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25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26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9 毫秒
51.
本文主要从柴达木地区国土资源特点入手,应用层次分析法,就该区国土综合开发规划决策分析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振兴青海经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2.
河南省地质矿产厅第三地质探矿队,是一个有1000余人的综合性探矿工程大队。钻、坑、探,斜、竖井,基桩、采矿、控爆等施工手段齐备,工区又极为分散。为了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善职工劳动条件,促进安全生产、不论是过去计划经济管理为主,还是在今天地勘单位逐步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53.
54.
中国城市道路的环境问题与生态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道路建设及其交通运输对城市有诸多方面的环境影响,如地质、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道路的生态建设应使其形态结构多样化,与其它地下工程及城市布局、功能互相协调、并切实加强道路的绿化和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55.
本文通过对重庆市区盛近50年雾频率变化和能见度变坏的观测事实.揭示了重庆市区由于城市规模的扩大,工业的发展和交通运输的急剧增长,使市区的大气能见度和天气品位出现了逐渐变坏的趋势.  相似文献   
56.
北京市交通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驱动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北京市1996—2004年交通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驱动因子,从城市复合生态系统角度提出交通LUCC驱动因子的概念模型;采用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多元逐步回归相耦合的模型对社会经济技术及政策行为和城市环境污染状况等驱动因子进行分析,其中入选的各社会经济指标与交通土地利用的相关系数接近或大于0.9,通过因子分析得到的3个公因子,第三产业回归系数最大(为6.132);直接采用多元回归法对其他类型土地利用状况驱动因子进行分析,其回归模型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的回归系数最大(为0.99);采用定性分析法对城市生态承载力状况驱动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交通LUCC的驱动因子分别是社会经济技术及政策行为、城市环境污染状况、其他类型土地利用状况和城市生态承载力.   相似文献   
57.
信息化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深入分析了信息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联系,提出“信息化-可持续发展”一体化思想,即一方面通过大力发展信息化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解决资源过耗、环境污染等传统希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另一方面以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信息化建设,长远规划,合理布局,优化结构,协调信息化与社会经济环境之间、信息化系统要素之间的关系,提高信息化质量与效益,增强信息化发展潜力,预防和避免信息危机。  相似文献   
58.
长三角地区面临着村镇土地资源无序利用和产出低下等土地利用问题,实现土地规模利用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保护土地资源意义重大。在创新土地规模利用概念的基础上,将农用地和村镇建设用地纳入村镇土地范围,从村镇土地“集中、集聚、集约、集效”4个方面构建村镇土地规模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太仓市2010年村镇土地规模利用情况进行评价。得出太仓市村镇土地利用已初具基本规模利用状态,但农地破碎化和居民点散乱依然严重,农用地规模利用有待加强,村镇建设用地规模利用水平需进一步提高,建成区和港区周边村镇需加强农地破碎化整治,而面积较大村镇则需加强农村居民点的集中整理,并提出土地规模利用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59.
土地利用变化下沿海地区吸附态磷负荷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吸附态磷是主要的面源污染物之一,它会导致水域环境质量恶化,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污染源。科学估算吸附态磷污染负荷能够为治理沿海地区非点源污染,保护海洋生态安全提供理论依据。以遥感影像、降雨监测资料等多源数据为基础,综合考虑土壤侵蚀、泥沙输移率、磷富集系数等影响因子,构建吸附态磷负荷估算模型,估算了江苏沿海地区2000~2010年吸附态磷负荷量,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背景下吸附态磷负荷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2000~2010年,江苏沿海地区吸附态磷负荷明显增加,平均吸附态磷负荷模数由105.89 kg/km2·a增长至201.67 kg/km2·a,吸附态磷负荷总量由3 284t增长至6 255t。(2)10 a间,研究区的吸附态磷负荷热点面积减小,呈现出收敛聚集的态势,但热点区的吸附态磷负荷总量却明显增加,说明研究区内吸附态磷负荷的空间极化现象更为显著。(3)10 a间,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平均吸附态磷负荷模数都显著增长,不同土地利用背景下吸附态磷负荷总量排序为水田旱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园地。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背景下吸附态磷负荷存在显著差异,且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相互转化时,吸附态磷负荷也随之发生变化,可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景观格局,减少和控制磷污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0.
使用经0.4%KOH-CH3OH处理过的上试101载体,涂渍11.5%PEG 2000和7.5%DNP的固定液,填充Ф3mm×3m的不锈钢色谱柱,在气相色谱上可直接进废水样品分析,有效分离和测定废水样品中的乙胺、二乙胺、三乙胺和甲醇、乙醇等有机组分,柱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