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4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1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在以气候变化为代表的全球环境问题已演变为重大的国际政治问题的今天,如果只就环境谈中日环境合作,而不能从更广泛的国际关系角度来理解,那双方的合作将受到很大的局限;同样,如果只从传统的政治和经济角度观察 中日关系,而忽视环保和节能等因素日益增长的影响,也很难准确把握中日关系的发展脉络和未来走向。因此,将中日环境合作的变化及其影响置于中日关系的总体框架下加以考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2.
印度:—个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有声有色的主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2月1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延迟一天之后在波兰波兹南降下帷幕。在最后一次全会上,由于发展中国家提出的发达国家应将其征收的碳交易税的2%再增加一个百分点,即3%,用于帮助最不发达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的要求被发达国家拒绝,谈判破裂。印度代表团的资深成员高什(Prodipto Ghosh)拍案而起,  相似文献   
23.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已经形成了社会、经济与环境三大支柱的格局.根据进程追踪的方法,本文通过回顾环境进入《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的过程,着重分析环境目标未来15年将对全球与中国环境治理产生的重要影响.在全球环境治理层面的基本结论是:①全球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性将显著上升.②新型伙伴关系将强化环境非政府组织与市民社会的作用.③未来全球环境治理将形成以数据和指标为驱动的特点.④联合国系统内环境机构的作用将进一步强化,联合国环境署的发展受到关注.⑤环境与气候变化中的资金融资与技术转让渠道将进一步多元化.⑥气候变化问题与其他环境问题将在全球和国家层面深度融合.对中国环境治理的积极影响,体现在:①《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将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强大动力,并形成倒逼机制;②将显著提升中国公众的环保意识;③为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关键性作用提供了难得的着力点;④将使中国的区域合作更加“绿色化”.当然,在新常态的经济形势下,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目标也使得中国环境治理的压力与责任不断增加.同时,《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也存在一系列问题与不足之处:①目标过多且模糊不清,实现难度大.②当前所罗列的一些目标间可能包含潜在的冲突,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论证.③环境目标缺乏量化的标准.尽管如此,就环境目标而言,《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比千年发展目标更加综合、全面和系统,是当今国际社会应对环境问题集体努力的成果,必须高度重视与研究.  相似文献   
24.
多边环境公约平台对中国在环境管理理念提升、技术方向引导、民众意识提高等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多边环境公约在中国的实施成效,中国在参与多边环境公约中面临的机遇挑战,提出在未来参与多边环境公约的过程中,中国应积极主动响应,加强科技支撑,强化引进时效,注重人才培养等建议。  相似文献   
25.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CO2捕集与封存(CCS)技术被看作是最有发展前景的解决该问题的技术之一。CCS技术主要包括3个环节:CO2捕集,运输和封存。首先介绍了CO2捕集技术,该技术按工艺主要分为燃烧前捕集、富氧燃烧捕集、燃烧后捕集和化学链燃烧捕集。随后介绍了CO2封存技术,该技术按封存地点可分为地质封存和海洋封存。在众多的CO2封存技术中,CO2强化采油技术由于其较高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从国外、国内两个层面详细介绍了该技术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26.
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曾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至今仍余波未平,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此次污染事件从一个国内环境问题逐渐演变成为一个国际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一旦超越国界,解决难度就加大了,因为国际环境问题的解决面临着一个基本矛盾:世界环境保护要求不受国界  相似文献   
27.
环境监测质量信息监控系统的建立对于环境监测工作是十分有帮助的,它将以科学化、便捷式的信息化操作为环境监测工作带来巨大帮助。环境监测质量信息监控系统的建设要注意以下几点要点:首先,系统的建设要突出几点特征,其次,明确系统建设的意义,最后,清楚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本文将针对这三点作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28.
随着地铁车站深层化、复杂化、规模化发展,相关疏散标准对疏散设计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与全面,然而现存地铁站疏散性能跟不上标准的发展、且不满足相关限值要求。通过大量调研重庆地铁车站,以埋深为影响因素建立了4种标准模型——浅层、次浅层、次深层、深层地下地铁站,并且在考虑上行疏散疲劳效应、楼扶梯选择行为的基础上进行疏散模拟与计算。参考地铁设计相关标准中“6 min”和“10 min”的疏散时间限值,结果表明,只有浅层模型满足10 min内疏散至室外地面的要求,并且标准站台层至站厅层出口的疏散时间无法满足6 min要求;站台层至站厅的疏散时间满足要求,但是4种类型车站都无法满足全站疏散10 min内的要求。经分析最后提出加宽楼梯宽度、设置临时避难区、电梯辅助疏散等建议,以提高疏散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