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4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乌海市地形复杂,周边工业园区分布密集,近年来夏季O3污染问题突出,且污染特征与形成机制尚不明确,分析乌海市O3变化特征,探究O3污染形成机制对该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乌海市2018年6~8月3次持续O3污染过程特征的基础上,利用WRF-CMAQ模式系统进行模拟并根据过程分析输出结果对污染的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区域输送和局地光化学反应对乌海市O3的影响.结果表明,乌海市夏季O3呈现"单峰"的日变化特征,近地面O3与向下短波辐射和气温显著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空间分布上,乌海市3个工业园区白天和夜间均为O3低值区,乌海西南部宁夏石嘴山地区、乌海城区和西北部乌兰布和沙漠地区白天为O3高值区;过程分析结果表明,输送和化学过程及其相对大小对乌海市O3有决定性影响,6月和7月的污染过程中局地光化学反应和输送共同导致O3显著升高,且化学过程的影响是输送的两倍左右,8月O3的升高主要为输送作用的贡献;进一步对输送作用进行分解可知偏南和西北方向的输送对O3的升高有较大贡献,结合前体物的排放,可能的传输来源为宁夏银川、石嘴山及巴彦淖尔等区域,因此,乌海市应在控制本地排放的基础上,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减少区域传输对O3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乌海市是我国典型的煤焦化工业基地,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较大且近年来夏季O3污染问题逐渐突出,明确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探究O3污染形成机制是客观认识其O3污染现状,科学制定污染控制措施的基础.基于"系数法"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构建了2018年乌海市高分辨率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HEI-WH18),利用WRF-Chem对HEI-WH18的适用性和准确性进行评估,并结合模式诊断模块探究了乌海市夏季O3污染形成的原因.排放清单结果表明,2018年乌海市SO2、NOx、CO、PM10、PM2.5、VOCs、NH3、BC和OC的排放总量分别为65943、40934、172867、159771、47469、69191、1407、1491和1648 t ·a-1.与MEIC清单相比,利用HEI-WH18能更好地捕捉到O3及其前体物的排放变化规律和量级,适用于乌海市夏季O3的模拟及其来源分析研究.从O3及前体物的空间分布来看,乌海市海勃湾城区白天为O3高值区,3个工业园区无论白天和夜间均为O3低值区和NO2高值区,CO的空间分布特征与煤层及矸石堆自燃源一致.根据对O3污染过程的诊断分析,边界层中高层O3浓度的升高主要是平流输送和化学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低层O3浓度的升高是垂直混合和平流输送导致的,化学过程在低层的贡献较为复杂,其正贡献起到了维持高O3浓度的作用,负贡献结合平流输送造成了O3污染的最终消散.  相似文献   
3.
对乌海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进行了划分,以乌海市2011年城区环境噪声监测统计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乌海市暴露在不同等效声级下的城区面积分布状况和达标情况。  相似文献   
4.
乌海市臭氧传输特征与潜在源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乌海是典型的西北工业城市,O3污染问题突出但缺乏研究.本文基于乌海市环境监测数据、气象数据分析了乌海市O3污染特征.结果表明:乌海市O3日最大8 h平均值(MDA8O3)第90位百分数由2015年的131 μg·m-3上升至2018年的162 μg·m-3,超标天数由2015年的8 d上升到2018年的44 d,O3超标日集中出现在4—8月;2018年4—8月乌海市近地面盛行南风,O3浓度在近地面风向位于西南-南、东南、北-东北3个风向区间,风速处于2~7 m·s-1的区间时最高.为进一步研究乌海O3传输特征、潜在源区,本文基于NCEP再分析资料,使用后向轨迹、PSCF方法与CWT方法研究了2018年4—8月O3的传输特征及潜在源区.O3非污染过程中,74%的轨迹来自北方,气团移动速度快且途经的下垫面以沙漠为主,较为清洁.O3污染过程中,来自南方的轨迹占比59%,贡献了76%的污染轨迹,这些轨迹传输距离较短、移动速度较慢且经过的下垫面多为城市及工业园区;PSCF分析与CWT分析的结果较为一致,O3非污染过程的主要源区分布在乌海市以南.O3污染过程的主要源区为鄂尔多斯西部、阿拉善东部、石嘴山、银川、吴忠、榆林西部,WPSCF值均大于0.5,WCWT值均大于120 μg·m-3.乌海市O3易受区域传输影响,O3污染过程中其主要源区为距乌海400 km以内的上风向城市,O3非污染过程则主要在200 km的范围内.分过程进行气团轨迹聚类分析和潜在源区分析有利于得到更为真实的污染物传输特征和潜在源区.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乌海市火电行业的特点,通过对国内外烟气脱硫工艺的分析、对比,结合乌海市本地资源特点及目前乌海市存在的固废种类,选择适合本地的烟气脱硫方式,并本着就地取材、以废治废的原则,提出火电厂使用本厂粉煤灰治理本厂锅炉烟气二氧化硫的设想。同时就乌海市实现以废治废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乌海市历年的大气环境自动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归纳总结其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城市大气污染的原因,结合乌海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污染防治对策,为今后乌海市环境管理和决策工作提供数据基础和理论依据,对乌海市大气环境保护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