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5篇
安全科学   12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18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4 毫秒
21.
长江九江段水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长江九江段污染物的稀释扩散,通过现场实测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了近岸区域二维水质数学模型及水质限制使用区临界点水质与污染负荷的响应关系。本文从实际应用出发,提出了近岸区可分配水环境容量的计算方法,并利用优化模型计算了长江九江段不同水文条件和不同水质限制使用区范围的允许排放负荷。   相似文献   
22.
为开发青藏高原沙地生态系统放线菌资源,首次从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湖沙岛土壤样品中选择性分离培养出一株具明显抑菌及抗肿瘤活性放线菌Sd-31.通过生理生化特性、化学分类学以及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为砖红链霉菌,命名为Streptomyces lateritius Sd-31;双层琼脂法检测菌株抑菌活性,表明菌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以及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有显著抑制作用;通过Hoechst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及MTT法细胞毒性试验,确定菌株发酵液有明显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活性且与处理浓度成正相关;纸片法研究菌株发酵液活性稳定性,结果表明,20~80℃处理后发酵液抑菌活性稳定,100℃条件处理后发酵液抑菌活性降低;在酸性及中性条件下发酵液活性稳定,碱性条件下随着pH值的增加发酵液抑菌活性降低.以上结果为抗肿瘤药物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23.
中国193个城市规划区土壤微量元素污染与健康风险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表层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城市土壤污染所引发的环境问题进一步凸显.为了系统研究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3个地级以上城市规划区表层土壤13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特征、污染水平和暴露风险,利用地累积指数(Igeo)和综合污染指数(IPI)对土壤微量元素的污染水平进行了评价,采用美国环保署(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估方法量化了居民暴露于城市土壤的健康风险.研究结果显示:城市规划区表层土壤As、Be、Cd、Co、Cr、Cu、Hg、Ni、Pb、Se、Tl、V和Zn等13个元素含量中位值分别是9.25、2.14、0.174、12.4、68.4、28.2、0.095、27.7、31.1、0.29、0.61、82.7和82.2 mg·kg-1,相比于城市土壤背景值,Cd、Hg和Se是含量变化比较显著的元素.Igeo值表明城市规划区表层土壤污染最严重的是Hg,其次是Se和Cd,污染程度介于无污染至中度污染之间,其他元素无污染.综合污染指数IPIN显示:全国有22个城市规划区土壤已达到重度污染,16个城市达到中度污染,湖南省株洲市是全国土壤污染最严重的城市.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郴州市、黄石市、株洲市、湘潭市和龙岩市等5个城市规划区土壤暴露对未成年人具有潜在非致癌风险,其中土壤Pb摄入是引发风险的主要因素.建议在综合污染已达中度到重度污染的城市开展详查,摸清土壤污染状况及污染地块分布,建立污染地块清单和优先管控名录,实施污染调控和修复治理.  相似文献   
24.
贵州铅锌矿区土壤和作物重金属生态风险与迁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宏宏  张利  郭飞  杨峥  王惠艳  彭敏  张富贵 《环境科学》2023,44(5):2856-2867
土壤中积累高含量的重金属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存在潜在风险.以贵州省某铅锌矿区农田土壤和作物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制图分析了重金属的分布与来源,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评价了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利用美国环保署(USEPA)推荐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方法量化了居民暴露于铅锌矿周围土壤重金属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土壤中ω(As)、ω(Cd)、ω(Cr)、ω(Cu)、ω(Hg)、ω(Ni)、ω(Pb)和ω(Zn)平均值分别为:58、7.9、175、64、0.461、65、1 539和2 513 mg·kg-1,均显著高于贵州省表层土壤元素背景值.土壤As、Cd、Cu、Hg、Pb和Zn含量在空间分布上极不均匀,其受到了强烈的铅锌矿冶炼等人为扰动.RI评价显示,土壤重金属存在极强、较强等级为主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Cd为主要的生态风险因子. 22%和10%的玉米籽实样品中Pb和As分别超过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的重金属污染阈值.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显示,暴露于土壤重金属对成人和儿童存在非致癌健康风险,对儿童存在一定的致癌健康风险.土壤pH值是影响Cd生物有效性和土壤-作物系统C...  相似文献   
25.
ICP-MS法测定水中21种痕量元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ICP—MS同时测定水中21种痕量元素的方法。对仪器工作参数、测定的同位素、干扰消除方法等进行了研究。21种元素的检出限为0.01~0.9μg·L^-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33%-4.46%,加标回收率为90%~104%,适合水样中多种元素痕量分析的测定。  相似文献   
26.
本文根据大量实地调查,采用模糊统计分类、模糊评价等方法,将人群对旅游地区的感观性指标转换为定量指标,较为客观地揭示了庐山旅游环境的现状。为庐山这个远近闻名的避暑、游览胜地的环境保护与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一些调查资料和参考依据。对旅游评价的方法也作了探索。  相似文献   
27.
几年来深圳市前海小学"以人文教育为氛围,突出关爱主题;以绿色教育为契机,重显生命本源;以主体教育为平台,激发体验成功;以生命教育为宗旨,绽放教育花朵",把环境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让绿色的环境教育与生命的激励教育紧紧结合在一起,让环境教育绽放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28.
祁连山森林灌丛植被及其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连山是我国陆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本文分析和讨论了该区主要森林、灌丛植被类型及其重要特征.即区系组成受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水平区域分异和垂直变化;其分布表现有明显的坡向性及山地森林性质;具有人类活动的明显痕迹.祁连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特征及森林、灌丛植被的重要作用,为可持续利用该地区的森林、灌丛资源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9.
近30年来,青海湖地区由于湖水位下降,沙化面积日趋扩大、草场不同程度退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已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而植被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是本区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分析了青海湖地区植被的基本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对植被资源的影响,并据此提出了对植被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意见。主要植被类型与分布特征本区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海拔高度、湖盆地形以及巨大的青海湖对湖区气候所起的调节作用,致使多种生境类型共存并具有明显的高寒生态系统特征。与此相适应的植被,基本止可分为两大类型。山前湖盆地带与河谷阶地中的草原(温性草原和高寒草原),而四周山地则发育高寒灌丛、高寒草甸等其它高寒植被类型。受局部地  相似文献   
30.
西南地区土壤重金属具有天然的高背景属性,在重金属高背景区开展生态风险评价和识别重金属潜在来源具有重要意义.以往工作主要以区域尺度的调查工作为主,调查精度难以满足空间规划和自然资源管理的需求,迫切需要在乡镇尺度上进行生态风险评价.云南省宣威市热水镇是典型的碳酸盐岩覆盖区,重金属来源复杂,潜在生态风险较高.本文在热水镇采集土壤表层样品(0~20 cm)1 092件,分析表层土壤中8种重金属(Cd、 Cr、 As、 Hg、 Pb、 Cu、 Zn和Ni)含量,采用统计学、地理信息系统、地累积指数、生态风险指数和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模型(PMF)等方法开展生态风险评价和重金属源解析.研究发现,土壤中重金属Cd、 Cr、 Cu、 Hg、 Ni和Zn含量平均值和中位数均超过云南省土壤背景值,Cd、 Cr、 Cu和Ni平均含量均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 15618-2018)规定的筛选值.地累积指数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污染最严重的是Cu,其次是Cr和Cd.土壤重金属Cr、 As、 Pb、 Cu、 Zn和Ni多以残渣态存在,多来自于地质背景,生物有效性较低,Hg的潜在有效组分较高,但是Hg全量较低,污染风险较小.Cd生物有效性比例较高,易于进入土壤溶液并被农作物吸收,是研究区污染风险最高的重金属元素.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统计结果显示,生态风险较低、中等生态危害和强生态危害比例分别为44.23%、 54.40%和1.37%,无很强生态危害样品,贡献率最高的元素为Cd和Hg,贡献率分别为34.62%和34.33%.PMF结果显示研究区重金属来源包括人类日常活动来源、自然来源、煤矿开采及交通排放引起的综合污染源和农业生产来源,各种来源的贡献率分别占9.29%、 53.67%、 11.23%和25.81%.PMF可以有效识别和量化污染物来源,为政府部门进行土地规划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