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7篇
安全科学   11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138篇
基础理论   28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23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e Singrauli region in the southeastern part of Uttar Pradesh, India is one of the most polluted industrial sites of Asia. It encompasses 11 open cast coalmines and six thermal power stations that generate about 7,500 MW (about 10% of India’s installed generation capacity) electricity. Thermal power plants represent the main source of pollution in this region, emitting six million tonnes of fly-ash per annum. Fly-ash is deposited on soils over a large area surrounding thermal power plants. Fly-ashes have high surface concentrations of several toxic elements (heavy metals) and high atmospheric mobility. Fly ash is produced through high-temperature combustion of fossil fuel rich in ferromagnetic minerals. These contaminants can be identified using rock-magnetic methods.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is directly linked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ferromagnetic minerals, primarily high values of magnetite. In this study,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of top soil samples collected from surrounding areas of a bituminous-coal-fired power plant were measured to identify areas of high emission levels and to char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irborne solid particles. Sites close to the power plant have shown higher values of susceptibility that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distance from the source.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and heavy metal content in soils is found. A comparison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with heavy-metal concentrations in soil samples suggests that magnetic measurements can be used as a rapid and inexpensive method for proxy mapping of air borne pollution due to industrial activity.  相似文献   
2.
采用恒能量同步荧光法检测了龙岩市大气颗粒物样品中的多环芳烃(PAHs),比较了龙岩市区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含量的差异以及不同季节对多环芳烃含量的影响,讨论了其分布规律及污染源。  相似文献   
3.
空气颗粒物中铅、镉超声浸取-原子吸收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超声波震荡方法对大气滤膜样品进行前处理,提取待测元素。研究了浸取液种类、酸度、浸取时间和干扰因素等,确定了颗粒物样品溶液制备的最佳条件,与流动注射在线富集——原子吸收技术结合,建立了大气颗粒物样品测定Pb、Cd方法。结果表明,方法快速、准确,标准样品测定回收率在97%以上,6次测定方目对标准偏差小于2.6%。  相似文献   
4.
通过2000~2004五年全省环境空气颗粒物监测结果的评价,对全省近五年主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5.
将钙钛矿型催化剂与碳烟均匀混合后置于固定床连续流动反应体系中,利用程序升温反应技术,在模拟柴油机尾气的情况下对同时催化去除氮氧化物(NOx)和碳烟的反应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改变含Cu原料的用量,得到不同Cu取代量的催化剂La0.8K0.2CuxMn1-xO3,性能评价结果表明,La0.8K0.2Cu0.05Mn0.95O3催化剂的综合性能较好,碳烟的起燃温度及NO向N2的最大转化率分别为280℃和58.0%.采用该催化剂,进一步考察了进气中NO浓度、O2浓度、进气总流量及催化剂与碳烟的接触状况对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进气中NO浓度、O2浓度、气体总流量和催化剂与碳烟之间的接触状况对NO的去除率的影响比较明显,而对碳烟起燃温度的影响较小.O2浓度从5%变为7.5%时,碳烟的起燃温度及最大NO转化率分别从280℃和53.8%变为270℃和96.7%.碳烟与催化剂松散接触时,碳烟的起燃温度及最大NO转化率分别为290℃和48.4%,紧密接触时分别为275℃和70.4%.而进气中NO浓度、气体总流量的变化对碳烟的燃烧基本上没有影响,虽然NO的转化率有明显变化,但生成的N2总量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大气颗粒物高浓度区污染物的源解析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应用受体模式的化学质量平衡法支9个监测点的大气颗粒物进行污染源的源解析,得出这9个监测点的各类污染源平均贡献率为建筑尘占32.1%,土壤尘占27.5%,钢铁尘占24.9%,燃煤尘占14.8%,汽车尘和燃油尘分别占0.2%和0.4%。  相似文献   
7.
无铅汽油尾气颗粒物组分及其毒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无铅汽油的降铅效果。及其排出尾气颗粒物的有机提取物组分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采用大流量采样仪采集无铅汽油尾气颗粒物,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了颗粒物的铅含量,并采用气相色谱和质谱方法分析了颗粒物有机提取物的组分,同时,用凝胶电泳方法比较无铅汽油颗粒物的有机提取物在加铅和不加铅的条件下,对小鼠巨噬细胞的凋亡影响,结果显示,无铅汽油尾气排出颗粒物上仍有微量的铅,约为0.11mg/g。颗粒物有机提取物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如多环芳烃,杂环化合物等,通过凝胶电泳法显示,无论是有铅还是无铅,颗粒物有机提取物都能引起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凋亡,在有铅的情况下,对巨噬细胞的凋亡影响更为明显,通过研究可以认为,无铅汽油对减轻汽车尾气的铅污染具有积极作用。但颗粒物上仍吸附大量的有害物质,对机体的免疫功能仍具有危害。  相似文献   
8.
大气飘尘对大鼠肺细胞的毒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白鼠气管内注入飘尘后分析肺灌洗液的方法,比较了上海不同地区飘尘对大鼠肺细胞的毒性;再运用毒性指数及效应指数,综合评价了上海市不同地区大气飘尘污染的状况。研究表明:从肺灌洗液的生化成份分析及细胞分类显示,以彭浦新村、隆昌路平凉路、康定路胶州路3个点的飘尘毒性较大。综合评价结果,彭浦新村的效应指数最大,以后依次为康定路胶州路、鲁班路斜土路、青云路、隆昌路平凉路等。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铁路站场大气颗粒物的特征与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SEM-EDX)技术对北京市铁路站场采集的颗粒物的形貌和化学组分进行分析,并利用富集因子法及元素相关性对颗粒物中的各元素来源进行判别。研究结果表明,铁路站场所采集的主要是2μm以下的球形或椭球形富含S、Br、Zn元素的颗粒,富集因子及元素相关性分析显示,该颗粒物主要来源于铁路机车燃油排放。因此,确定颗粒物的排放源并以此进行控制,对于改善北京铁路站场周围的大气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柴油机掺烧液化石油气(LPG)以降低黑烟排放的技术方案,并开发出了一种以独特型板调节装置为特征的机械控制式柴油/LPG双燃料供给系统。发动机不改变原有结构加装该系统后即成为柴油/LPG双燃料发动机,可以同时燃烧柴油和LPG两种燃料,并且在整个工作范围内,随着工况变化能够按照预先优化设定的型板型线规律而自动调节柴油/LPG供给量比例,使烟度降低50%以上,同时满足经济性、动力性以及操作性能等要求,此外,也可以切换为单独燃烧柴油,而不改变发动机的原有性能。该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非常适合于改装城市在用公交车,降低其黑烟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