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22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3 毫秒
11.
为了提高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水平,必须首先对城市涉及公共安全的风险进行客观和科学评估。简要介绍一种城市公共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并以高层建筑火灾为例,详细地对风险事件进行风险识别、分析和评价,以及提出应对措施的过程。该方法可以作为我国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的有效工具加以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2.
将风险评估和情景构建技术与方法应用于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的研究与编制,形成以应急能力为核心的应急体系规划理论和方法,可以提高应急体系规划的系统性、科学性和针对性。应急体系规划研究编制方法简介问题导向规划方法在宏观规划编制中普遍采用的是"问题导向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应建立在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与安全有可靠保障的基础上,这是安全发展、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几年来,一些大中城市以建设安全保障型城市为目标,开展了贯彻落实“安全发展”理念、创新安全生产工作模式的有益探索.主要针对安全保障型城市的内涵与建设内容、安全保障型城市发展规划定位、安全保障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重点介绍安全保障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有关主要综合性指标的测算方法等,对于开展安全保障型城市建设、城市安全规划编制技术方法研究和应用等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系统平战结合   总被引:12,自引:10,他引:12  
结合我国应急体系建设的要求,论述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功能;分析了应急信息系统在平常时期(预防和应急准备阶段)和战时(应急响应阶段和恢复阶段)在整个应急管理过程中不同的功能.指出了我国应急信息系统平战结合重要意义和当前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了今后在应急体系建设和如何实现平战结合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公安机关“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理念的不断加强,公安警务制度改革的广度、深度得到进一步加强。以改变传统执法模式、创新执法思维、提高服务质量为宗旨的公安110、122、119报警服务体系,正在由过去的分散模式过渡到“三台合一”的综合模式。一场以先进的执法理念为先导、以公安警务制度改革为保  相似文献   
17.
建立突发事件固有风险指标框架,定量评估突发事件固有风险水平。选择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四大类突发事件造成的死亡人数和经济损失方面的量化指标,采用秩和比法计算全国31省市区的突发事件相对风险水平,经滑动平均处理后,得到各地突发事件固有风险指数。求解各地突发事件固有风险指数与其累积频率对应的概率单位值的回归方程,将其排序分档,可把全国分为高风险、较高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水平等四类地区。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突发事件固有风险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总体呈西高东低分布。突发事件固有风险指数可定量评估各地区的突发事件固有风险水平,突发事件固有风险指标设置合理、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8.
李湖生 《安全》2017,38(10)
本文梳理了安全与应急管理学科领域的一些核心概念,并用框图的形式描述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对相关概念进行解释说明;指出致灾因子、承灾体和应急管理过程等方面当前和今后的一些研究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9.
美国企业的应急预案,根据其所处行业领域监管法律法规的要求不同,预案的名称、形式和主要内容都有较大的差异。美国企业的应急预案主要可分为:应急行动预案(EAP)、应急响应预案(ERP)、设施应急预案(FCP)、综合应急管理预案(CEMP)、应急操作预案(EOP)等不同的类别。简要分析美国法律法规对企业编制应急预案的规定和要求,描述不同预案的特点、主要内容及应用情况,并提出完善我国企业应急预案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3.28"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的抢险救援,反映了中国高层领导对事故抢险高度重视、极强的社会动员和控制能力、新闻媒体深度介入、指挥协调规范有力和依靠专家科学应对等典型当代中国特色。本文通过仔细分析本次煤矿透水事故的发生及抢险救援过程,提出中国还应该在强化事故灾难"预防、预警、响应和恢复"全过程应急准备、进一步完善关键应急能力、加强应急准备体系建设规划、建立应急准备活动持续改进机制和培育积极主动的应急准备文化等方面做出进一步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