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5篇
安全科学   1篇
综合类   40篇
基础理论   3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昌盛  赵兴茹  付青  郭睿  王山军 《环境科学》2016,37(7):2530-2538
为调查输水期于桥水库流域水中多环芳烃(PAHs)的分布特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该区16种US EPA优先控制的PAHs进行了分析,并对PAHs的健康风险和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在18个点位采集的水样中均有PAHs检出,且上游水域和库区PAHs组分和浓度均存在着显著差异.上游水域水体(除洒河大桥点位外)中的PAHs以2~3环为主,其百分比介于86%~95%,ΣPAHs浓度介于13.7~104.1 ng·L~(-1)间,其中大黑汀水库渔业养殖密集区水体中PAHs污染水平较高;库区水体中低环数和高环数PAHs含量相当,ΣPAHs浓度介于1.6~3 512.5 ng·L~(-1)间,其中库区北岸水中PAHs浓度最高.Flu/Pyr、Fla/(Fla+Pyr)比值分析表明,于桥水库流域PAHs主要来自村镇居民燃煤供暖、生物质燃烧.分别采用US EPA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和Kalf等使用的商值法对PAHs的饮水致癌风险和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库区水体的饮水致癌风险水平超过了10-6,以及库区B[a]A、B[k]F、Bap的商值(实际浓度/最大允许参考浓度)也均大于1,说明库区水体PAHs引发的致癌风险和生态风险均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2.
多环芳烃是水环境中普遍存在的有害污染物,了解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与风险水平对饮用水源地的可持续发展及饮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采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定性定量分析法对内蒙古东北部地区的满洲里和新右旗饮用水源33个(包含22个地下水和11个地表水)采样点中多环芳烃的残留进行了测定,分析了多环芳烃的污染水平并进行了健康和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域饮用水源水体33个采样点均有PAHs检出,除苯并[k]荧蒽、苯并[a]芘和二苯并[a, h]蒽这3种单体检出率范围为36.36%~95.45%外,其余13种PAHs单体检出率均为100%.■检出范围为42.76~164.50 ng·L-1,平均值为90.82 ng·L-1,其中地表水和地下水中■检出范围分别为66.39~164.50 ng·L-1和42.76~147.70 ng·L-1.检出的PAHs单体ρ(萘)最大,平均值达36.91 ng·L-1,ρ(蒽)最小,仅为0.81 ng·L-1,其中地下水与地表...  相似文献   
23.
武汉典型饮用水水源中典型POPs污染特征与健康风险评估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张坤锋  付青  涂响  昌盛  樊月婷  孙兴滨  王山军 《环境科学》2021,42(12):5836-5847
为了揭示武汉典型饮用水水源中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污染特征与风险水平,采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定性定量分析法,对武汉长江及其支流上18个典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共26个采样点水体中多环芳烃(PAHs)、有机氯农药(OCPs)和多氯联苯(PCBs)浓度进行了检测,分析了 POPs的污染水平,并开展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26个采样点均有PAHs检出,除苯并[k]荧蒽检出率为88.46%外,其他15种单体检出率均为100.00%,多环芳烃累积ρ(∑PAHs)检出范围为57.04~475.79 ng·L-1,平均值为173.86 ng·L-1.PAHs污染程度总体较低,PAHs主要以中低环芳烃为主,来源于以石油源为主的混合源.共有8种OCPs被检出,(∑OCPs)范围为ND-4.57 ng.L-1,平均值为0.78 ng·L-1,OCPs浓度水平相对较低.共有24种PCBs被检出,ρ(∑PCBs)范围为ND-77.49 ng·L-1,平均值为9.88 ng·L-1,PCBs主要以不易降解的高氯联苯为主,部分点位PCBs浓度超过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限值,HeptaCBs-180物质需要引起持续关注.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内PAHs和PCBs的致癌风险指数均处于10-6~10-4,对人体可能产生潜在的致癌风险;OCPs和PCBs的非致癌风险指数均小于1,不会对人体产生非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24.
为探究北江中上游流域的阻燃剂污染状况和风险水平,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法测定了34个地表水样品和8个沉积物样品中31种阻燃剂的浓度,包括多溴联苯醚(PBDEs)、六溴环十二烷(HBCD)、四溴双酚A (TBBPA)这3种溴代阻燃剂和28种有机磷阻燃剂(OPFRs).采用风险熵法评估了水体中阻燃剂的生态风险,并结合日饮用剂量评估了健康风险.结果表明:(1)地表水中PBDEs和HBCD浓度范围分别为4.78~625.52、225.43~2 209.18 ng/L,未检出TBBPA;沉积物中PBDEs、HBCD和TBPPA含量范围分别为ND~11.82、121.13~395.86和ND~3.30 ng/g.(2)地表水中OPFRs浓度范围为85.80~992.82 ng/L,浓度最高的3种单体分别为TCEP、TPhP和TDCIPP;沉积物中OPFRs含量范围为102.19~748.17 ng/g,含量最高的3种单体分别为TEHP、EHDPP和TCPP.(3)对于地表水中已知毒性参数和健康数据的阻燃剂污染物,其生态风险总体处于中低水平,但BDE-100呈现出高风险,TTP呈...  相似文献   
25.
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高锰酸盐指数限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CODMn(高锰酸盐指数)是一个反映地表水体受有机污染物和还原性无机物质污染程度的综合性指标,也是饮用水源地有机污染控制的重要指标. 对人体健康而言,CODMn一般不具备毒理特征,但ρ(CODMn)与经氯消毒后出水中消毒副产物浓度存在一定关联. 2007年典型流域集中式饮用水源地ρ(CODMn)调查结果表明了饮用水源地有机污染总体状况,即:湖库型水源地ρ(CODMn)最高,平均值为(2.70±1.40)mg/L;河流型水源地次之,平均值为(2.49±1.26)mg/L;地下水型水源地ρ(CODMn)最低. 湖库型和河流型水源地的ρ(CODMn)季节性变化较为明显,1—4月、11—12月较低,5—10月高,最大值均出现在8月;地下水型水源地的ρ(CODMn)较低,并且无明显季节性变化,平均值为(1.11±0.81)mg/L. 根据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和国内自来水厂主体净水工艺,建议我国饮用水源地ρ(CODMn)标准限值为4.0mg/L. 河流和湖库型水源地在不同月水质达标率分别为84.9%~89.0%和81.0%~89.6%,地下水型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9.6%. 为提高饮用水源地ρ(CODMn)达标水平,应重点加强河流和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农业面源的控制.   相似文献   
26.
极端暴雨条件下北江重金属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极端水文气象条件下北江上游地区重金属通量及非点源贡献,以2012年6月25日北江最大暴雨径流过程为研究对象,采用通量计算和基流分割理论,估算了北江上游高桥断面在极端暴雨条件下的溶解态重金属(Pb、Zn、Cu和Cd)通量及基流和非点源负荷,比较分析了暴雨径流前后不同阶段溶解态重金属的输运总量及特点. 结果表明:暴雨径流发生前、后30 d内,溶解态Pb、Zn、Cu和Cd的通量分别达到24.1、91.4、14.6和3.4 t. 暴雨径流前、后的4个典型阶段中,以地表径流为主的全流域产流期(第Ⅱ阶段)污染负荷最重,Pb、Zn、Cu和Cd日均通量较洪水前(第Ⅰ阶段)分别增长了29.6、42.6、11.6和15.4倍. 深层地下水产流期(第Ⅳ阶段)Zn、Cu和Cd的输运强度较洪水前均有所下降,降幅在3.6%~33.6%之间. 基流重金属污染负荷比例仅占1.7%~9.9%,非点源污染负荷在90.1%~98.3%之间,洪峰期间(第Ⅱ阶段)非点源污染负荷所占比例在96.7%以上.   相似文献   
27.
本文总结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在执行过程中的适应性和存在的问题,分析研究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有关地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定的缺陷和不足,结合实际提出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修订意见和建议,以期提高其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更好地指导水源保护区的划分。  相似文献   
28.
土壤酸化空间信息模型构建及其在贵州龙里实验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托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理论和技术,基于TM数据、气象资料和化学实测数据,将基于能量循环的土壤水平衡模型和基于物质循环的土壤酸化模型相耦合,构建了土壤酸化空间信息模型,解决了土壤化学性质从点尺度到空间尺度的扩展.并以季节尺度模拟了酸沉降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分析了贵州省龙里县2007年不同植被类型覆盖土壤受酸沉降影响的定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从空间角度来说,在同一季节内,不同植被覆盖类型土壤水的pH值和土壤盐基饱和度的大小关系为:草地混交林灌丛针叶林;②从时间角度来说,土壤水盐基浓度主要与土壤水含量呈负相关性,即浓度随着土壤水含量的增加而降低.不同季节相同指标的浓度由高到低为:春季秋季冬季夏季;③不同植被覆盖类型土壤受相同酸沉降的影响不同,受酸雨影响由大到小为:针叶林灌丛混交林草地.  相似文献   
29.
基于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的河口健康评价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建立底栖动物完整性(B-IBI)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评价长江口及毗邻海域健康.根据2005年7月长江口及毗邻海域41个站位的底栖动物数据(参照点13个,干扰点28个),通过对14个生物参数的分布范围、判别能力和相关关系分析,筛选出了多样性指数、种类数、总栖息密度、总生物量、甲壳类的密度百分比和棘皮动物的密度百分比等6个生物参数构成B-IBI指标体系.采用比值法统一参数量纲,直接累加得到B-IBI指数值.根据参照点B-IBI值的50%分位数值确定健康等级标准,建立了评价长江口及毗邻海域健康的B-IBI标准:>2.48为健康,1.86~2.48为亚健康,1.24~1.86为一般,0.62~1.24为差,<0.62为极差.评价结果表明,长江口及毗邻海域41个站位中,7个为健康,2个为亚健康,8个为一般,8个为较差,16个为极差.用2006年6月底栖动物数据进行评价结果验证,准确率为89%.  相似文献   
30.
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是落实《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规标准要求、建立我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提高水源地管理水平和效率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旧规范难以适应我国当前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管理需求实际出发,指出了水源保护区划分存在的问题;通过借鉴国外水源保护区的划分经验,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 338—2018)的制定理念和技术原则、划分方法进行了全面解读,提出了应用HJ 338—2018时应重点考虑:适用范围、技术原则、技术步骤、保护区划分前期调查技术要求、划分技术方法、准保护区设置和保护区图件制作等方面。通过本文的解读,以期能帮助标准使用者深入了解标准的内容要求,进而能科学、合理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为实施饮用水水源环境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