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08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137篇
基础理论   26篇
污染及防治   47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土中五氯酚的降解转化动态及其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培养实验,研究厌氧条件下水稻土中五氯酚(Pentachlorophenol,PCP)的还原转化与微生物群落组成变化。结果表明,室内培养实验条件下,PCP在水稻土样品中降解比较迅速,在反应17 d时,实验添加的PCP能够完全被还原转化。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PCP的添加明显改变了水稻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其微生物多样性显著下降,在PCP降解完之后逐渐恢复。原始土壤以及添加PCP的土壤样品中其优势微生物主要分布在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PCP添加刺激了水稻土中伯克氏菌科(Burkholderiaceae)、丛毛单胞菌科(Comamonadaceae)、地杆菌科(Geobacteraceae)、红环菌科(Rhodocyclaceae)和假单胞菌科(Pseudomonadaceae)等脱氯相关的微生物菌群繁殖,成为PCP降解过程中的优势菌群,有利于PCP还原降解。本研究结果可为水稻土中有机氯农药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脱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氯代有机物的生物处理前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胡国臣  张虹  张振家 《上海环境科学》2000,19(4):180-182,186
综述氯代有机物的结构与其生物降解性的关系。降解机理和所需环境条件,以及利用现代基因工程技术提高控制氯代有机物污染能力的可行性;研究的热点领域有:共基质条件,厌氧-好氧联合处理系统,构建跗工程菌株,化学、物理和生物联合处理工艺和反应器设备等;表明利用生物技术控制氯代有机物污染的应用前景是光明的。  相似文献   
3.
染化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鉴于厌氧微生物对偶氮染料的还原裂解作用,开发了以易降解工业有机废水作为外加碳源的染化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的新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3100—3500mg/L,COD总/COD染化比值40,HRT3.0d下,COD去除率>80%,最低染化COD去除率>45%,色度去除率>85%;实验证实,在厌氧处理过程中,染料组分的结构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反应器内的污泥大多呈颗粒状;污泥活性和工艺性能可控制工艺运行参数得以维持.  相似文献   
4.
IntroductionTheuseofzerovalentironforthetreatmentofchlorinatedorganiccompounds (COCs )inwaterandgroundwaterhasbeenthefocusofmuchrecentresearch .Thestudieswereconcernedwithcompoundssuchascarbontetrachloride(Bradley ,1995 ) ,trichloroethene(Orth ,1996 ;Chen ,2 0 0 1)andpesticidesandrelatedcompounds(Sayles,1997;Monson ,1998;Eykholt,2 0 0 1;Dombek ,2 0 0 1) .Whenironisincontactwithalessreductivemetal,themetalcouplecanformgalvaniccells.ThishasledtothediscoveryofPd Febimetalliccomplexinwhichpal…  相似文献   
5.
IntroductionChlorinatedorganiccompoundshavebeenusedonalargescaleinthechemical,petrochemical,andelectronicindustries.Inrecentyears ,worldwideattentionhasbeengiventotheenvironmentalandhealthimpactofthemasaclassofcontaminants .Severalareknowntocauseozonedepletion ,whileothersproduceadverseeffectsonthehumancentralnervoussystemandhavebeenlinkedtodiseasessuchascancer.Almostallofthechlorinatedaromaticcompoundsaretoxicandthermallystable .Oncereleasedintoenvironment,theywillaccumulateinthesurroundings…  相似文献   
6.
HCl是城市垃圾焚烧产生的主要气体污染物之一。将一种新型脱氯剂TiO2引入到垃圾焚烧系统中,并与其他脱氯剂的性能进行比较。研究了不同脱氯剂使用量、不同反应温度和不同HCl气体浓度对TiO2、CaO和CaTiO3脱氯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TiO2能在高温(800~1 000℃)、高HCl浓度(1 303.6~1 629.5 mg/m3)下获得较好的脱氯效果。与传统的脱氯剂CaO相比,TiO2更适合于高温烟气脱氯,其在1 000℃时的氯容(36.3 mg HCl/g TiO2)几乎是相同情况下的CaO氯容(9.3 mg HCl/g CaO)的4倍。而CaTiO3的脱氯效果不但受到自身分解效率的影响,还受到TiO2和CaO脱氯效果的影响,其脱氯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7.
采用离子交换膜电解技术处理铜冶炼过程产生的含氯及重金属的废酸。考察了废酸处理工艺、电解温度、电解时间、电流密度和催化剂的添加等条件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先沉淀重金属后脱氯的废酸处理工艺,氯离子和铜离子的去除效果均较好;当以钛盐为催化剂时,在电解温度为40 ℃、电解时间为2.0 h、电流密度为825 A/m2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处理后废酸中的氯离子质量浓度为0.22 g/L,氯离子去除率为98.59%,铜离子质量浓度为0.45 g/L,铜离子去除率为95.08%,其他重金属大部分也得到有效去除。净化后的废酸可回用至铜冶炼的生产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有机蒙脱石负载纳米铁去除溶液中四溴双酚A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了改性蒙脱石负载纳米铁材料(NZVI-CMT)在甲醇-水体系中对四溴双酚A(TBBPA)的去除作用,并确定了反应温度、TBBPA初始浓度以及材料投加量等因素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条件下,0.02 g NZVI-CMT对初始浓度为10 mg·L-1TBBPA溶液的去除率可达97.5%,而且NZVI-CMT对TBBPA的去除率明显高于两种单一材料即纳米零价铁(NZVI)及有机蒙脱石(CMT)的去除率(18.3%、67.3%),同时也大于两者之和(85.6%).利用NZVI-CMT对TBBPA进行重复去除实验时,前3次的去除率均可达到90%以上.通过检测降解产物并分析材料对TBBPA去除过程的特性,发现NZVI-CMT对TBBPA的去除以吸附为主,并伴有少量还原脱溴反应发生,而且较高的反应温度对降解反应有利.  相似文献   
9.
周红艺  曾思思  梁思  韩鉴 《环境科学》2014,35(9):3430-3435
采用Pd/Fe双金属对2,4-二氯苯氧乙酸(2,4-D)进行催化还原脱氯,以活性污泥对2,4-D脱氯产物进行生物氧化,考察初始pH、活性污泥量、污染物初始浓度、温度等因素对生物氧化的影响情况.通过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污泥体系菌群变化情况,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来推测目标污染物的降解过程.结果表明:1 Pd/Fe双金属可有效还原2,4-D,其主要先还原为2-氯苯氧乙酸(2-CPA),最终顺序脱氯为苯氧乙酸(PA).2 2,4-D具有较大生物毒性,其脱氯产物毒性下降,更易被生物降解.3 pH=7、污泥量50 mL/200 mL、适量的初始PA浓度(14.6 mg·L-1)和30℃均有利于PA的去除.在该条件下反应96 h,PA去除率可达84.3%.  相似文献   
10.
采用EDTA优化纳米Pd/Fe催化脱氯水中2,4-二氯苯氧乙酸(2,4-D),并考察了EDTA投加浓度、pH、钯化率、温度等因素对2,4-D还原的影响.结果表明,EDTA的加入络合了纳米Pd/Fe在催化脱氯过程中生成的铁离子,抑制纳米Pd/Fe颗粒表面钝化层的形成,提高了体系的反应活性.适宜的EDTA浓度、低pH、高钯化率、低温等有利于2,4-D的还原脱氯.当EDTA浓度为25.0 mmol·L-1,纳米铁含量为1.0 g·L-1,初始pH=4.3、钯化率为0.5%,温度为25.0℃,搅拌速率为200 r·min~(-1)时,反应50 min,10.0 mg·L-1的2,4-D去除率及苯氧乙酸(PA)生成率均达到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