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9篇
安全科学   40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23篇
综合类   43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主要对高分子材料燃烧易产生的有毒有机卤化物(DXN)的构造、性质和燃烧生成机理,并就有关火灾事故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及可采取的相应措施作初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2.
长江中下游区域生态系统对极端降水的脆弱性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更甚于气候平均态的变化,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评估及机理研究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以极端降水为例,选择我国旱涝频繁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生态系统过程模型的动态模拟,选择与极端降水显著相关的生态系统功能特征量,根据IPCC脆弱性的定义,以生态系统功能特征量偏离多年平均状况的程度及其变化趋势分别定义系统对极端降水的敏感性和适应性,从而评估其脆弱性。研究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系统多年平均脆弱度为轻度脆弱,轻度脆弱及以下地区占区域总面积的大半,约65%,脆弱度较高的区域占20%,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的西北部。极端降水会增加长江中下游区域生态系统的脆弱度,多表现为不脆弱转变为轻度脆弱,中度脆弱及以上的生态系统所占比例变化不大。干旱和洪涝对区域内生态系统脆弱度的分布格局影响不大,但干旱的影响程度高于洪涝。不论是干旱还是洪涝,区域内生态系统的脆弱度在灾害过后的下一个生长季能基本恢复,没有连年灾害的情况下,长江中下游区域的旱涝灾害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不会持续到下一年度。  相似文献   
123.
1993年3月12日三门峡市环保局依法对三门峡复合肥厂硫酸泄洒路面后,造成环境污染引起人身伤害一案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处罚三门峡复合肥厂3000兀。翻开此案的卷宗不难看出:案子虽然并不十分复杂,但有些地方可供同行们借鉴。虽然是迟到的群众举报,但是环保局仍然立即立案查处  相似文献   
124.
本文对近年来光纤传感技术在环境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分为水质、气体、放射性监测和其他等四个部分作了介绍和评述。  相似文献   
125.
一种新产品试制成功以后,有关部门都要对这种产品进行技术鉴定,这是正常必要的手续。鉴定中必须对这种产品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进行评价,对产品的技术性、工艺流程进行评价。笔者认为,鉴定、评价的集中体现应该是经济效  相似文献   
126.
论文采用国家铁路省际间煤炭资源的交流数据、动力煤价格数据,以全国最大的煤炭输出省--山西为例,运用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了资源区域流动的驱动因子。基于场论,提出了测度资源区域流动潜力的方法。主要结论有:①资源区域流动的主要驱动因子有距离、价格差;②在显著性水平α=0.05下,区域煤炭价格差与晋煤净输流量呈正向变化,但线性无关,源汇间距离与晋煤净输流量呈线性负相关;③2005年晋煤净输流量与源汇间距离符合F=e9.091-0.003D的Growth回归模型;④资源势差涵盖了影响煤炭流动的流量和距离等2个主要因子,是测度资源流动潜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7.
生态空间的划定是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确定三种空间、三条红线的重要环节。目前生态空间概念界定尚未有共识、分类体系仍不统一。以西藏自治区为例,探索了生态脆弱区省级生态空间分类体系构建、空间范围识别及人类活动强度模拟的方法。结果表明:(1)按照生态系统类型西藏生态空间可分为林地、草地、湿地、未利用地等4个一级类,13个二级类和29个三级类。按照管制强度可分为I级严格管制区、II级限制开发区和III级动态管制区。(2)识别得到西藏生态空间面积约为105.45万km2,占西藏总面积的87.7%,与其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功能定位一致。(3)模拟了西藏人类活动强度,生态空间内受人类胁迫水平整体较弱,约92%的区域人类活动强度指数低于0.0447。本研究可为高寒生态脆弱区省级生态空间划定及管理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28.
129.
为探究连续周年轮作休耕对红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以坡耕地红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湿筛法和重铬酸钾-浓硫酸外加热法分别测定水稳性团聚体和有机碳含量,分析了2020~2022年玉米-苕子-玉米轮作(M-V-M)、玉米-豌豆-玉米轮作(M-P-M)、玉米-冬闲-玉米(M-F-M)和周年休耕(F-F-F)这4个处理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以及两者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2021年和2022年中,F-F-F、M-V-M和M-P-M处理的> 2 mm团聚体含量较M-F-M分别显著提高了67.01%~100.92%、29.71%~33.67%和29.68%~38.07%;2021年和2022年中F-F-F、M-V-M的团聚体稳定性参数显著高于M-F-M(P < 0.05).M-V-M处理下的> 2 mm团聚体含量、GMD(几何平均直径)和MWD(平均重量直径)及F-F-F处理的R0.25( > 0.25 mm团聚体含量)、MWD和> 2 mm团聚体含量随着轮作休耕年限的延长而增加,而F-F-F处理下1~2 mm和< 0.25 mm团聚体含量随着休耕年限的增加而降低.绿肥轮作和休耕处理均能够提高SOC含量,且F-F-F和M-V-M处理的SOC含量随年限的延长而增加.相关性分析表明,所有处理下SOC含量与R0.25呈极显著正相关,与GMD呈显著正相关;F-F-F处理下的R0.25和GMD及M-V-M处理下的GMD和MWD均与SOC含量显著正相关.结果表明,连续周年轮作休耕有利于提高土壤大团聚体含量、团聚体稳定性和SOC含量,可为我国南方坡耕地红壤区推行合理的连续周年轮作休耕模式和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