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 毫秒
1
1.
城市废水有机物生物降解性评价及难降解有机物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黄霞  张晓健  付强 《环境科学》1994,15(2):15-19
采用GC-MS法对某城市废水中的有机物组分进行了分析,利用好氧生物降解一级动力学模型,计算了各单项有机物的一级反应速率常数Kb(20℃),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各单项有机物的生物降解特性。结果表明,某城市废水处理厂曝气池进水中主要有机物有38种,出水中主要有机物有16种;废水中的主要难降解有机物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应通过污染源控制或适当的预处理,加强其治理。  相似文献   
2.
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污泥样品先采用超声波萃取预处理方法提取) 检测分析了包括磺胺类、喹诺酮类、大环类酯类抗生素、心血管类、止痛剂类等8类医药活性物质在重庆某污水厂中的含量水平及其行为归趋.采用 EC/PNEC 综合评价体系评估环境中目标医药活性物质的生态风险,利用质量平衡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其在水相及污泥相中的分布.结果表明,目标物质在水相中均可检出,其检出浓度在ng/L~μg/L,在污泥样品中可检测出18种目标物质,其浓度在ng/g (干重,下同).仅仅1.1%的目标物质被污泥吸附去除.污水处理厂初级处理及氯化消毒阶段对目标物质无明显去除效果,目标物质的去除主要发生在生物处理阶段,生物的降解或转化作用是目标物质的主要去除机制.EC/PNEC分析表明,磺胺嘧啶、磺胺甲恶唑、氧氟沙星与脱水红霉素在污水处理厂出水及其污泥中综合评价因子均大于1,它们的存在可能对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本研究结果表明,污水处理厂并不能完全去除水相中微量的医药物质,为防止排放导致的潜在生态风险,出水及污泥中活性医药物质需采取措施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