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1篇
安全科学   2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56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基于浙江省29家船舶修造企业的调查数据,研究分析了船舶修造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情况和VOCs组分特征,并核算了VOCs产生系数和排放系数.结果表明,船舶修造行业VOCs治理设施总体覆盖率为55%,VOCs主要组分为苯系物(BETX)与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分别以船舶载重量、船舶数量为活动水平时,远...  相似文献   
52.
SBAF单级自养脱氮快速启动、稳定运行及微生物群落演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岳秀  刘竹寒  于广平  吉世明  唐嘉丽 《环境科学》2017,38(12):5192-5200
单级自养脱氮(completely autotrophic nitrogen removal over nitrite,CANON)存在启动周期长、运行易失稳的问题.本文研究了在淹没式生物滤池(submerged 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SBAF)体系内,采用前期更替曝气的满负荷启动方法,通过严格控制体系中的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和温度(DO和温度分别控制在0.10~0.30 mg·L~(-1)和31℃±1℃的范围内),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HRT)控制为24 h,于51 d成功实现CANON的快速启动,并稳定运行278 d.该体系氨氮去除率(ammonium removal rate,ARR)最大值为98.9%,其平均值为95.1%;总氮去除率(total nitrogen removal rate,TNR)最大值为85.9%,其平均值为75.1%;体系存在少量NO_3~--N累积.采用16S rDNA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该体系中污泥微生物的演化特征,发现起亚硝化作用的富集微生物主要为门Proteobacteria,起厌氧氨氧化作用的富集微生物主要为门Planctomycete属Candidatus Brocadia,其相对丰度随着驯化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大,两者协同作用共同实现CANON中的总氮去除.  相似文献   
53.
CANON在SBAF中的快速启动及其微生物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启动周期长是单级全程自养脱氮工艺(CANON)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本文研究了基于淹没式生物滤池(SBAF)的CANON工艺的快速启动方法.首先,以城镇污水处理厂二沉池中普通活性污泥为种泥,在(30±2)℃、不添加有机碳源,控制DO(阶段Ⅰ:0.3~0.5 mg·L~(-1),阶段Ⅱ~Ⅳ:0.1~0.2 mg·L~(-1))的实验条件下,经过48 d对污泥微生物的驯化,成功启动了CANON工艺,氨氮(NH+4-N)和总氮(TN)最大去除率分别达到99.9%和86.5%.其次,采用16S r DNA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体系内微生物种群结构特性.测序结果显示体系内两个优势微生物菌门是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和Planctomycetes(浮霉菌门),平均分别占比26.6%和17.8%,主要脱氮微生物是β-Proteobacteria中的Nitrosomonas和Brocadiae中的Candidatus brocadia.通过以上实验分析得出:采用SBAF启动CANON技术,具有可实现体系快速启动、生物高效脱氮、过程稳定运行等特性.  相似文献   
54.
浙江省汽车整车制造行业挥发性有机物产排污系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选取了浙江省内4家典型汽车整车制造企业进行调研,并对其中的两家企业开展了实地监测,通过分析生产工艺及其所使用的主要原辅材料,确定了该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主要产生和排放环节,计算了浙江省汽车整车制造行业的挥发性有机物产生和排放系数,估算了2017年全省汽车整车制造行业的VOCs产生和排放量.结果表明,浙江省汽车整车制造业的VOCs主要产生及排放环节为涂装工序;现阶段浙江省内仅有部分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对喷漆废气进行了高效处理;除涂料外,溶剂型清洗剂也是该行业VOCs的主要来源之一.计算得出的浙江省汽车整车制造业的VOCs产生系数为0.20 t·t~(-1)、 3.92 kg·辆~(-1)和29.36 g·m~(-2),排放系数为0.13 t·t~(-1)、 2.63 kg·辆~(-1)和19.72 g·m~(-2);2017年全省汽车整车制造行业的VOCs产生量为2 425.84 t,排放量为1 627.54 t.  相似文献   
55.
有车族得癌症的概率会增加?近来,一条《开车时不打开车窗会导致癌症》的微博在网上被疯狂转载。微博中介绍:“癌症越来越高发,与坐汽车的人越来越多有关。因为汽车的仪表板、座椅、空气滤清器会释放‘苯’,而经常关闭车窗,空气无法流通,产生的毒素会更多地被人体吸收。”如此说来,依赖汽车代步竞相当于慢性自杀?事实究竟如何呢?  相似文献   
56.
中亚热带红壤丘陵集水区不同开发利用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湖南省桃源县3个地貌完整且地理条件基本一致的集水区为代表,设置耕地集约型、土地半集约型和土地全面集约型3种垦殖模式。11年的定位观测与研究表明:(1)3种模式耕地的产、投水平基本相同,但非耕地的产、投差异甚大,形成了显著不同的土壤肥力演变特点、生物产量和经济效益,即土地集约经营的集水区,土壤侵蚀模数已接近或低于土壤允许流失值(500 t/km\+2·a),土壤有机质、N等的养分含量稳步提高(增幅>10%),坡地和旱地的土壤贮水量在少雨季节增加20%以上,农作物大幅增产(增幅>20%),林、果、茶、鱼等的产量以及土地生产率成倍增长;(2)不同垦殖模式代表了红壤丘陵集水区开发利用的三个发展阶段,即集水区的开发利用将由耕地集约型向土地半集约型、土地全面集约型方向发展,发展进程的快慢主要取决于主导产业或项目的生产要素容量大小、比较利益高低以及科技进步推动等的作用机制;(3)集水区土地开发利用的潜力是水面 >坡地 >旱地 > 稻田,合理开发与利用非耕地土地资源的效益巨大。  相似文献   
57.
法律体系、立法目的和基本原则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的法律体系笔者认为,为使流域生态补偿有法可依,在实施中具有可操作性,就必须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法律体系,这种法律体系应当是法律与法规相结合,中央立法和地方立法相配套,程序立法和实体立法相协调的体系.具体来说该法律制度体系包括以下几个层次:其一,在<环境保护法>中对生态补偿作出原则性的规定,包括规定生态补偿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种类等内容,以此来指导生态补偿实施.  相似文献   
58.
采用蓄热式热氧化炉(RTO)处理医化行业排放的挥发性有机废气,通过组合喷淋系统和优化设计参数,使一般特征污染因子的平均净化效率达到95%以上,浓度远低于《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的二级标准,热回收效率达95%以上;含氯元素废气处理后的尾气中,二英浓度小于0.019TEQng/m3,表明RTO适用于医化行业挥发性有机废气的处理。  相似文献   
59.
师德建设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当前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不足,论述了师德建设的重要性,阐明了高校教师应具备的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60.
海新河综合治理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海新河ρ(CODCr),ρ(BOD5)和ρ(SS)较高,ρ(BOD5)/ρ(CODCr)较小,河水污染严重等特点,在考虑投资最省的前提下,对海新河治理技术路线进行了合理优化,提出了用絮凝沉淀和人工湿地相结合的海新河水质综合治理方案,并开展了相应的静态和动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选择的聚合氯化铝具有较好的低温絮凝处理效果和去污效果;选择的人工湿地植物为芦苇等,其抗寒和耐污能力强,对CODCr,氮,磷的去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