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9篇
安全科学   39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120篇
基础理论   17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1.
吊顶是由各种轻钢龙骨、吊顶板、吊杆等构件拼装组成的松散的非连续体系,其地震反应的数值模拟尚缺乏研究。介绍一种用于吊顶地震反应分析的二维简化模型,能够模拟吊顶在沿主龙骨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和竖向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反应,且能够考虑吊顶板与龙骨之间的摩擦、滑移、碰撞等因素的影响。利用该模型在 OpenSees 中模拟了由 4 块吊顶板组成的基本吊顶单元的双向加载振动台试验。通过对比试验和数值模拟得到的吊顶加速度反应的时程和傅里叶谱以及坠板率,验证了该二维简化模型的合理性。进一步,利用该模型考察了吊顶坠板率的频率相关性。结果表明,吊顶的坠板率不仅仅取决于楼面峰值加速度的大小,而是表现出显著的频率相关性。  相似文献   
92.
海洋石油开发过程中重金属锌对海洋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依据曹妃甸油田群海域2010—2018年长期海洋环境监测数据,采用克里金插值法和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分析了海域重金属锌的变化趋势、时空分布特征和潜在生态风险,探讨了可能来源并提出减缓措施。结果表明:研究海域海水水质锌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平均含量2010年5月最高。2010年5月沉积物锌含量为(44.9±14.3)×10-6低于渤海表层沉积物锌含量背景值(67.6±17.0)×10-6。各期监测结果显示,油田区域未形成明显锌高值区。陆源排污、河流入海携带、航运、大气湿沉降等是研究海域重金属锌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93.
基于青海省河湟谷地湟源县、互助土族自治县和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内湟水河各级支流平水期和丰水期实测水质数据,结合遥感技术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及其空间格局对区域季节性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河湟谷地地表水中总氮、总磷浓度偏高,Ⅳ和Ⅴ类水质多集中于河流下游和各支流交汇处.②河湟谷地平水期土地利用对水质的解释率高于丰水期,平水期最优尺度为200 m缓冲区,耕地和城镇为主要的影响因子;丰水期最优尺度为5 km缓冲区尺度,主要的影响因子为林地.③平水期耕地面积占比与总氮、高锰酸盐指数浓度呈正相关,而与总磷浓度呈负相关;城镇面积占比与污染物浓度基本呈正相关;丰水期草地面积占比与河流高锰酸盐指数呈正相关;林地面积占比在两个时期均与污染物浓度呈负相关.耕地、草地和城镇是污染物"源"景观,但耕地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拦截污染物的作用;林地是污染物的"汇"景观.④平水期200 m缓冲区尺度下林地空间格局对水质的解释率较高,其中LPI (最大斑块占景观面积比例)和PD (斑块密度)等指标为主要的影响因子,与污染物浓度呈负相关.研究表明,合理规划居民用地和耕地面积占比,提高河岸带周边的林地覆盖率及聚集度,是净化河湟谷地地表水水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4.
为解决应急预案评价中不确定性带来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证据理论的机场应急预案评价方法。首先,基于全过程视角构建机场应急预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基于证据理论建立机场应急预案评价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将专家模糊评语转化为Mass函数,利用改进证据理论对Mass函数进行修正并合成;最后,结合各指标权重进行综合评价确定评价等级。将该方法成功运用于深圳宝安机场应急预案评价,验证了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5.
应用灰色模糊马尔科夫链预测海河水质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灰色GM(1,1)模型在水质预测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但其存在灰色偏差与抗干扰能力弱的局限性,针对这一问题,将马尔科夫链理论与模糊集合理论引入灰色GM(1,1)预测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海河三岔口断面的DO、CODMn和NH3-N 3项指标2012~2016年的浓度变化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04~2016年,DO及NH3-N浓度大致呈上升趋势,预计2016年分别可达9.15,1.47mg/L;CODMn浓度呈下降趋势,预计2016年可达3.91mg/L.以2012年的数据做验证,灰色模糊马尔科夫链模型的预测精度最高,可作为科学的水质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96.
采集陕北石油污染区典型荒地土壤,分别以3种石油污染水平(轻度污染15g/kg,中度污染30g/kg,重度污染45g/kg)油土混合培养后,施入当地9种常见灌木枯落叶进行室内分解培养试验120d,检测不同灌木枯落叶对油污土壤生物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条、沙棘、紫穗槐、沙蒿和小叶女贞枯落叶可明显促进3种水平油污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土壤呼吸.柽柳、柠条、花棒和踏榔枯落叶可明显促进3种水平油污土壤碱性磷酸酶和脱氢酶活性.柠条、沙蒿、踏榔、小叶女贞、花棒、柽柳和紫穗槐枯落叶可明显增加3种水平油污土壤有机碳和速效K含量.爬地柏、沙棘和花棒枯落叶可明显提高3种水平油污土壤Fe、Mn和Zn的有效性.综合而言,柠条和踏榔枯落叶对3种水平油污土壤均有明显改良效果,紫穗槐枯落叶对轻度油污土壤、小叶女贞枯落叶对中度油污土壤,柽柳和紫穗槐枯落叶对重度油污土壤也均有较明显的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97.
传统的膜分离难以实现低压下多组分污染物的同步去除。通过错流灌装的方式将沸石咪唑酯骨架结构材料ZIF-8灌装到非对称超滤膜分离层下的指状孔内,制备了序构分离-吸附双功能膜(DFUM),并开展了其对水中复合污染物同步去除性能的研究。在不改变原始膜结构与截留性能的基础上,DFUM内ZIF-8纳米粒子的负载量可达到2.87 mg/cm2。以腐植酸与Cu2+为模型污染物,考察其在多种污染物共存体系的去污性能,结果显示:在0.16 MPa压力和45 L/(m2·h)通量工况下,先分离后吸附的序构设计可同步去除HA和Cu2+,去除率分别为95.4%和97%,Cu2+的去除性能不受共存的腐植酸影响;与表面沉积的方式相比,DFUM对废水中Cu2+的有效去除体积可提高3倍。研究可为水中多组分污染物的低压同步去除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98.
太湖水体Chl-a预测模型ARIMA的构建及应用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娜  李勇  冯家成  单雅洁  钱佳宁 《环境科学》2021,42(5):2223-2231
叶绿素a(Chl-a)是湖泊浮游植物生物量的重要指标,其含量能反映水中浮游植物的丰度和变化规律.以1999年12月~2019年8月太湖水体Chl-a和环境因子的逐月监测数据为基础,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探讨了Chl-a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据此建立了Chl-a与主要环境因素之间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及自回归综合移动平均模型(ARIMA).结果表明:①太湖Chl-a浓度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变化,且总体处于上升趋势.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月均气温(MAT)和月度降雨量(MR)与Chl-a浓度存在较好的变化同步性,总氮(TN)和氨氮(NH4+-N)则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②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太湖水体藻类暴发条件不仅仅是基于N和P等限制性因素,而是发展为TN、NH4+-N、TP和高锰酸盐指数、MR和MAT等多元因素的综合影响.③两种模型经验证比较,基于1999~2019年逐月资料建立的Chl-a浓度的ARIMA模型模拟效果和预测精度明显优于所建立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特别是在考虑主要环境因素作为自变量及优化自变量取值情况下其预测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建立的ARIMA(0,1,1)(0,1,1)模型将有助于太湖藻类暴发的预报和预警,并为及时有效地安排水资源调度及调控等水环境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
影响金属汞、氧化汞、硫化汞溶解度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汞及其化合物是环境中重要的污染物,无机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有机汞.因此研究影响金属汞、氧化汞、硫化汞溶解度的因素,是综合防治汞污染的基础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100.
崔平  姚亨  齐立文 《环境科学》1996,17(2):26-28
通过对北京地区稻田种植上空甲烷浓度持续2a的观测发现,该地区大气中1992和1993年甲烷的年平均浓度1.16,1.17μg/L,且季节性变化规律以及年际变化规律有比较的趋势,一年中当地上空甲烷的浓度呈明显的冬春低夏秋高的趋势,且夏季甲烷浓度的变化幅度比较大。该地区甲烷浓度的日变化趋势不明显。在水稻期内的7、8月莘,稻上空甲烷浓度和水稻甲烷排放速率有密切的关系,动态分析表明,该地区大气中甲烷浓度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