
9.
长期施肥下浙江稻田不同颗粒组分有机碳的稳定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依托浙江水网地区稻田长期定位施肥试验(1996~2013年),利用固态13C核磁共振波谱技术,研究长期不同施肥措施下土壤各颗粒组分有机碳含量及其化学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对照(CK)相比,秸秆与化肥配施(NPKRS)、栏肥与化肥配施(NPKOM)、单施化肥(NPK)和单施栏肥(OM)处理均显著(P0.05)增加了砂粒(2~0.02 mm)、粉粒(0.02~0.002mm)和黏粒(0.002 mm)组分中有机碳含量;而单施秸秆(RS)处理仅显著增加砂粒组分有机碳含量.此外,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有机肥和化肥配施促进了新增有机碳在粉粒和黏粒组分的分配,更有利于新增有机碳的稳定.应用13C-NMR波谱技术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粉粒和黏粒组分有机碳的化学结构存在明显差异,粉粒组分烷氧碳、芳香碳的相对含量高于黏粒,而烷基碳、羰基碳的相对含量低于黏粒.长期有机肥与化肥配施下粉粒和黏粒烷基碳相对含量较单施有机肥处理分别降低9.1%~11.9%和13.7%~19.9%,烷氧碳的相对含量则分别增加2.9%~6.3%和13.4%~22.1%,表明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降低了粉粒和黏粒组分有机碳的分解程度.长期单施化肥处理下粉粒和黏粒组分有机质的芳化度和疏水性低于单施有机肥处理和不施肥处理,有机质的矿化稳定性较低.长期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尤其是NPKOM处理,通过增加化学抗性化合物和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并且减缓活性组分的分解提高粉粒和黏粒组分有机碳含量,是促进稻田土壤有机碳可持续积累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李慧婷  崔福义 《环境科学》2017,38(12):5229-5236
以厌氧颗粒污泥为研究对象,通过静态试验和连续流厌氧反应器,重点研究了长期暴露下纳米TiO_2在对厌氧产甲烷体系的影响及其在颗粒污泥中的归趋.结果表明,短期急性暴露于150 mg·g-1(以VSS计)的纳米TiO_2尽管会暂时减缓产甲烷速率,但产酸阶段及产甲烷阶段代谢产物总量不会明显受到影响,纳米TiO_2对厌氧颗粒污泥具有较低的急性毒性.反应器运行结果表明,纳米TiO_2的长期暴露可导致挥发性脂肪酸(VFAs)积累及生物气产量降低,产酸菌比产甲烷菌对纳米TiO_2的累积效应更加敏感,纳米TiO_2抑制机制可归因于"物理遮蔽"作用.出水中TiO_2的平均含量只有0.632 mg·L~(-1),绝大多数纳米TiO_2都被截留在了反应器中.FISH检测表明,厌氧颗粒污泥微生物的菌群结构有所变化,纳米TiO_2在反应器内的积累使得甲烷八叠球菌的丰度大幅增加了115.6%,其优势地位明显增强.长短期暴露试验的结果对比也说明,用短期暴露试验来说明纳米颗粒对厌氧体系的长期累积效应具有一定局限性,纳米TiO_2对厌氧颗粒污泥中微生物的负面影响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才会显现.本研究结果可为厌氧污水处理体系中纳米颗粒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