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7篇
安全科学   31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26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考察了城市污水中典型浓度的氧化锌(ZnO)纳米颗粒对膜-生物反应器(MBR)运行、活性污泥性质以及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ZnO纳米颗粒不利于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去除,但是不会影响微生物对氨氮的去除.由于微滤膜的截留作用,ZnO纳米颗粒对MBR的出水没有影响.ZnO纳米颗粒的投加导致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浓度从17.9mg/gVSS上升到35.0mg/gVSS左右,污泥粒径由162.9μm下降到105.2μm,引起了外部阻力的上升,造成了膜污染的加剧.ZnO纳米颗粒会抑制微生物活性和改变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种群结构,这主要与ZnO纳米颗粒释放的Zn2+有关.  相似文献   
72.
结合极化曲线和全电池电化学交流阻抗测试,研究了菲对沉积型微生物燃料电池(Sediment Microbial Fuel Cell,SMFC)体系电能输出和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菲浓度为0、0.5、1.0、5.0、10.0 mg·L-1时,体系输出电压峰值分别为186.1、283.4、136.7、112.7、74.7 m V,COD去除率分别为30.8%、39.4%、26.7%、23.5%和22.0%,库伦效率则为5.4%、7.1%、4.1%、2.7%和2.1%.SMFC体系的电能输出、污染物去除和库伦效率随菲浓度升高,先促进后抑制,0.5 mg·L-1菲可促进电能输出.电化学交流阻抗谱测试结果表明,0.5 mg·L-1菲体系的欧姆内阻、活化内阻和浓差极化内阻均最小,分别为20.79Ω、14.94Ω和106.8Ω,其表观内阻主要由扩散或浓差极化内阻构成,其次为欧姆内阻,阳极氧化反应和阴极还原反应的活化内阻所占比例最小.  相似文献   
73.
针对重大自然灾害预测预报的世界难题,在可公度方法的基础上,提出时间对称性观点;进而对陕西及可能影响到陕西的部分全国重大自然灾害进行了趋势研究。研究认为,2010年、2012年、2013年及2019年,陕西及邻近地区有发生重大灾害的可能性。并认为,适应全球变化首先要适应频繁的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74.
磷酸盐添加对快速好氧堆肥过程pH及腐熟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我国环保政策的日趋严格,具有堆肥周期短、产品质量好、二次污染小等优点的反应器快速好氧堆肥工艺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由于堆肥原料的有机物含量高,导致快速堆肥初期的有机酸累积,堆体pH偏低,影响堆肥效果.本研究拟通过添加磷酸盐,解决剩余污泥反应器快速堆肥过程出现的pH偏低问题.结果表明,添加磷酸盐可有效控制堆体pH,堆肥初期,HPO_4~-通过与有机酸解离产生的H~+反应生成H_2PO~-_4,提高堆体pH,堆肥后期,蛋白质降解产生较多NH~+_4,导致pH升高,堆体中的H_2PO~-_4通过与OH~-结合生成HPO_4~-,降低堆体pH.当HPO_4~-与H_2PO~-_4的摩尔比为2∶5时,堆体pH值可维持在6.0—8.5之间,有机物降解率最高,堆体的NH~+_4-N含量最大,达3.99 mg·g~(-1),堆肥过程的保氮效果较好,且所得堆肥产品的种子发芽指数也较高,腐熟程度良好.  相似文献   
75.
为了研究爆轰波与变径障碍物组的相互作用规律,基于化学反应Euler控制方程组,结合高精度加权本质无振荡WENO(Weighted Essentially Non-Oscillatory)空间离散格式和高精度ILW(Inverse Lax-Wendroff)固壁边界处理技术,研发了爆炸动力学的一致高精度仿真程序,并对爆轰波在内置圆柱障碍物组管道中的传播规律进行了研究,获得了爆轰流场内部反射以及绕射等作用下产生的清晰的复杂波系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圆柱障碍物组半径的变化对绕射区45°方向上障碍物壁面上的最大压力影响较小;障碍物组半径不变的情况下获得的对称轴线上最大压力的最大峰值最大。  相似文献   
76.
针对电梯安全信息自动化管理程度低,记录、处理工作量较大,易于出错等问题,研究了一种电梯安全信息管理方法。重点研究了电梯的应用数据模型,提出了基于无线3G技术的传输方法,实现了电梯检验信息的数字化、操作简单,可靠,稳定检验结果的智能判定、异常数据的提醒、任务远程获取。  相似文献   
77.
78.
为明确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实施程序和提高监管工作效率,根据一些发达国家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运作模式先进经验,针对我国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方法不完善的现状问题,提出基于I-PDCA循环模型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实施方法。根据监管对象的安全生产特点综合提出影响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的典型工作指标,在这些指标的基础上建立合适的监管计划、目标实施、监管效果检查、后续行动4个环节,各环节紧紧围绕工作指标内容,层层递进、依次实施,不断落实政府安全监管力度,不断深化企业安全工作指标要求,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确定监管对象的安全工作指标,明确监管行动各循环环节的内容,有助于提高政府安全监管效果及企业安全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79.
通过不同钙/磷物质的量比条件下合成羟基磷灰石(HAP),选用除氟容量最高的产物成球,并用FTIR、XRD、SEM对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成球以后羟基磷灰石的结构性质并没有发生改变.吸附试验表明,球状滤料的吸附过程受到吸附时间、温度、pH的影响;温度升高有利于吸附过程的进行,80 min内吸附基本达到平衡,吸附过程的最佳pH值在3左右.吸附过程接近单层吸附,吸附过程的△Hθ>0,△Gθ<0,说明吸附过程是自发吸热的过程.吸附过程中的ASθ为0.0292 kJ·mol-1·K-1.  相似文献   
80.
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污泥组分对膜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基于中试规模的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长期运行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操作条件和工艺参数系统考察污泥组分对膜污染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泥龄10 d时,混合液悬浮固体、胶体物质和溶解性物质对膜污染阻力的贡献分别为24.1%、36.1%和39.8%;泥龄20 d时, 混合液悬浮固体、胶体物质和溶解性物质对膜污染阻力的贡献分别为43.9%、32%和24.1%;泥龄40 d时, 混合液悬浮固体、胶体物质和溶解性物质对膜污染阻力的贡献分别为50.6%、27.3%和22.1%。随着泥龄的增加,胶体物质和溶解性物质所形成的阻力之和在总阻力中所占的比例逐渐下降,但仍为膜污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