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11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污泥为原料,硫酸钙为添加剂,采用热解法制备了硫酸钙/污泥基生物炭,考察了硫酸钙添加量、热解温度、升温速率及保温时间对生物炭中Pb、Ni形态分布的影响,并利用生态风险评价指数(RAC)对优化热解条件下制备的硫酸钙/污泥基生物炭中的Pb、Ni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优化热解条件为:硫酸钙添加量2.5%(质量分数)、热解温度750℃、升温速率2℃/min、保温时间15min。该优化热解条件下制备的硫酸钙/污泥基生物炭中的重金属Pb、Ni的生态风险分别为无风险、低风险,相对于污泥(低风险、中等风险)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2.
开展室内模拟实验,研究鲢、鳙和鲴不同混养系统中排泄物的量及微囊藻活性的变化.实验设置鲢鳙组合,鲢鳙鲴组合以及对照组,其中鲢鳙生物量放养比例为3:1,鲢鳙鲴组合中生物量放养比例为3:1:1,实验周期14d.结果显示,鲢鳙组和鲢鳙鲴组均能降低微囊藻密度,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均极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混养鲴鱼可以降低排泄物的量及微囊藻的被消化率,鲢鳙鲴组排泄物的量在第4d开始下降,实验结束时是鲢鳙组的16.08%.鲢鳙鲴组微囊藻的被消化率,第5d后快速增长,至实验结束达到85.9%,极显著高于鲢鳙组(P<0.01).鲢鳙组和鲢鳙鲴组排泄物中的氨基酸和总氮含量相比未被摄食微囊藻减少率分别为33.17%、53.62%和34.97%、54.27%.鲢鳙鲴组和鲢鳙组排泄物光能活性(Fv/Fm、Fv/Fo、Yeld、qP及NPQ表示)和生长活性差异(EPS、Chla表示)较大,鲢鳙组微囊藻叶绿素荧光参数(除NPQ外)值经过短暂的下降后开始增长,而鲢鳙鲴组Fv/Fm、Fv/Fo、Yeld及qP在培养过程中下降显著,且至第5d后叶绿素荧光参数(除NPQ外)均极显著低于鲢鳙组(P<0.01).鲢鳙鲴组NPQ呈上升的趋势,且第7d后极显著高于鲢鳙组(P<0.01).在排泄物培养期间,鲢鳙鲴组排泄物中微囊藻的胞外多糖(EPS)含量、叶绿素a(Chl a)浓度不断下降,至实验结束极显著低于鲢鳙组(P<0.01).结果表明,在鲢鳙控藻的基础上,混养鲴鱼可以减少鲢鳙摄食微囊藻后的排泄物,同时降低排泄物中微囊藻活性,减少了因鲢鳙排泄物引起的水环境污染和生态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藻源性颗粒有机物为切入点,分别以正磷酸盐(K2HPO4)、多聚磷酸盐(Na5P3O10)、磷酸单酯(G-6-P)、磷酸二酯(卵磷脂)为参考,对比研究了不同形态的磷对磷饥饿微囊藻生长及对磷富集的影响.研究发现密度为(1.9±0.1)×106cells/mL磷饥饿处理的微囊藻对不能直接利用的Na5P3O10、卵磷脂的短期富集作用分别为2.034mg/L、1.030mg/L要明显高于K2HPO4的0.491mg/L、G-6-P的0.034mg/L和藻源性颗粒物的0.573mg/L,可能与这些磷素不能迅速进入细胞内,因而被大量的积聚在细胞膜与细胞壁之间有关.微囊藻通过释放碱性磷酸酶等酶系可以大量快速的利用藻源性颗粒物,藻源性颗粒物组中微囊藻生长率0.148d-1稍低于K2HPO4组的0.156d-1,但均高于其他实验组.实验结束时微囊藻对藻源性颗粒物的利用率57.8%高于K2HPO4组的32.5%和卵磷脂组的24.4%.通过液相核磁分析,藻源性颗粒物中磷的组分主要为正磷酸盐、磷酸单酯,并通过计算验证了其对磷饥饿铜绿微囊藻的磷富集与生长的影响.综上,藻源性颗粒物有着极强的生物可利用性,对蓝藻的爆发和持续性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TAIC(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作为过氧化物交联或自由基反应交联的助交联剂被广泛使用.由于TAIC性质稳定,难以降解,常规的物化方法对TAIC废水处理效果普遍较差.为了寻找一种新的废水处理工艺,本研究采用了大孔吸附树脂处理TAIC生产废水,并考察了流速、pH、反应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以及反应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影响该工艺的因素主次关系为:流速>反应时间>pH;在最佳进水条件pH为5,流速为4 BV/h,反应时间为120 min时,COD的去除率达到62%以上,TAIC的去除率达到80%以上.反应动力学分析表明,大孔非极性树脂处理TAIC生产废水的过程基本符合二级动力学规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7A52装甲铝合金等离子弧焊接接头耐海洋大气环境的腐蚀特征和规律。方法通过盐雾加速腐蚀试验进行腐蚀评估,并在腐蚀后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腐蚀产物微观形貌,并分析腐蚀时间对腐蚀性能的影响,通过能谱(EDS)分析腐蚀产物的元素组成。结果 7A52铝合金焊接接头盐雾腐蚀初期(8 h)热影响区首先出现点蚀,随着腐蚀时间延长(12 h),母材和焊缝发生点蚀,热影响区腐蚀产物层氧的含量最多。结论 7A52装甲铝合金等离子弧焊接接头处热影响区是腐蚀敏感区,热影响区比焊缝区和母材区耐蚀性稍差。  相似文献   
16.
粤西热带是我国三大热带区域之一,是热带经济作物、水果和蔗糖生产的重要基地。本文分析了该区的气候资源及其主要气象灾害,结果表明该区光热资源丰富,适宜发展多种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水、热配合状况好,降水的有效性较高;但台风风害和低温冷害也较严重。为了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可将全区划分为北部多雨轻风区、西部多雨大风区、东部偏旱温暖区和南部干热大风区,并论述了各区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17.
太湖藻源性颗粒物降解过程中营养盐转化及其生态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太湖水体中藻源性颗粒有机物作为切入点,研究了不同环境条件下(有光,无光)藻源性颗粒有机物降解过程中C,N,P等营养元素的形态变化过程,分析了藻源性颗粒有机物对水体营养盐循环和浮游植物生长中的作用.实验结果显示,蓝藻水华过程中,藻源性颗粒有机物最高可占水体总C,N,P比例的81.51%,94.60%,97.47%,是水体营养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光组颗粒物APA显著高于无光组,说明有光组中颗粒态P降解和转化速率显著高于无光组,但有光组水体中SRP浓度低于无光组,Chl-a浓度高于无光组,说明有光组中藻源性颗粒物降解的同时伴随着藻类的生长,颗粒物释放的SRP被浮游植物吸收并转化为生物量;光照对C,N,P的降解过程有明显影响,无光组颗粒物中C,N,P降解速率是有光组的2倍,可降解比例是有光组的(2.5±0.1)倍;实验中还发现前7d各元素的降解速率要高于之后的降解速率.综上,藻源性颗粒物营养盐总量大,生物可利用性高,降解迅速,且降解产物可被浮游植物吸收,是藻类生长和水华发生重要的营养盐来源.  相似文献   
18.
何东 《劳动保护》1991,(7):37-38
盛夏,烈日炎炎,热浪腾腾。高温酷暑给人们工作、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更给安全生产增添了不利因素。笔者仅就印染行业在这一期间的易发性事故作几点浅析,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火灾火警事故 夏季日照时间长,太阳紫外线辐射强烈,气候炎热,可燃物质沾火就着。而印染厂多是一级防火单位,棉麻、化纤、丝绸产品最易燃烧。电机、烘筒、空压机贮气罐、锅炉、蒸汽管道等设备也难在高温下连续运转作业。物的不安全因素若再加上人的不安全行为,必然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要防止发生火灾火警,厂内安全、消防人员应加强巡回检查,尤其是对油库、仓库、…  相似文献   
19.
湖南下水湾铅锌尾矿库优势植物重金属含量及富集特征   总被引:16,自引:11,他引:5  
何东  邱波  彭尽晖  彭亮  胡凌雪  胡瑶 《环境科学》2013,34(9):3595-3600
矿区废弃地优势植物调查与筛选是植物修复研究的重点.通过研究湖南下水湾铅锌尾矿库区土壤重金属含量,以及库区优势植物对Pb、Zn、Cd、Mn、Cu等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与转移特征,筛选出适应该地区生态修复的先锋植物.结果表明,库区发现高等植物40种,40属22科,并筛选出15种优势植物.其中地枇杷地上部分Pb含量为正常含量上限值的4.01倍,转运系数达到3.91,富集系数达到14.4,可见地枇杷对Pb具有很强的转运能力与富集能力,因此地枇杷对库区污染土壤修复具有巨大潜力,需对其Pb富集能力作进一步研究.除地枇杷外,其余14种优势植物对尾矿库区重金属污染有较好的耐性,可作为下水湾尾矿库区生态修复的先锋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