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7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88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为进一步提高COD、SS及TP去除效果,采用絮凝沉淀工艺对煤矿生活污水进行预处理。结果表明,在原水COD、SS、TP浓度分别为185 mg/L、136 mg/L和5.1 mg/L的条件下,PAC或PAFC均可作为絮凝剂与PAM复配处理煤矿生活污水,最优反应条件下的出水COD、SS、TP浓度分别达到63 mg/L、19 mg/L和0.22 mg/L。  相似文献   
122.
从潜在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污染的油田区域采集土壤样品,以菲为唯一碳源且添加硝酸根的培养基来富集土壤中的菲反硝化降解菌群.随后,通过定量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测定了获取的富集菌群中反硝化相关功能基因(硝酸还原酶基因nar G、亚硝酸还原酶基因nir S)的丰度,并通过Illumina Mi Seq测序对其中的细菌群落结构进行解析.结果表明,获取到的3个菌群(PDN-1、PDN-2和PDN-3)12 d内对菲的降解率分别为45.18%、34.04%和25.92%.各富集培养菌群中nar G的丰度均高于nir S,且菲降解率最高的PDN-1中的反硝化相关基因丰度较低.Illumina Mi Seq测序结果表明,菲降解率最高的富集菌群PDN-1同时也具有较高的细菌多样性指数,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是各富集菌群中的优势菌门,且Proteobacteria在3个富集菌群PDN-1(97.78%)、PDN-2(96.57%)、PDN-3(93.90%)中的比例均最高.变形菌门的Pseudomonas(γ-Proteobacteria)和Methylophilus(β-Proteobacteria)则是各富集菌群中最大的优势菌属,前者为公认的PAHs降解菌,而后者则为能够利用还原型"一碳化合物"的特殊菌属.细菌多样性与菲的降解率呈正相关,表明菲的反硝化降解可能是多种细菌参与的共同结果.上述结果可为揭示典型PAHs反硝化降解的微生物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深入研究反硝化与菲代谢的偶联机理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3.
泥炭对溶液中铬的吸附及其在制革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经初步处理的泥炭可通过吸附去除制革废水中的Cr(Ⅲ ) ,在不同的振荡时间、Cr(Ⅲ )浓度、吸附剂用量和不同的pH条件下 ,泥炭吸附和去除Cr(Ⅲ )的效果有很大差异 .Cr(Ⅲ )在 1 0— 40mg·l- 1 范围内 ,最大去除率为 73 5 %— 88 2 % ,对应的吸附剂用量为 6 6—8 0g·l- 1 .铬液的初始pH <4 5时 ,Cr(Ⅲ )的去除为吸附过程 ,pH3 6时达到最高值 ;pH >4 5后 ,为沉淀过程 .废铬液中的杂质成分与Cr(Ⅲ )产生竞争吸附 ,使去除率略有降低 .经二次吸附后 ,废水可达到排放标准 .但Cr(Ⅲ )吸附的复杂性 ,使泥炭解吸率较低 .  相似文献   
124.
一株黄杆菌及其粗酶液对芘降解的动力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实验研究了一株黄杆菌FCN2对芘降解的动力学特性,以及该菌株对芘的好氧氧化具有催化作用的酶的分布特征、芘在胞内酶存在下酶促降解的动力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本实验室经驯化、筛选、分离所得的FCN2菌株对芘有良好的降解性能;反应后10 h内,降解反应近似表现为一级动力学特性,且随着芘初始浓度的增加,反应速度加快;当芘的初始浓度达到200 mg·L-1时,菌体的降解活性被抑制;菌体的初始浓度越大,芘的降解转化速率越快;当菌量达到3.0×108CFUs·mL-1(CFUs colony-forming units)时,芘的降解转化速度不再随着起始菌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本实验的好氧条件下,最适初始菌量为1.0×108~2.0×108 CFUs·mL-1范围内.FCN2菌株对芘好氧降解起催化作用的活性酶为胞内酶,它对芘降解的催化作用迅速、有效,短时间内即达到分解平衡;胞内酶最适pH值为5,在pH 5.0~6 0之间均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胞内酶最适温度为32℃,在30~50℃之间能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粗提胞内酶催化芘的好氧降解过程中,米氏常数较小,为1×10-4mol·L-1,最大反应速率为2×10-6mol·L-1·min-1,说明酶与芘的亲和力大.  相似文献   
125.
黄土丘陵区土壤水分空间分布差异性探讨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在对黄土丘陵区典型区域多点土壤水分调查数据的分析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研究区土壤水分分布的区域性和地块性差异特征及其发生分异的主要因子。文章认为,降水格局是土壤水分具有南、北向逐渐增加的区域分布特征的主导因子。热量、地貌、植被等的不同组合使得土壤水分发生地块尺度的分异。地域尺度土壤水分表现为南部好于中部,中部好于北部。在地块尺度内,则由于地貌、植被、土地类型等因素,土壤水分一般表现为:坡下部>坡中部>坡上部;阴坡>半阴-半阳坡>阳坡;隔坡梯田好于梯田;植被不同会造成土壤水分利用型差异。由于影响土壤水分的因素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其分布的差异性随季节、土壤层深度等不同而在表现程度上具有差异性。这一研究对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中合理利用土壤水资源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6.
浑浊水样六价铬测定过程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了浑浊水样六价铬测定中的预处理,结果表明:在水样中分别滴加氢氧化钠和硫酸锌溶液对排除浊度干扰,提高方法的检测限,准确度和重现性比采用滴加预先配制好的氢氧化锌共沉淀剂效果更了,尤其是对含微量六价铬且浊度较大的乳胶状水样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7.
城变之殇     
胡品选 《环境教育》2016,(Z1):90-91
正古代的城市没有今天的城市庞大繁华、功能多样。那时的城市也许从农耕文明中的物资交换、庙会等经济互动中演化而来,逐渐形成一个广阔地域的人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古代城市的形成是多样化的。但是,是城就有城墙,建在恰当的地方,一般就是商旅、行人、兵马歇脚的地方,不是很大,却很惬意安全,可以存储粮草,集结修练兵马,像是一个钉子定在了要害关隘。有的城市是民间或家  相似文献   
128.
广东省“十三五”环境保护战略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十二五"时期,在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背景下,广东省环境保护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存在结构性和格局性污染突出、污染呈现空间扩散态势等问题。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为全面推进广东省"十三五"环境保护工作,在对当前环境问题分析及对未来环境形势研判的基础上,统筹谋划了广东省"十三五"环境保护目标指标及对策建议,以期对广东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9.
设计了一种可移动油泥制煤机一体化设备,可移动至含油污泥堆放的场地进行现场处理,回收油的同时将低含油率的污泥制成型煤,分离出来的水用于油田回注水,油可经处理后再利用.  相似文献   
130.
利用研制的热馏处理反应装置处理油田产生的高浓度含油污泥,回收其中的轻质石油烃类,分析了该工况下影响含油污泥轻质油回收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在该装置中,石油烃类回收效率达到60%以上,油泥总体积减小70%;控制加热温度及速率、调整搅拌强度与催化剂投加量是决定油回收量及油品状况的参数,理想的条件参数为:搅拌速率60 r/min以上,反应温度600℃以下,反应釜升温速率2℃/min,催化剂投加量4%.对回收油品进行分析,表明该油品性质指标除碘值和酸度同国家柴油标准有差别外,其余指标均符合国家0#柴油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