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71篇
安全科学   95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25篇
综合类   166篇
基础理论   33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微生物-矿物相互作用是地表中最基本的地球化学过程,影响着重金属的迁移转化与生态效应.重金属胁迫下,微生物演化出了一系列适应机制,改变着矿物的表面反应活性,而矿物反过来刺激着微生物的分泌活动.在两者的协同作用下实现了对重金属的钝化.本文综述了微生物-矿物相互作用机制,并重点总结了微生物-硅酸盐矿物、微生物-铁矿物体系中微生物和矿物的协同作用对重金属的固定机制.微生物与矿物之间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生物力学和生物化学作用.一些真菌、放线菌能利用菌丝沿着矿物晶面、解理、裂缝和晶界,在纳米尺度上对矿物进行穿插、挤压、剥蚀等生物力学作用,甚至形成矿物隧道化.而大多数微生物主要通过分泌铁载体、有机酸以及氧化还原作用改造矿物.两者相互作用改变着矿物表面及微生物活性,影响着重金属的形态.微生物-硅酸盐矿物体系主要通过提高固有活性位点利用率,增加额外吸附位点,改变与重金属的作用方式,影响矿物或微生物内部分散性,破坏矿物的结构,改变微生物的分泌活动等方式实现重金属的钝化.而微生物-铁矿物体系则主要通过加速电子转移的方式促进变价金属向低毒或无毒形态转变.期望本综述能为微生物-矿物联合修复重金属污染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2.
针对煤岩在屈服破坏过程中有微震和电荷信号产生这一特征,利用自行设计的微震和电荷感应信号监测试验系统,分析不同组合比例煤岩在变形破裂过程中微震和电荷信号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微震和电荷信号是低频信号,信号频谱集中分布在0~80 Hz,应力突变与微震信号和电荷信号的产生及变化有较好的一致性;随着“煤-岩”高度比的增加,试样的单轴抗压强度减小,试样屈服破裂时微震和电荷信号幅值增大,同步性增强,试件破坏的突发性增强;试件破坏过程中电荷比微震信号数更多,初次明显的电荷信号也早于初次明显的微震信号。  相似文献   
43.
江苏规划高速公路网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RS和GIS为基础,运用遥感信息提取、编制自然保护专题系列图、系列图与规划高速公路网叠加、缓冲分析、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江苏省规划高速公路网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分析。规划的5纵9横6联线路中的9条,对127个不同类型保护区中的9个有影响。11个过江通道中的5个对沿江饮用水源保护地有影响。规划高速公路占用的土地中76.74%是基本农田。跨越太湖的沪宁复线将加重梅梁湾、五里湖的水质富营养化。针对上述问题,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提出6大对策:避绕生态保护对象,修改跨太湖线路方案,合理规划穿越山地丘陵区的线路,减少平原区生态破坏,调整过江通道与饮用水源地的交叉关系,保护白鳍豚生存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44.
目的明确南海高温高压含CO2气井管柱材料腐蚀适用性,指导现场管柱材料选择。方法采用高温高压釜腐蚀实验仪器对井筒高温高压环境条件下不同材料腐蚀速率进行实验分析,并采用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仪对腐蚀实验后试样腐蚀形貌进行分析,评价不同井筒环境下管柱材料腐蚀适用性。结果150℃条件下,材料腐蚀速率随分压的增加而增大,同时随着材料Cr含量的增加,材料腐蚀速率降低,其中P110钢材料腐蚀速率到达0.3511mm/a,属于严重腐蚀;180℃条件下,三种材料试样表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部腐蚀,其中13CrS-110试样表面出现点蚀的程度较其他两种材料更严重,其点蚀坑存在向内发展的趋势。结论南海高温高压含CO2环境下,Cr含量的增加提高了材料抗腐蚀性能,且随着CO2分压的提高,溶液中CO2溶解度不断增大,增加了材料腐蚀。在180℃高温条件下,13CrS-110钢、15Cr-110钢、15Cr-125钢均存在不同程度点蚀,但13CrS-110钢存在开裂风险,在现场应用前应进行开裂风险评估。针对高温高压含CO2气井管柱选材,可根据井筒温度、压力、CO2分压分布情况进行分段设计,在保障井筒完整性的基础上,降低开发成本。  相似文献   
45.
主要针对筛选的高效降解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的食酸戴尔福特菌USTB-04(Delftia acidovorans,DA菌)的培养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葡萄糖、甘油和乙醇作为惟一碳源时,与氯化铵和尿素相比,酵母粉是支持DA菌生长的较好氮源.在以酵母粉作为惟一氮源时,与甘油和乙醇相比,葡萄糖是提高DA菌生长速度的较好碳源.进一步研究显示,以葡萄糖和酵母粉作为碳源和氮源时,可以支持DA菌的快速稳定生长,但在以甘油和酵母粉作为碳源和氮源时.培养出的DA菌降解MCs的比活性最高.此研究在培养高细胞浓度DA菌作为生物催化剂用于饮用水源中的MCs去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6.
为研究基于实测土壤气中ρ(三氯乙烯)计算风险值与Johnson-Ettinger联合Dual-Equilibrium Desorption(JE-DED)模型和J&E模型计算风险值的差异,在MIL-101、UIO-66、ZIF-8和MOF-801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球形活性炭、膨胀石墨碳吸附材料及HiSiv1000和HiSiv3000分子筛等3类8种吸附剂中筛选出吸附效率较高的MIL-101 MOF材料用以吸附并测定土壤气中ρ(三氯乙烯),并将基于实测土壤气中ρ(三氯乙烯)计算的风险值与J&E模型和JE-DED模型计算的风险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①对于北京潮土和黑龙江黑土,J&E模型计算的风险值比基于实测土壤气中ρ(三氯乙烯)计算的风险值高2个数量级.②对于w(有机碳)较低的北京潮土,基于JE-DED模型计算的风险值比基于实测土壤气中ρ(三氯乙烯)计算的风险值高1个数量级,但比基于J&E模型计算的风险值低1个数量级,表明JE-DED模型预测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但仍偏保守.③w(有机碳)较高的黑龙江黑土,JE-DED模型计算的风险值与基于实测土壤气中ρ(三氯乙烯)计算的风险值更接近,JE-DED模型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三氯乙烯的风险值.研究显示,采用土壤气中ρ(三氯乙烯)实测值和JE-DED模型进行风险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J&E计算过于保守的问题,可以更加真实客观地反映场地污染程度而避免过度修复产生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47.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某型高强钢汽车后座椅横梁的成形过程进行研究,讨论压边力和拉深筋的变化对该零件成形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采用合适的压边力和较低的拉深筋阻力系数,可有效提高高强钢的成形性能,获得合格的零件。针对模拟结果中零件出现的缺陷,提出了初步的工艺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48.
为提高低透气性煤层的瓦斯抽采效果,开发了钻射一体化技术,并在韩村矿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过程中,金属射流首先在煤层中射出主裂缝,随后推进剂延迟爆破产生高能爆生气体压裂煤体,破坏煤体的致密结构,在钻孔周围形成松动裂隙圈,达到煤层增渗效果。结果表明,钻孔瓦斯抽采体积分数由措施前的10.1%增加到措施后的42.2%,钻孔瓦斯抽采流量由0.026 m3/min增加到措施后的0.077 m3/min。钻射一体化技术措施增透效果显著,比同等条件下的普通钻孔抽采效果成倍提高,为高瓦斯低透气性煤层高效抽采瓦斯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9.
摘要:我国机动车业的发展和普及,为人们的生活出行带来许多便利。但是,随着各大城市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加,汽车尾气污染排放对该地区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本文就机动车尾气污染现状进行剖析,并探讨如何控制机动车排放物的措施和方法,进而提出了现阶段适合中国国情的机动车尾气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0.
小清河沿岸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优先排序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提出了对区域性有机污染物优先排序和风险分类的定量评价方法———密切值法。该方法以反映污染物的毒性、暴露水平和化学性质的6项参数为指标,对小清河沿岸地下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了优先排序和风险分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