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10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21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4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黔东南州森林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森林生物量的发展历史、概念和研究方法。利用黔东南州最新(2005年)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及生物量与蓄积量之间的关系为基础,对黔东南州森林生物量进行测算。黔东南州森林生物量达6107.21万t,单位面积生物量为29.7t/hm^2。  相似文献   
22.
总结了近几年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应用研究动态,将GIS技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概括为水土保持、生态景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土地资源利用和区域生态环境综合分析5个方面,并结合国内外实例阐述了GIS在上述5个方面的应用情况。最后讨论了GIS在生态环境领域应用的必要性,并针对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GIS技术在webGIS开发及推广、3S技术应用和智能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3.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是当今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应根据当地的资源优势、社会经济条件进行优化组合,有序开发。森林资源是民族地区的重要资源,只有将森林资源转化为森林资产,才能实现其变现的可能。以贵州省黔东南州为例,通过SWOT工具分析了森林资源资产化的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从而选择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4.
采用静态批试验分析苯和萘在均质中砂上的吸附特性,同时利用二维模拟槽分析其在地下水中的迁移特性并采用地下水循环井技术进行修复治理.结果显示:苯和萘在均质中砂上的吸附符合线性等温吸附,萘的吸附系数为0.007 5 L/g,明显大于苯(0.003 4 L/g);苯在横向和纵向的浓度锋面迁移距离均明显大于萘,50 d后,地下水中ρ(苯)、ρ(萘)的最高值和平均值分别为119.11、14.97 mg/L和64.03、5.19 mg/L;启动循环井修复,靠近循环井的地下水循环扰动大,气、水两相间的传质作用强,有机物被优先去除,逐渐形成一个以循环井为中心的锥形修复区域;累积曝气14 h后,地下水中ρ(苯)趋于检测不出,但ρ(萘)存在明显拖尾现象,拖尾浓度达到1.82 mg/L;各列单元苯衰减系数变幅较小,萘的衰减系数则存在两侧低、中间高的趋势,残留的萘基本上集中分布于远离循环井、模拟槽的两侧区域.可见污染物的挥发性及其在地下水中的迁移性是影响循环井修复效果的主导因素,污染物挥发性越强,其迁移越快,循环井修复的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25.
植被混凝土抗侵蚀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材的抗侵蚀性能是生态护坡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设计的实验装置对3组不同边坡进行了侵蚀实验,探讨了植被混凝土的抗侵蚀机理,比较了3种边坡的抗侵蚀性能。实验表明:植被混凝土生态防护边坡具有良好的抗侵蚀性能,在同等条件下无植被防护土质边坡的坡面侵蚀速率比有植被防护土质边坡的坡面侵蚀速率高出两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26.
地下水循环井技术对含水层典型NAPL污染物的修复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静态批试验分析苯和萘在均质中砂上的吸附特性,同时利用二维模拟槽分析其在地下水中的迁移特性并采用地下水循环井技术进行修复治理. 结果显示:苯和萘在均质中砂上的吸附符合线性等温吸附,萘的吸附系数为0.0075L/g,明显大于苯(0.0034L/g);苯在横向和纵向的浓度锋面迁移距离均明显大于萘, 50d后,地下水中ρ(苯)、ρ(萘)的最高值和平均值分别为119.11、14.97mg/L和64.03、5.19mg/L;启动循环井修复,靠近循环井的地下水循环扰动大,气、水两相间的传质作用强,有机物被优先去除,逐渐形成一个以循环井为中心的锥形修复区域;累积曝气14h后,地下水中ρ(苯)趋于检测不出,但ρ(萘)存在明显拖尾现象,拖尾浓度达到1.82mg/L;各列单元苯衰减系数变幅较小,萘的衰减系数则存在两侧低、中间高的趋势,残留的萘基本上集中分布于远离循环井、模拟槽的两侧区域. 可见污染物的挥发性及其在地下水中的迁移性是影响循环井修复效果的主导因素,污染物挥发性越强,其迁移越快,循环井修复的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27.
根据2012—2016年烟台港港池水质监测结果,运用单因子指数法、Cox-Stuart检验方法及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港池水质污染程度、水质变化趋势及各监测项目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港池海域水质总体良好,各监测项目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且下降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D与DO、活性磷酸盐、Cu呈显著正相关。5年中pH值、COD、DO、石油类、重金属(Cu、Cd、Zn、Pb)未见超标现象,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为该海域主要污染因子,有引发海域赤潮的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28.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兴污染物,已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淡水环境是陆源微塑料转移至海洋的通道,同时也是微塑料污染重要的“汇”。与海洋环境相比,淡水环境更接近于微塑料污染水平最高的城市化地区,对人类的潜在影响更大。微塑料在淡水环境中的环境行为和毒性效应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系统梳理了淡水环境微塑料污染状况,重点聚焦于微塑料对淡水生物的毒理学特性。最后,针对目前的研究不足提出展望:(1)建立统一标准,完善微塑料采样技术,以便于各研究结果中微塑料丰度的比较;(2)野外调查与实验室模拟相结合,深入研究微塑料对淡水生物的毒理学特性;(3)加强微塑料与多种污染的复合毒性效应研究,探索微塑料与污染物的复合毒性效应和相互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9.
为了提高大型公共建筑人群疏散效率,采用广度优先搜索算法(Breadth First Search, BFS)建立“静态场强”,以声学引导、心理行为特性等信息建立“动态场强”,构建基于声学引导的疏散模型,并利用此模型研究不同声源特性对疏散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声学引导可以有效改变人的行为,使区域内的人员快速选择最优路径,大幅提高疏散效率。声源信号引导人员朝着同方向移动,在狭窄区域内易产生瓶颈现象。当背景噪声过高或声源频率与材料的最大吸声系数频率相近时,声学引导对疏散效率的提升较为有限。  相似文献   
30.
大型社会经营活动的数量和规模急剧增长,与之对应的是安全现状严峻的现实,这已成为我国大型社会经营活动中的重要问题。大型社会经营活动的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远未形成系统。本期专题研究,从理论技术研究与人群风险控制两方面入手,提出了相应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为大型社会经营活动的安全管理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