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1篇
安全科学   31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117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印支-燕山期NNE向左行平移剪切带切割先成断裂系统,奠定了中国东南地区控矿断裂网络的格架。利用遥感手段建立的控矿断裂网络,主要由NNE向和NE向区域性主干断裂带组成。矿田定位于组成网络的两条或两条以上断裂带的复合部位,矿田间距为60-100km;矿集区定位于主干断裂突持的高应变挤压隆起区和拉分火山盆地。在矿田和矿集区范围内,大型金属矿床受一定类型的局部构造控制。  相似文献   
42.
利用电渗透-高级氧化协同的方法,采用自制装置对市政污水厂的脱水污泥进行了深度脱水研究,系统研究了恒定电压和恒定电流对污泥脱水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电渗透-高级氧化协同对污泥中胞外聚合物(EPS)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电压和电流的变化对于污泥脱水的影响显著,电渗透-高级氧化协同对污泥中的胞外聚合物有明显的破坏作用,其中电渗透作用对松散附着型EPS(LB-EPS)和黏液层EPS(S-EPS)的破坏明显,而高级氧化作用对于紧密黏附型EPS(TB-EPS)的破坏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3.
以2009~2019年HJ-1A/B卫星多光谱数据和对应日期的实测数据为数据源,通过预处理提取出各波段组合反射率并与实测叶绿素a浓度数据进行统计相关性分析,选取相关性最高的波段组合作为特征变量与2/3的实测叶绿素a浓度数据进行建模,并用剩下的1/3实测叶绿素a浓度数据进行精度验证以确定最佳遥感反演模型,最后根据最佳反演模型对2009-2019年的香港近海海域叶绿素a浓度进行反演,明晰该海域近10年的叶绿素a浓度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利用HJ-1A/B卫星多光谱数据反演香港近海海域叶绿素a浓度的最佳波段组合为第3波段和第2波段比值(B3/B2),相关系数(r)为0.893;最佳反演模型为利用B3/B2构建的e指数回归模型(Chl=0.004e6.693(B3/B2)),决定系数(R2)为0.934,均方根误差(RMSE)为0.255μg/L,平均相对误差(RPD)为25%;近10年香港近海海域的叶绿素a浓度时空变化特征:空间上整体呈现“东高西低,由东向西逐渐减小”的分布特征,西部海域比东部海域平均浓度低5μg/L左右;2017年内呈“春低秋高,夏升冬降”的随季节变化特点,其中秋季最高,夏春两季次之,冬季最低.  相似文献   
44.
45.
ClO_2溶液去除烟气中NO的效果及工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验室规模喷淋脱硝装置对ClO_2溶液去除NO的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通过脱硝产物的测定对ClO_2溶液去除NO的能力及机理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考察ClO_2溶液对供热厂燃煤锅炉烟气的实际脱硝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液气比为20L/m~3、反应温度为20℃,反应pH为4.0、进气NO质量浓度为250 mg/m~3,ClO_2质量浓度为200 mg/L的条件下,NO去除率达97%以上;ClO_2溶液可将NO氧化吸收为NO_3~-,氧化后产生的NO_x也可被NaOH溶液吸收转化为NO_2~-和NO_3~-;在ClO_2质量浓度为200~500 mg/L,反应pH为5.5~7.0的条件下处理初始NO质量浓度为212~230 mg/m~3的燃煤锅炉烟气,NO去除率为85.7%~94.6%,NO_x去除率为80.4%~88.8%,出口NO_x质量浓度低于46 mg/m~3,远低于GB 13271—2014规定的排放限值。  相似文献   
46.
日本持续开展了20多年的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估工作,在地下水污染防治领域已属于国际领先水平。通过总结日本在地下水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构建、地下水环境调查评估、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研究、地下水污染整治资金筹措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提出了我国在地下水环境保护方面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7.
正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汽车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同时汽车及其零部件制造业迅猛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潜在的风险,如工艺设备未能及时更新带来隐患,作业方式自动化程度不够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用人单位管理人员技术水平有限导致管理跟进不到位等。近几年来,这些问题通过社会化服务机构得到了显著改善,本文将就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8.
选取我国4家电厂的6台煤粉锅炉进行现场测试,采集并分析烟气以及飞灰、底渣、脱硫石膏等燃煤副产物样品,以开展燃煤电厂Cl污染物排放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燃煤中96.99%以上的Cl析出进入烟气,原烟气中ρ(Cl)范围为10.17~33.63mg/m3.除尘器和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装置对烟气中的Cl具有协同脱除作用,尤其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装置.除尘器对烟气中Cl脱除效率为12.29%~19.86%,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装置对烟气中Cl的平均脱除效率为95.22%.经过燃烧和烟气污染控制装置后,燃煤中0.35%~3.01%的Cl转移到底渣中,6.46%~15.00%的Cl转移到飞灰中,68.88%~77.31%通过脱硫废水排放,9.19%~15.95%的Cl转移到脱硫石膏中;只有2.21%~5.54%的Cl排入大气中,净烟气ρ(Cl)仅为0.34~1.38 mg/m3.目前我国燃煤电厂Cl污染的主要问题是妥善处理脱硫石膏和废水,以防止Cl的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49.
原油及油制品中多环芳烃化学指纹的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原油及油制品中的多环芳烃(PAHs)化学指纹特征进行溢油鉴别是确定海上溢油事故污染源的重要技术.使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方法测定了汽油E90#、汽油E93#、润滑油150SN、轻柴油-10#、柴油5#、重柴油180#、重柴油380#、俄罗斯原油及大庆原油的PAHs化学指纹图谱.结果表明,在各种PAHs中,萘(Nap)、2-甲基萘(2-MN)和1-甲基萘(1-MN)的含量最高,三者总和占52%~86%(质量分数,下同).轻质油(汽油、轻柴油、柴油和润滑油)和重质油(原油和重柴油)的化学指纹图谱存在明显差异:重质油中2-MN平均为28%,轻质油中Nap平均为42%.Nap/2-MN(Nap与2-MN质量比,以下各物质表述意义同)和Nap/1-MN的比值关系区分的趋势类似,并且存在典型的线性相关性(R=0.92,p<0.01).表明原油及油制品中的Nap、1-MN和2=MN的含量相对固定,使用Nap/2-MN和Nap/1-MN比值方法鉴别油类品种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9种油样的PAHs化学指纹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有效和有潜力的溢油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50.
从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分离选育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倒平板与接种培养方法从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了具有活性的7株微生物菌株,根据絮凝效果对其进行了选育与筛选,得到了3株对城市生活污水和啤酒厂生产废水有较好处理效果的微生物絮凝剂.结果表明,从污水处理厂污泥分离出来的3株活性菌均为革兰氏阳性细菌,其中球形、菌落特征呈不规则边缘特征的MBF-1活性最强;微生物生长曲线显示出其生长最佳时间约为30h.单独使用MBF-1微生物菌株所产生的微生物絮凝剂对所选3种污水的絮凝率分别为99.3%、88.7%、92.1%,其对COD的处理效率分别为90.8%、88.2%和87.9%;3种絮凝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的处理效果上相互间无协同作用,絮凝过程是相对独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