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84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93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45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5 毫秒
101.
概括了锑元素在地球及地壳各圈层中的丰度及分配特性 ,总结了锑的一般矿物地球化学特征及迁移富集形式 ,最后对锑元素成矿构造地球化学特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2.
以磷酸钙盐的形式从污水处理厂回收磷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磷是一种不可再生、难以替代的有限自然资源.磷的可持续利用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学者与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从污水厂回收磷在世界各国逐渐兴起,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以磷酸钙盐的形式回收磷的相关研究还未见报道.以磷酸钙盐形式回收废水中的磷,优化磷回收过程相关工艺控制条件.结果表明,pH值和Ca2 浓度是磷酸钙盐回收的关键因素,最优值分别为10和6.68,磷回收率达到90%.  相似文献   
103.
工业废水的直接过滤吸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炉渣直接过滤吸附处理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并对其工艺操作,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4.
pH、ORP监控在亚硝酸型生物脱氮过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亚硝酸型生物脱氮因为其节约能源和碳源备受人们的关注。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多种实现及维持的控制途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分析了pH、ORP作为亚硝酸型硝化过程控制参数的理论基础,并阐述了亚硝酸型生物脱氮过程中pH、ORP过程控制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5.
杨麒  李小明 《环境科技》2002,15(1):19-21
介绍了几种实用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对其进行了技术比较。简述了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生物脱氮技术中的应用,并提出一种基于颗粒污泥原理的微生物固定技术应用于单级生物脱氮。  相似文献   
106.
为解决给水厂残泥(WTR)作为磷吸附材料用于水处理工艺时存在的沉降性能差和易堵塞等问题,本研究利用海藻酸钠包埋法制备了给水厂残泥-海藻酸钠(WTR-SA)胶珠,考察了WTR-SA胶珠对磷的吸附与解吸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WTR-SA胶珠对磷的动力学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R~2=0.9957),Freundlich方程能较好描述其对磷的等温吸附过程(R~2=0.9907),Langmuir方程模拟得到的磷饱和吸附量为1.878 mg·g~(-1);随着溶液pH的升高,WTR-SA胶珠对磷的吸附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pH5时吸附量最高;WTR-SA胶珠对磷的吸附稳定,在接近饱和吸附量条件下,磷的解吸率仅为0.72%;磷分级提取结果表明磷主要以稳定的铝结合态、铁结合态和钙结合态存在于WTR-SA胶珠中,3种赋存形态含量占比分别为43.2%、22.7%和21.3%.  相似文献   
107.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废水生物处理技术.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其定义、分类及载体选择.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固定化微生物(主要是菌类和藻类)技术近年来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分析认为,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对于处理含各种重金属离子的废水均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8.
固定化微生物脱氮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废水生物脱氮中,利用载体固定,形成颗粒污泥等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可在增加生物脱氮速度,节省碳源,减少后曝气等方面提供有效的方法,并实现单级生物脱氮。  相似文献   
109.
有机蒙脱石负载纳米铁去除4-氯酚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有机改性蒙脱石(CMt),以此为载体和分散剂,通过液相还原过程成功制备出负载型纳米零价铁颗粒(NZVI-CMt),并对其结构利用XRD、SEM等手段进行表征.同时,借助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合成材料对4-氯酚(4-CP)的去除情况,并对降解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制备出的负...  相似文献   
110.
S-TE污泥溶解过程中主要固形物质的变化及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筛选出一株能分泌胞外酶、促进污泥溶解的嗜热脂肪芽孢杆菌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 sp.AT06-2,将AT06-2培养液接种入不同浓度(TSS约为7、14和21 g·L-1)的剩余污泥,于60℃进行嗜热菌溶解试验,并与未接种试验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接种后TSS和VSS溶解率都得到提高60h后接种试验VSS溶解率分别达到58.76%、50.17%和39.38%,而未接种试验VSS溶解率仅为34.00%、28.63%和25.22%.在固形物质溶解机理方面,VSS的溶解主要受酶催化效应和热水解效应的影响,TSS的溶解减量取决于VSS和FSS的组成比例.VSS溶解在初始阶段(t=3d)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接种后溶解速率常数Kd显著提高,分别从未接种的0.14 d-1,0.10 d-1、0.10 d-1相应提高到接种条件下的0.30 d-1、0.23 d-1和0.16 d-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