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36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88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91.
灾后救援过程中医疗人员和医疗物品的最优配置(订购)是应急管理的1个重要问题,运用多产品报童模型分析不同灾后救援情境下医疗人员与医疗物品最优配置(订购)问题。首先,针对地震、海啸等不同灾害类型的灾后救援情境,结合医疗人员和医疗物品的互补特征,提出3条基本假设;其次,分析医疗人员和医疗物品2种资源不同订购量的期望收益函数,构建2种资源的最优订购报童模型,根据海瑟矩阵证明该问题存在着最优解,并运用库恩塔克优化条件得出最优解;最后,结合数值分析方法,分析地震、海啸等救援情境下医疗人员与医疗物品的最优订购数量。研究结果表明:医疗物品最优订购数量与其成本成反比;医疗物品最优订购数量与医疗人员最优配置数量成正比,与其退货补贴成正比;医疗人员和医疗物品的最优配置(订购)数量需要满足基本的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192.
利用长三角地区浦东、东滩、太湖3个测站的太阳光度计CE318地基遥感观测得到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OD)数据对风云三号气象卫星FY-3A/B MERSI反演的550 nm波长AOD进行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FY-3A的反演结果相关系数高于0.96,仅有20%的样本表现出较大的偏差。FY-3B的相关系数最高为0.77,均方根误差(RMSE)最大为0.35。太湖站点的相关系数比浦东大,说明MERSI的反演算法在太湖更适用。FY-3A/B MERSI反演结果总体上偏小,存在一定的系统偏差,主要由气溶胶模型的假设、设备标定、选择像素比例等原因造成。  相似文献   
193.
本文对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5个方面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94.
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与运行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建设和运行管理进行了调查,并依据太湖流域湖州新塘港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工作,对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195.
灾害生态环境风险评价的关键是评价不确定性灾害事件的发生概率和它对人类依存的生态系统造成的负面后果,评价步骤包括4个部分:受体分析、风险源的概率分析、暴露和脆弱性评价、风险表征。以汶川地震10个极重灾区的研究资料为基础,评价地震次生泥石流灾害生态环境风险指数和生态环境损失,并按照生态环境风险指数和生态环境损失大小对未来10县市的生态环境风险进行了排序。综合考虑2个评价结果,汶川县、北川县、绵竹市生态环境风险较高,安县、青川县、什邡市生态环境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96.
煤炭开采活动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强烈的破坏,同时也严重影响了矿区居民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笔者对由采煤引起的人体健康问题进行了尝试性的研究,提出了环境-健康脆弱性的定义,分析了其表现及成因。在此基础上,选取了14项评价指标和AHP评价方法对矿区居民环境-健康脆弱性进行了评价,为煤矿矿区居民的环境-健康脆弱性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7.
为进一步完善国家核材料监管体系,夯实中国核安保事业发展基础,同时,也为国际社会防范核恐怖主义和“一带一路”中核能领域国际合作提供有效的中国核安保方案,开展核安保相关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探索。通过分析核安保本质目标和核心关注点,提出建立国家层面和核设施层面的核安保防线的架构,并具体说明架构内容。结果表明:国家核安保工作应该确保国家监管范围内的核材料在其全生命周期内均处于受控和受保护的条件下。国家层面的核安保工作应从源头、过程、后果3个管控阶段加强对核材料的安全监管。核设施层面的核安保工作是国家核材料安全监管工作实施层面的具体管控手段,其核心目的应该是防范核恐怖主义威胁。  相似文献   
198.
基于刚体极限平衡理论,以裂隙岩质边坡安全系数为目标函数,将溶蚀裂隙深度作为决策变量,结合裂隙岩质边坡和挡土墙的平衡约束条件、结构面屈服条件,建立溶蚀裂隙挡土墙岩质边坡的非线性数学规划模型,采用内点算法进行求解,并对不同参数的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溶蚀裂隙深度的发展,溶蚀裂隙岩质边坡的安全系数逐渐减小;边坡滑体结构面上内摩擦角和黏聚力的增大会导致边坡安全系数的增大,而顶部荷载对溶蚀裂隙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9.
尚志海 《灾害学》2024,(1):11-16
风险感知研究一直是灾害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是其理论研究在风险社会放大框架被提出之后便乏善可陈,急需引入新的理论全面解读风险感知过程。该文借鉴物理学上的透镜成像规律,提出风险感知透镜效应框架。灾害风险感知就是灾害情景信息经过风险驿站接收、处理和传递,形成风险映像的过程。在风险感知的形成过程中,灾害情景和距离是影响风险映像大小的两大关键因素。灾害情景后果越严重,风险驿站感知的风险越大。在同一灾害情景下,随着灾害情景与风险驿站距离的变化,风险映像分别呈现实像与虚像,且距离焦点越近,风险映像越大。受灾者和旁观者视角的风险感知是有区别的,风险感知结果通过风险映像大小来评价。基于透镜效应的灾害风险感知研究,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也是对风险感知研究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