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8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29篇
基础理论   29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种木材生物炭对铜离子的吸附特性及其机制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为探索高效利用废弃生物质资源制备生物炭去除水体和土壤中Cu~(2+)污染的可行性,本文以常见的农林废弃物苹果树枝和梧桐木锯末为原料,采用450℃限氧热裂解法制备生物炭,通过两种生物炭对Cu~(2+)的批量吸附试验,利用4种等温吸附模型(Langmuir、Freundlich模型、Temkim、D-R模型)和4种吸附动力学模型(准一级动力学、准二级动力学、Elovich模型、颗粒内扩散模型)研究了苹果枝和锯末生物炭对Cu~(2+)的吸附行为.同时,使用FTIR红外、SEM和BET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等技术表征了生物炭的理化性质,研究了两种生物炭对Cu~(2+)吸附机制,分析了两种生物炭之间的吸附特性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苹果枝生物炭在3 h达到吸附平衡,理论最大吸附量为15.85 mg·g~(-1),锯末生物炭在6h达到吸附平衡,理论最大吸附量为17.44 mg·g~(-1),与其他研究相比,这两种生物炭体现了较高的Cu~(2+)吸附性能;(2)两种生物炭对Cu~(2+)的热力学吸附均较好地符合Langmuir模型,表明吸附过程主要是近似单分子层的有益吸附;动力学吸附均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表明其对Cu~(2+)的吸附包括表面吸附、颗粒内扩散和液膜扩散等多种过程;(3)吸附机制主要包括静电吸附,配体(酚羟基)/离子(H+)交换和阳离子—π键作用.  相似文献   
2.
梨园杀虫剂的环境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敬春  尤宏  孟宪林 《化工环保》2002,22(5):301-305
评价了某雪花梨栽培试验园区施用的杀虫剂对周围环境的风险性。其中包括;利用化学物质排毒系数评价法对梨园杀虫剂进行初步风险识别;非突发性水环境污染风险分析。采用瞬时点源一维河流模型对杀虫剂因事故性泄漏水体造成的风险进行预测;简要说明了杀虫剂进入土壤的途径及其对施药区和非施药区土壤的危害;采用高斯烟团模式,通过大气取样,对杀虫剂超常量喷施进入大气捕捞浓度分布进行统计分析,测算出杀虫剂在不同浓度范围出现的相对频率,从而鉴别其对居民点空气质量的危害几率。  相似文献   
3.
广州市“南肺”果园土壤H g和A s的形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BCR连续提取法和Leleyter连续提取法,研究广州"南肺"果园土壤Hg和As的形态分布和生物可给性。结果表明,果园土壤Hg和As形态分布都以残渣态为主;3种方法的土壤生物可给性分析均表明,Hg和As生物可利用态的含量较少;生物不可利用态是主要形态,其次是潜在可利用态。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施用餐厨垃圾调理剂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以果园土壤为研究对象,从时间、空间维度解析长期施用餐厨垃圾调理剂对土壤有机碳积累、组成及其分布规律的影响,结合CPMI(碳库管理指数)和相关性分析,揭示施用餐厨垃圾调理剂对土壤碳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施用餐厨垃圾调理剂可显著提高土壤中w(TOC)(TOC为总有机碳),并随施用时间的增加逐渐向深层土壤迁移,改善TOC分布状况.随着施用餐厨垃圾调理剂时间的增加,0~20 cm土壤层中w(NOC)(NOC为非活性有机碳)和30~40 cm土壤层中w(AOC)(AOC为活性有机碳)呈增加趋势,AOC分配比例低于NOC分配比例.随着施用时间的增长,0~30 cm土壤层中w(POC)(POC为颗粒有机碳)显著提高,最大值为42.94 mg/g,MOC(矿质结合态有机碳)分配比例与POC分配比例呈相反变化趋势,有利于提高土壤碳稳定性.各土壤层中CPMI均大于空白对照组,最大值为154.437,表明施用餐厨垃圾调理剂有利于提升土壤肥力.相关性分析表明,w(POC)与pH呈负相关,与含水率、EC(电导率)、w(OM)(OM为有机质)呈正相关,其中与含水率相关性最高(R=0.91).可见,长期施用餐厨垃圾调理剂对提高果园土壤碳汇、改善土壤肥力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土壤碳汇的新型土壤调理剂的研发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覆盖对南方红壤桔园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连续4年观测了几种覆盖处理下红壤坡地桔园内气温、土温、土壤水分状况,土壤养分及土壤物理性状的差异,分析了造成这些差异的直接原因,提出地膜加草覆盖是南方红壤无灌溉条件坡地桔园最理想的覆盖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6.
调查了两个果园15~20年树龄的苹果树在连续用福美胂喷涂7~10年后树根、树皮、枝条、叶片、果实和土壤的砷含量,并和未使用福美胂的果树含量做了比较。结果表明,果实中有砷积累,但未超过食品卫生标准。使用福美胂的树皮、技条、叶片中砷含量比未使用福美胂的高儿倍~十几倍,树皮和短梢叶含量最高。枝条和叶片与树皮的砷含量有密切正相关。土壤表层虽有轻度积累,但不会对土壤生态环境有太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湖南省东安县杉木无性系种子园通过分析杉木针叶营养元素年变化规律,确定营养分析的样品采集期,初步对球花产量与针叶中N、P、K含量之间关系进行探讨,制定出营养元素含量的临界值和最适范围。  相似文献   
8.
福建丰产荔枝园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我国红壤平均水平相比,福建丰产荔枝园土壤有效态锌、钼及水溶态硼含量较高,而活性锰及有效铜含量较低;土壤全锌、锰、钢量亦较低。在土壤pH4.54—8.76时,pH值与有效态钼含量呈较显著正相关,而与代换态锰、水溶态硼、有效态铁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本文初步提出福建荔枝园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适宜指标,可供土壤营养诊断及平衡施肥之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西南喀斯特地区2种不同建园方式柑橘园水土流失情况进行连续3a的定位监测,并研究了4种类型柑橘园土壤含水量的年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种不同建园方式柑橘园的土壤流失量逐年减少,坡地柑橘园的年径流系数大于梯地柑橘园;不同类型柑橘园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层次、建园方式及柑橘园成土母质有关;柑橘园土壤含水量与月降雨量呈正相关,应在不同月份对柑橘园采取不同水分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三峡库区规模化顺坡沟垄果园氮、磷输出过程及流失负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严坤  王玉宽  刘勤  徐佩  闫洋洋 《环境科学》2020,41(8):3646-3656
通过对三峡库区顺坡垄沟构型的规模化柑橘园集水区次降雨过程径流氮、磷进行动态监测,分析典型降雨事件氮和磷流失负荷,并探讨了规模化柑橘种植对土壤氮磷流失及入库河流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顺坡沟垄柑橘园集水区径流氮和磷年流失负荷分别为13.43 kg·(hm~2·a)~(-1)和1.26 kg·(hm~2·a)~(-1),春季施肥及强降雨冲刷是集水区污染物高负荷的主要原因;②集水区全年总氮(TN)和总磷(TP)的EMC为8.49 mg·L~(-1)和0.87 mg·L~(-1),超过发生水体富营养化含量标准;③春季施肥后的2场典型降雨中,长历时暴雨径流硝态氮(NN)和溶解态磷(DP)负荷为4.94 kg·hm~(-2)和0.28 kg·hm~(-2),分别占TN和TP流失负荷的92.90%和64.69%;短历时大雨径流NN和DP负荷为0.52 kg·hm~(-2)和0.05 kg·hm~(-2),分别占TN和TP的65.92%和74.88%,溶解态氮和磷是顺坡沟垄坡面果园径流氮和磷流失的主要途径;④集水区氮磷流失表现出显著的"初始冲刷效应",初期20%的地表径流流失了58.0%的TN, 57.0%的DN, 58.5%的NN, 79.0%的AN, 62.0%的TP, 63.5%的DP和60.0%的PP,控制初期地表径流对降低入库径流养分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