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221篇
安全科学   47篇
废物处理   34篇
环保管理   17篇
综合类   303篇
基础理论   101篇
污染及防治   115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e technique of thermal desorption (TD)–GC/MS was evaluated for measuring airborne, 4–6 ring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collected onto quartz filters. TD provides a more readily automated and sensitive alternative to traditional solvent extraction, decreasing the time/cost of analysis and reducing the risk of analyte loss or sample contamination. The developed method was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the analysis of PAH standard solutions loaded on sorbent tubes packed with quartz wool and the graphitized carbon black sorbent Carbograph2. The optimized method showed high desorption efficiency over the whole range of target PAHs with good precision, linearity and sensitivity. The proposed method was verified on an urban dust Standard Reference Material (SRM 1649a); the experimentally determined concentrations agreed with the certified ranges (95% confidence limit) for all target compounds except benzo[a]anthracene, which fell just outside the narrow certified range. The desorption efficiency and the reproducibility of the method was evaluated by analysing pieces of real sample filters sampled from urban air for a period of 24 h. The results confirmed the homogeneity of the filter and showed high recovery efficiencies for all target PAHs.  相似文献   
2.
双酚S在两种典型地带性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批平衡实验方法研究了双酚S(BPS)在两种典型地带性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行为.结果表明,吸附动力学曲线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线呈非线性,且同时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方程.相比而言,BPS更易吸附在高有机质含量的黑土中,298 K反应温度下BPS在黑土和红壤上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497.8和156.6 mg·kg-1.吸附到两种土壤中的BPS存在解吸滞后现象,这可能是由于BPS以化学吸附和微孔扩散的形式存在于土壤中的缘故.溶液pH与BPS在土壤中的吸附容量呈负相关关系,即中性形态的BPS比阴离子形态的BPS具有更高的吸附容量.与结构类似物双酚A(BPA)的吸附相比,BPS在土壤中的吸附量更低,因此具有更高的迁移能力,可能会引起更高的环境健康风险.本研究结果为了解BPS在土壤中的迁移规律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酸性紫色水稻土颗粒有机质对镉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典型的酸性紫色水稻土(APPS),从中分离出颗粒有机质(POM),通过批量试验研究POM及其来源土壤Cd2+的吸附动力学、等温吸附和热力学特征,通过扫描电镜-能谱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等手段及吸附前后镉的形态变化的测定,研究了POM对Cd2+的吸附机制.结果表明:POM对Cd2+的亲和力远高于其来源土壤.POM及土壤对Cd2+的吸附动力学最优模型均为准二级动力学.Langmuir、Freundlich方程均能较好地描述其等温吸附特征,其中对POM,以Freundlich方程更优,表明POM对Cd2+的吸附属于多分子层的非均质吸附.吸附热力学参数△Gθ均小于0、△Hθ和△Sθ均大于0,表明吸附属于自发吸热过程.根据△Hθ值及解吸试验判定POM对Cd2+的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土壤对Cd2+的吸附过程以物理吸附为主.吸附平衡后,土壤中可交换态镉比例提高,而POM中交换态和络合态镉比例增加.综上及吸附前后POM的表征结果说明,POM对Cd2+的吸附机制包括含氧官能团的络合、离子交换、阳离子-π键、沉淀作用和静电吸附.  相似文献   
4.
Numericalmodelingofradionuclidemigrationinporousmediawithnonequilibriumsorption¥ChenJiajun;DaiJie(DepartmentofEnvironmentalEn...  相似文献   
5.
热解析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苯系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海燕  姜玲 《环境科技》2007,20(3):60-61
建立了用热解析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苯系物的方法.采用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方法检出限分别为:苯1.8 μg·L-1、甲苯3.5 μg·L-1、乙苯7.0 μg·L-1、间二甲苯8.6 μg·L-1、对二甲苯8.6 μg·L-1、邻二甲苯9.8 μg·L-1、苯乙烯10.0 μg·L-1;加标回收率在79%~10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5%~3.9%.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能适应现代化的应急监测.  相似文献   
6.
膜生物反应器中膜的最佳反冲洗周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将解吸分为平衡解吸和完全解吸两种类型,对水环境中含油泥沙上油分子的解吸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试验,分析了解吸平衡时的吸附等温线及平衡解吸量随清水解吸液用量变化的规律,同时也对含油泥沙发生完全解吸时的最大解吸量和极限残留量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它们随泥沙粒径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大气中挥发性苯系物的Carbotrap吸附气相色谱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以Carbotrap作吸附剂,在常温采集大气中挥发性苯系物,直接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分析。对新型吸附剂Carbotrap的采样-脱附-分析精度,回收率,突破体积等作了试验。本法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单,不需复杂的样品预处理,色谱峰好,吸附剂可反复使用等优点。可对大气中10-9级苯系物进行测定,RSD≤3.5%。  相似文献   
8.
安显金  李维 《地球与环境》2019,47(5):707-716
土壤有机碳是控制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吸附解吸及其生物有效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土壤中硬碳类吸附剂是土壤有机碳中的重要部分,土壤中软碳类物质和硬碳类物质的相互作用对研究土壤中多环芳烃的解吸行为和生物有效性有重要影响。研究将溶解有机质胡敏酸,通过条件的变化使其转变为非溶解态,研究其对土壤碳质吸附剂(胡敏素和黑碳)吸附多环芳烃的解吸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溶解态胡敏酸会显著降低土壤硬碳类物质中多环芳烃的解吸能力,解吸滞后性增加,作者认为非溶解态胡敏酸的添加会覆盖土壤硬碳类物质的表面吸附位点和填充吸附多环芳烃的孔隙,造成硬碳类有机质中的多环芳烃解吸能力下降,滞后性增强。研究还发现硬碳类有机质的比表面积和孔隙度和解吸能力的变化强度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染料生物吸附影响因素与解吸条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筛选出的一株丝状真菌(GX2)对活性、酸性、碱性和直接染料进行吸附及解吸的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活性、酸性和直接染料有较高的吸附率,但碱性染料难被吸附;在多种有机溶剂中,丙酮是较好的解吸剂,碱性介质有利于染料的解吸;对菌体进行破碎及在解吸过程中加以搅拌有利于解吸过程的进行。  相似文献   
10.
常压下对含钴盐硅胶进行低浓度臭氧的吸附实验,吸附达到饱和后用氮气作为载气加热解吸。结果显示,含钴盐的硅胶对臭氧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臭氧解吸量随着解吸温度的上升而增加;吸附了臭氧的含钴硅胶粒子在常温(313.15K)下可在60min内不问断解吸出臭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