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3篇
安全科学   12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46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为了探索行业风险可接受现状,印证已颁布的可接受风险标准中标准基准值选取的可行性,基于可接受风险标准理论,通过搜集、分析及估算全国及化工行业最近10 a的基础事故数据,采用平均个人风险值法(AIR)和事故累计概率-死亡人数曲线(FN曲线)法的运算思想,确定了全国及化工行业的死亡、受伤及职业病风险个人/社会可接受标准基准值,并通过数据范围的选择将其分为宽松型、通用型及严格型3种不同“严格”程度的基准值以备不同条件下选用。研究结果表明:死亡标准基准值通过与已颁布的标准基准值进行对比后发现2者均处于同一量级(10-4),印证了彼此的可行性,受伤及职业病标准基准值可为后期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2.
稳定同位素分析被认为是环境污染物溯源和转化途径探究的有效工具.针对氯/溴稳定同位素研究已经开发了一些较为可靠的分析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氯乙烯、氯苯、溴酚、多溴二苯醚和有机氯农药等有机污染物的研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氯/溴同位素分析技术的最新进展,介绍了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在含氯/溴有机污染物的溯源分析和降解途径识别等方面的应用实例,分析了现有分析技术在仪器测定、分析策略、理论知识等方面的不足,展望了该技术的发展方向及其在环境科学领域内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3.
为估算滇池福保湾植被重建工程对底泥再悬浮及营养盐的控制效果,对重建示范区内及区外进行了悬浮物沉降现场研究,并利用颗粒物捕获器收集底泥悬浮颗粒,分析重建区内、重建区外、不同生活型植物重建区的悬浮颗粒物沉降通量,比较了不同水生植物修复区的颗粒物再悬浮通量,估算了植被重建区底泥再悬浮的通量及营养盐N、P释放量.结果表明:水生植被重建区外悬浮物净沉降量明显高于重建区内,对工程实施效果进行估算,97d内工程区内底泥的再悬浮量、N的释放量、P的释放量分别是区外相同面积的15.71%、13.30%和12.44%,底泥污染控制与植被重建后对沉积物再悬浮抑制作用较为明显,沉水植物对底泥再悬浮的抑制效果相对挺水植物显著.  相似文献   
94.
黄河流域在国家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但其生态系统脆弱,荒漠化问题突出,面临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双重挑战。本文从国家战略全局和全流域视角入手,分析黄河流域荒漠化现状及荒漠化治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黄河流域荒漠化协同防治与全流域绿色发展的五大策略,即上中下游协同攻坚,打好黄河流域荒漠化防治与生态保护总体战;创新突破,建立黄河上游重要水源补给生态特区;积极布局推广荒漠化治理重大先进技术工程模式,多途径破解荒漠化治理难题;建立黄河流域绿色生态经济体系,实现人地关系协调、绿色循环高质量发展;多渠道融资,构建荒漠化治理资金保障长效机制。本文旨在为黄河流域上中下游统筹协调防治荒漠化,实现全流域绿色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5.
针对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如何实现协同减排核算问题,该研究提出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去除协同控制温室气体的核算边界、协同机制和核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验证分析,给出了如何核算污染物去除的协同控制效应和协同程度.结果表明:①污水处理厂污染物去除与温室气体排放之间存在关联机制,厌氧环境去除CODCr会产生CH4,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也可产生大量CH4,硝化和反硝化过程中去除TN会产生N2O.②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去除协同控制温室气体核算可分为确定核算边界、选择核算方法、收集活动水平数据与确定排放因子、质量控制、形成核算报告等步骤.一方面构建了污染物去除量计算公式,去除量涵盖CH4回收量、CODCr和TN去除量、污泥处理量;另一方面构建了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公式,排放量涵盖回收CH4产生的温室气体减排量、去除CODCr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处理污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去除TN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③案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污水处理厂污染物去除并没有协同减排温室气体排放量,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来看,单位CODCr去除量、单位TN去除量和单位污泥处理量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分别为0.051 3、2.435 6和0.546 0 t,单位TN去除量产生的温室气体量(2.435 6 t)最大,其次为污泥处理(0.546 0 t);从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来看,该污水处理厂使用电力间接排放的温室气体量(1 362.68 t)最大.研究提出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去除协同控制温室气体核算方法可行,能够根据污水处理厂相关数据判定污水处理不同环节污染物去除和温室气体减排二者间的关系.针对核算过程中存在的数据不确定性问题、质量控制问题以及如何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方法,如在质量控制中可通过制定核算方案、监测方案与计划,开展核算人员业务培训,进行数据核验,测量仪器校准和调整等提高核算质量.研究显示,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约束下,城镇污水处理厂在进行污水处理时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建立协同控制的治理体系,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96.
环境经济评价在规划环评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经济评价是联系环境系统和经济系统的桥梁,把环境经济评价应用于规划环评中,实现了对规划方案的环境影响的经济价值表征,为最终决策提供服务和支持,真正提高了环评对规划可行性的决策作用。本文结合环境经济评价的理论和实践特点,通过对中国规划环评区别于项目环评的特征的把握,从理论和实践角度阐述环境经济评价在规划环评中的具体应用,并提出应用过程中的几点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7.
试验研究了水力停留时间(HRT)及浮床覆盖率对分别种植了空心菜和香根草的生态浮床系统处理再生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①HRT对TN,TP去除效果影响较大,对CODCr,NH3-N的去除效果影响较小,2种浮床系统随HRT的增加其水质净化效果逐渐提高。综合考虑,HRT应保持在3 d左右;②随覆盖率的增加,2种浮床系统处理效果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中对TN,TP的去除效果影响显著。综合分析,2种浮床系统比较理想的浮床覆盖率为45%左右。  相似文献   
98.
政府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的理论基础是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的实质是政府作为公共环境的管理者和控制者对维护公共环境利益所负担的安全保障义务。根据政府的环境安全保障义务,政府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应以过错推定为归责原则,责任构成的核心是政府负有其职责范围内特定的环境安全保障义务,因未尽环境安全保障义务间接引发生态环境损害。由于政府未尽环境安全保障义务的行为并非直接也并不必然导致生态环境损害,所以政府一般仅根据自身行为的可责性及其程度对生态环境损害承担补充性的赔偿责任,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在政府不负有特定环境安全保障义务的情况下政府不承担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99.
新能源汽车产业迅速发展,到2025年,中国将面临80万t动力电池退役。如果无法高效、大规模地利用退役动力电池,无疑会给地球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和严重的环境污染。电池梯次利用是实现资源节约和减碳降污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国家“双碳”目标背景下,积极推进电池梯次利用,对于实现节约资源和减碳降污具有重要意义。梳理了电池梯次利用的发展现状及相关政策标准,提出了梯次利用的技术—生态—经济分析的重要性,并针对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技术不成熟、标准和政策不健全、溯源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为改善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现状,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0.
以滇池草海污染底泥疏挖及处置工程为例,分析了湖库底泥疏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因素识别与评价重点,探讨了施工期对水域水质及周围景观影响、施工期恶臭、噪声等的环境影响评价要点,底泥堆放对地下水与土壤环境影响、堆放恶臭对环境影响的评价要点,及疏挖工程的环境效益与运营期对周围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的要点。针对该类工程在疏挖、余水处理和污染底泥堆存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二次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