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8篇
安全科学   18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78篇
基础理论   20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1.
草甘膦是一种高效且广谱的除草剂,具有高效、低残留、低污染等特点,在我国广泛且大量使用,主要经地表径流和土壤渗透等不同途径进入水环境。当水环境草甘膦浓度过高时,会使水生生物的生理系统紊乱,甚至会导致生物死亡。本文以草甘膦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内外淡水水生生物组成特征,筛选中英文文献中生物毒性实验数据,共获取29个急性毒性数据和13个慢性毒性数据,分别涵盖5门16科29种和3门8科13种。应用毒性百分数排序法(TPR)和物种敏感度分布法(SSD)推导草甘膦的水质基准值,以及应用商值法评价国内外各地水体中草甘膦的生态风险。结果显示,草甘膦的基准最大浓度(CMC)、基准连续浓度(CCC)、短期基准值(SWQC)和长期基准值(LWQC)分别为0.12、0.035、0.14和0.007 mg·L-1。风险表征结果显示,我国江苏省南京市太湖地表水中的草甘膦浓度最高,高达52 mg·L-1 ,国内外仅7.69%的水体为急性高风险水体,15.38%的水体为慢性高风险水体。上述研究结果可为草甘膦的水质标准制定和区域管理对策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2.
地下水中氮的表现形式及其污染的微生物控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论述了地下水环境中氮的表现形式及其对地下水污染的途径和特点,提出了利用人工诱变得到的高效除氮菌来进行了地下环境除氮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模拟实验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同时,细菌除氮效率,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对方法应用过程中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3.
将经过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插层后的钙基膨润土造粒,并利用响应面优化法制成颗粒吸附剂。在降流式固定床柱中研究水中诺氟沙星(NOR)的动态吸附,分别考察了空床接触时间、床层高度以及溶液进水pH值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综合考虑实际应用的经济性和高效性,选取吸附柱的最佳运行条件:初始ρ(NOR)为2 mg·L~(-1)、溶液pH=3、空床接触时间(EBCT,T_(EBC))为20 min、床层高度(H)为15 cm、流速(Q)为1.33 mL·min~(-1),在此条件下NOR的去除率均可达到70%以上,复配改性膨润土颗粒(C/S-Mt)对NOR的穿透时间增加270 min,最大吸附量(q_t)增大约910μg,平衡吸附量比未改性的原土颗粒(Ca-Mt)提高约330μg·g~(-1)。利用Thomas和Yoon-Nelson模型对吸附柱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2种模型分别可以较准确地对吸附柱的平衡吸附量和50%的穿透时间进行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54.
区域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以社会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为核心思想,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以人类与环境之间压力—状态—响应关系为框架的,综合环境监测各要素的,反映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区域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体系。运用全国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和2010年31个省(市、区)的截面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了全国环境质量2001—2010年的发展趋势与变化规律,同时将2010年31个省(市、区)的综合评价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将其划分为6个大类、8个小类,并深入分析了各类地区的环境质量现状、环境压力和环境管理方面的区域差异和特征。实证表明区域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的评价指标具备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比性,可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具有较好的推广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5.
运用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ALIMS)从业务管理、样品检验管理、检验报告管理、标准管理、文件管理、仪器设备管理、易耗品管理、人员管理和评审模块9个方面对农业监测实验室进行了日常管理。结果表明:该系统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检测周期并降低了劳动成本,实现了方便溯源、监控检测工作的过程,且简单易用,是农业监测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有力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56.
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是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重要的"汇"和"源"。为探究ARGs在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污泥处理单元全流程的分布变化和去除效率,选取了河北省某A2/O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使用普通PCR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污水、污泥处理工艺沿程各单元的胞内、胞外ARGs的丰度变化及去除效果进行研究。在污水处理系统中对tet C、sul II、erm B、bla PSE-1 4种ARGs、Ⅰ型整合子Int I1以及16S r DNA进行了检测。在总进水中,总胞内ARGs和胞外ARGs绝对丰度分别为1. 30×108copies/m L和2. 09×102copies/m L,总胞内ARGs和胞外ARGs相对丰度分别为3. 16×10-2和5. 29×10-1。最终出水的总胞内ARGs和胞外ARGs绝对丰度去除log值分别达到2. 10log和-3. 20log,总胞内ARGs和胞外ARGs相对丰度去除log值分别达到-0. 21log和0. 60log。泥区废液总回流液的回流会增大总进水胞外ARGs负荷。相关性研究表明,Ⅰ型整合子Int I1可能会促进tet C、erm B、bla PSE-1的传播,水质因子可能会影响ARGs的分布与扩散。  相似文献   
57.
2015年5月、7月及10月对穆棱河流域的鱼类种类和分布进行了野外调查,设置鱼类采样点28个.确定穆棱河水域共有鱼类46种,隶属于5目11科,其中鲤形目,有31种,占鱼类总种数的68.89%;其次是鲑形目,含有5种;鲶形目和鲈形目均含4种;而七鳃鳗目仅含一种.穆棱河流域的全年平均综合污染指数、鱼类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Pielou均匀度指数及Margalef丰富度指数分别为I=1.10、H'=1.97、J'=0.36、D=1.16.穆棱河水质全年整体呈现中污或重污.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三个季节影响鱼类物种的水环境因子各不相同,春季pH值、CODMn、DO、Fe3+、TN、ORP;夏季Fe3+、ORP、TN、pH值、TD;秋季WT、NO2--N、COND、NO3--N.  相似文献   
58.
近年中国粮食国际依赖程度持续上升,降低损耗、避免浪费成为解决粮食安全体系韧性问题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不同地域城乡居民的饮食结构明显不同,实施开源节流的食品供应保障政策法规必须重视居民食材消耗的地域差异性,因此基于全球化视角解析居民食材的本地供应比例及其地域差异成为有待补阙的课题。为此,以烟台、兰州、新乡、九江4个城市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探究4个城市食材消耗和对应生产土地需求量的差异性。结果显示:(1)不同食材与对应消耗的土地资源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且这一差异与城市自然本底和居民饮食习俗密切关联;(2)4个城市居民食谱的全球化、本土化和本地化具有明显区别,虽然不同食材的本地化程度差异相对较小,但全球化程度差异显著。基于分析结果,探讨了粮食安全与反食品浪费的政策建议:一是反食品浪费的政策法规实施,需充分结合居民食材消耗的地域性特征,建立针对性的食材消耗标准与动态监测系统;二是在全球波动、强调粮食安全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应结合国土空间规划,讨论城市预留本地食材供应的战略性产地的可能性,以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损耗。  相似文献   
59.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稀土Nd掺杂TiO_2-NTs/SnO_2-Sb电极,以苯酚作为典型有机物,考察了电极组成、结构与电极电催化效能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Nd的掺杂量对电极电催化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当前驱液中Nd/Sn原子摩尔百分比为3%时,电极的电催化活性最佳,对苯酚浓度及TOC的降解速率较空白电极(Nd0%)提高了60%及52%。利用SEM及XRD分析方法对所制备的电极进行了形貌及晶形结构的表征,并计算了电极表面SnO_2晶胞参数以及平均粒径,结果显示,适量地掺杂Nd元素后,电极表面更加致密,SnO_2平均粒径变小。通过XPS分析电极表面元素组成,并计算电极表面吸附氧含量,结果表明,由于Nd元素的存在,降低了涂层中晶格氧(O_(lat))的含量,减弱了电子的吸引作用,促使了Sn~(4+)周围电子云密度升高,从而电极表面Sn元素特征衍射峰表现为向低结合能方向偏移。与空白电极(Nd0%)相比,改性后的电极(Nd3%)涂层表面Sb含量下降,且吸附氧(O_(ads))含量上升,为空白电极的1.6倍。EPR测试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改性后电极性能提高的机制,Nd元素的引入,增加了电极涂层表面氧空位的浓度,使得电极涂层表面各元素的化学环境发生改变。掺杂改性后,电极的析氧电位以及产羟基自由基能力均得以提升,从而促使电极催化活性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60.
经济的高速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带来了垃圾围城的问题。垃圾问题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导致的,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在城市规划中缺乏对垃圾处置的前瞻性考虑和合理设计。探讨了新时期对城市规划的要求,分析了目前城市垃圾处置问题现状与其成因,最后提出了从规划角度破解城市垃圾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