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4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441篇
安全科学   33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59篇
综合类   699篇
基础理论   350篇
污染及防治   56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80篇
灾害及防治   3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分析江汉平原粮食生产的优势与问题,运用商品经济的观念,提出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加快江汉平原粮食开发的设想,即依托市场,按照价值规律,科学地调整种植业比例和粮食种类结构,发展优质品种,扩大优化模式及采用高新技术等,通过优质、高产、高效,促进江汉平原粮食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TM与MODIS遥感数据的农业旱情监测——以河北省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河北省冬小麦种植区域为研究区,基于TM和MOD IS遥感数据,利用植被供水指数法确定了研究区旱情等级。首先,将其与遥感解译获得的冬小麦空间分布图叠加得到受灾冬小麦空间分布图;然后以1 km的距离在受灾冬小麦周围做缓冲区,并与通过人口密度模型获得的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叠加,得出受灾人口空间分布;最后基于光能利用率改进模型构建粮食产量回归统计模型,得到粮食产量。目的是从粮食产量和作物受灾影响人口两个方面对农业受干旱影响情况进行遥感监测和定量评价,以期为相关部门制定防灾、抗灾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2004年研究区:(1)春季受灾面积小,仅占16.4%;(2)旱情较轻,以轻旱为主,占受灾面积的89%;(3)冬小麦种植面积约为23 965.0 km2,受灾面积约606.3 km2,主要位于唐山市和保定市;(4)粮食产量回归统计模型精度达到了87%,冬小麦产量约为11939247 t,单产约为498.8 t/km2。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锌(Zn)对水稻镉(Cd)累积的影响及其根表铁膜所发挥的作用,选取Cd高累积型水稻品种中9优547(简称"Z547")和Cd低累积型水稻品种金优402(简称"J402"),采用温室水培试验,研究0、2、5、10、15和20 μmol/L等6个Zn浓度下水稻幼苗对Cd的累积效应,以及不同浓度Zn处理对根表铁膜生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随着c(Zn)的增加,Z547和J402水稻幼苗生物量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分别在c(Zn)为2和10 μmol/L时达到最大值.②Z547和J402水稻幼苗中w(Cd)均呈先降后增的趋势,分别在c(Zn)为5和2 μmol/L时达到最小值;当水稻幼苗中w(Cd)达到最小值时,Z547根和地上部中w(Cd)分别为31.65和11.47 mg/kg,J402根和地上部中w(Cd)分别为22.58和14.36 mg/kg.③不同浓度Zn处理下水稻幼苗各部位中w(Cd)均与根表铁膜中w(Mn)、w(Fe)、w(Fe+Mn)呈显著正相关,高铁膜处理水稻幼苗中w(Cd)显著高于低铁膜处理,表明根表铁膜生成量的增加会促进Cd在水稻幼苗中的累积.研究显示,当c(Zn)较低时,c(Zn)的增加会抑制水稻幼苗对Cd的累积;当c(Zn)较高时,c(Zn)的增加会促进水稻幼苗对Cd的累积,而Zn可通过控制根表铁膜的生成来影响水稻幼苗对Cd的累积.   相似文献   
4.
选取湖南省浏阳市某Cd污染稻田进行田间试验,研究组配改良剂石灰石+海泡石(LS)、基施硅肥及叶面喷施硅肥对Cd污染稻田修复效果,结果表明:(1)基施硅肥90kg/hm2和叶面喷施硅肥(0.2,0.4g/L)对土壤pH值无明显影响,添加LS(2250,4500kg/hm2)的各处理均显著提高土壤pH值(P < 0.05).(2)基施硅肥90kg/hm2分别降低土壤交换态、毒性特征浸出(TCLP)提取态Cd含量20.0%和18.5%,叶面喷施硅肥对土壤Cd两种提取态含量无明显影响,添加LS的各处理(2250,4500kg/hm2)分别使土壤交换态、TCLP提取态Cd含量降低25.8%~49.9%、26.4%~44.5%.(3)3种单一技术措施均能明显降低水稻各部位Cd含量,但降低糙米中Cd含量的效果低于3种技术措施的组合处理;“组配改良剂LS+基施硅肥+叶面喷施硅肥”各处理(JL1F1、JL1F2、JL2F1、JL2F2)使水稻糙米中Cd含量降低25.6%~70.5%.(4)“组配改良剂LS+基施硅肥+叶面喷施硅肥”的组合技术处理能显著降低土壤中Cd的有效性,显著降低水稻各部位中Cd含量,其中JL2F2处理效果最佳,能使对照糙米Cd含量从0.66mg/kg降低到0.19mg/kg,实现中重度Cd污染稻田的水稻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不同裂解温度下稻壳生物炭的结构和性质差异及其对阿特拉津(AT)的吸附作用机制和构-效关系,以稻壳为原料在300、500和700℃下制备稻壳生物炭(分别记为RH300、RH500、RH700),通过电镜扫描、元素分析仪、比表面积分析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仪等对3种稻壳生物炭进行结构表征分析,并采用批量等温吸附法研究稻壳生物炭对AT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裂解温度由300℃升至700℃时,稻壳生物炭中w(C)由48.81%升至64.67%,w(H)、w(N)和w(O)则由3.22%、1.45%和34.66%分别降至0.89%、0.92%和16.29%,原子比H/C、O/C和(O+N)/C值均降低.可见,随着裂解温度升高,稻壳生物炭的芳香性增强,亲水性和极性降低,且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增大,平均孔径减小.3种稻壳生物炭对AT的吸附均可用Freundlich和Langmuir两种等温吸附模型进行较好地拟合(R≥0.948,P < 0.01),吸附作用及非线性程度与生物炭的比表面积(SSA)、芳香性(H/C)、亲水性(O/C)和极性〔(O+N)/C〕呈良好的指数关系,大小表现为RH700 > RH500 > RH300.稻壳生物炭对AT的吸附机制主要包括分配作用和表面吸附,分配作用强度与生物炭的极性和炭化程度有关;而表面吸附作用与AT的分子大小有关,3种稻壳生物炭对AT的表面吸附除表面覆盖外,还存在多层平铺、毛细管现象和孔隙填充等.研究显示,裂解温度是影响生物炭吸附有机污染物的重要因素,在综合考虑成本和制备工艺的同时,适当提高裂解温度可增强生物炭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饲料粮区域产消平衡特征及政策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饲料粮消耗量大且增长迅速,已经成为我国粮食安全的首要影响因素,准确判断我国饲料粮的区域产消平衡特征对农业相关政策的制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在详细分析各省区不同畜牧产品粮食转化系数的基础上,对区域饲料粮的产消平衡状态及其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近年来我国饲料粮消费量快速上升,由2000年的21 730万t增长到2015年的30 549万t,15 a间增长了8 819万t。2)2015年生猪饲料粮消耗量最大,比例达到了44.4%,占据了我国饲料消耗总量的半壁江山。其次为禽蛋与禽肉消耗,消费占比分别为15.8%与12.7%;牛肉、羊肉、牛奶与水产品的饲料粮消费量比例均在5%~9%之间。3)2015年全国饲料粮总计短缺4 276万t,区域上呈现“北余南缺”的格局,东北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三省(区)成为我国最重要的饲料粮供应区域。从粮食转换系数与饲养结构来看,“北粮南运”现象是粮食资源的合理配置。论文提出三点政策建议:1)转变消费结构,增加牛肉与牛奶的消费量;2)推动“以粮为纲”向“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转变;3)充分利用国际市场,从全球视角保护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7.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during 1996–97at Gulawathi, Muthiani and Salarpur Villages, IARI Farm, NewDelhi and NCPP Campus, Dadri to evaluate changes in soilcharacteristics and growth of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mustard (Brassica juncea L.), lentil (Lence esculentaMoench.), rice (Oryza sativa L.) and maize (Zea mays L.) byvarying amounts of flyash addition (up to 50t ha-1) in soils atsowing/transplanting time of crops. Flyash addition in areasadjoining NCPP Thermal Power Plant, Dadri, Ghaziabad, U.P.ranged from 5–12 t ha-1 yr-1 in 1995–96. Shoot and root growthand yield of test crops at different locations after flyashincorporation resulted in beneficial effects of flyashaddition in most cases. The silt dominant texture of flyashimproved loamy sand to sandy loam textures of the surfacesoils at the farmers' fields. The increased growth in yield ofcrops with flyash incorporation was possibly due tomodifications in soil moisture retention and transmissioncharacteristics, bulk density,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ssuch as pH and EC and organic carbon content. The response offlyash addition in the soil on soil health and cropproductivity needs to be evaluated on long-term sustainableaspects.  相似文献   
8.
Quantity of trace arsenic in grain and soil was determined by hydride nondispersive atomic fluorescence method.Optimum conditions of measurement were selected in the experiment including the pH of the medium, reductive agent, the concentration and flowing velocity of KBH4, rate of carrier gas and atomized temperature. The reference sample of rice C was determined and the linear relationship of the calibration curve was plotted, indicating that the method was highly precise. In the experiment of recovery rate, the method was quite satisfactory.Based on the determination of hundreds of samples, it is proved that atomic fluorescence method is rapid, sensitive and low in interference. It is very efficient on determination of trace arsenic in soils and grains, especially in grains.  相似文献   
9.
MethaneemissioninaricefieldofThailand¥RongXiang;Chuen-HowNg(EnvironmentalEngineeringProgram,SchoolofEnvironment,ResourcesandD...  相似文献   
10.
战场环境下单兵防常规炸弹爆炸抗震减震技术装备及器材,由于受经费投入、战场环境等因素影响,一直没有成功研制并得到装备.通过室内砂箱振动台震动模拟试验,测试了不同柔性散粒材料在震动条件下的加速度值,对其减震性能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通过研究,可以看到柔性散粒材料在隔震方面具有其他材料所不具有的优越性能,可以作为制造隔震器材的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