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3篇
安全科学   30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101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北京市PM2.5质量浓度特征及组分化学质量闭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3年7—9月分2次在北京市朝阳区的4个采样点(来广营、垡头、奥体和建外)进行PM2.5手工采样,共获得164个有效滤膜样品。以石英滤膜为例,这4个采样点的均值分别为85、94、81、86 μg/m3。数据显示PM2.5质量浓度呈"南高北低"的特点。化学质量闭合研究表明:碳质组分(OM+EC)和二次无机离子是PM2.5的主要组成;碳质组分对夏季PM2.5的质量浓度贡献比较稳定,2次采样对PM2.5的贡献均在1/3左右,与采样时间和地点无关;二次无机离子的贡献则与采样时间有关,对PM2.5的贡献在第一和第二次采样时间分别约为30%和20%。4个采样点中,最南端的垡头PM2.5质量浓度最高,有机颗粒物、SO42-、NO3-和NH4+的质量浓度平均值最高,分别为26、18.2、10.5、5.9 μg/m3。  相似文献   
52.
有机肥施入土壤后,是否会对土壤重金属的活性及植物吸收造成影响是人们关心的问题.本研究应用稳定同位素202Hg稀释技术,通过培养实验和改进的Tessier连续提取法,探索不同来源有机肥(秸秆、杨树叶、油枯、酒糟、猪粪、鸡粪)施用对外源汞在天津潮土中形态分布及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连续提取法中结合同位素202Hg稀释技术,通过同位素比值RHg(202Hg/200Hg)的变化对Hg进行形态分析,相比传统的对Hg形态直接进行含量测定,可以更精确直观地反映出Hg形态分布的变化.在潮土中加入外源202Hg和有机肥后,同位素比值RHg最为显著的变化集中在交换态(含水溶态)、胡敏酸结合态、富里酸结合态及有机质结合态,且不同来源有机肥对Hg形态的影响也主要集中在这部分形态,对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的影响较小.与未加入有机肥的对照处理相比,猪粪及鸡粪的施用使外源示踪202Hg显著向活性较强的交换态(含水溶态)、富里酸结合态转移,而在胡敏酸结合态中比例降低,下降幅度约为55%(猪粪)和58%(鸡粪).油枯及酒糟的施用,使外源示踪202Hg显著向活性较低的胡敏酸结合态转移,其同位素比值RHg分别增长了约90%(酒糟)和85%(油枯),而在活性较高的交换态(含水溶态)和富里酸结合态中分布比例降低.秸秆和杨树叶对于污染土壤Hg形态分布的影响并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有机肥对Hg污染潮土中Hg的形态分布有显著影响,因此,在Hg污染农田土壤上施用有机肥料需要格外谨慎.  相似文献   
53.
范爱民  赵良红  张晓雷  王飞 《环境工程》2013,(Z1):357-359,596
为了减少机动车的尾气污染物排放,中国大、中城市大力推广使用燃气公共汽车和出租车,燃气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对城市环境影响,如何减少燃气汽车的尾气排放是目前面临的一个新课题。采用在燃气汽车燃料中加注适量的CPG-4型增效剂的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研究,通过改善其燃烧特性,达到燃气汽车节能减排的目的。试验表明,在燃气汽车燃料中加注适量的CPG-4型增效剂能节约燃气消耗6%左右,大幅减少HC和PM的排放。  相似文献   
54.
为解决水环境中内分泌干扰物的去除难题,采用水热法合成Bi2WO6@MXenes-NS(BM-NS)复合催化剂,通过活化过单硫酸盐(PMS)降解双酚A (BPA)。利用SEM、TEM及XRD对所制备催化剂的形貌和晶体结构进行表征,考察了不同催化剂体系、PMS浓度,溶液pH和共存离子等因素对BPA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Xenes-NS添加量(质量分数)为0.5%,催化剂浓度为1 g/L,PMS浓度为0.3 g/L,溶液pH为3.03时,BM-NS/PMS体系具有较强的BPA降解性能,120 min内去除率达到85.3%。溶液中无机阴离子对BPA去除率的影响顺序为Cl-2PO-42-4-3≈NO-3。催化剂经过4次循环实验后,BPA去除率仍保持在70.1%。自由基猝灭实验结果表明,SO  相似文献   
55.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工程纳米材料由于其良好的物理化学特性而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然而,在生产、使用和丢弃含有工程纳米材料产品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导致纳米材料释放到水环境中。工程纳米材料已在世界多地的水环境中被检测到,给水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带来潜在风险。由于水环境的复杂性,工程纳米材料在水体中的环境行为、毒性效应等生态风险还未得到充分的研究。本文以微藻为模型生物,总结了典型工程纳米材料,包括纳米金属、纳米氧化物、碳纳米材料以及量子点的毒性效应。探讨了工程纳米材料在水中的环境行为以及与其它污染物的复合毒性效应,讨论了工程纳米材料自身理化性质和环境因素对其毒性的影响。从生理指标和组学指标出发分析了工程纳米材料对微藻的毒性机制,并展望了工程纳米材料毒性研究的发展方向,以期为工程纳米材料的毒性评价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促进纳米材料的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56.
生活垃圾填埋场中飞灰固化体动态/半动态浸出行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清毅  宋凯  何亮  牟陈亚  骆成杰  王飞  刘建 《环境工程》2019,37(11):149-154
采用p H为5. 5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作为浸提液,建立飞灰固化体的动态/半动态浸出实验,研究填埋场渗滤液导排系统正常和淤堵时飞灰固化体的长期浸出行为。结果表明:动态和半动态实验中Pb、Zn、Cr、Cd的浸出过程均受扩散控制,但动态浸出的延续时间更长,半动态浸出的重金属浓度及总量更高。在飞灰填埋处置过程中,应保持渗滤液导排系统畅通,避免发生堵塞;此外,还应关注飞灰固化体长期浸出的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57.
太原汾河景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探究太原汾河景区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状况,对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生物量及其与环境理化因子的相关性进行监测.在2014年丰水期6~10月对汾河太原景区从上游到下游设置9个采样点进行定期采样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太原汾河景区水体中浮游植物主要为蓝藻门、绿藻门、硅藻门植物,其中蓝藻植物数量最多,其次为绿藻和硅藻.在丰水期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现象,7月达到最高.采样点间也存在较大差异,位于汾河景区中下游的3个样点浮游植物数量最多.浮游植物生物量与环境理化因子的关系通过冗余分析(RDA)进行整体排序,结果表明浮游植物总细胞密度与溶解氧呈显著正相关,与化学需氧量呈显著负相关.硅藻细胞密度与水温、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化学需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各种环境因子的作用在不同时期的表现不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分析,太原汾河景区水体中总氮在整个时空范围内超标,处于轻度到中度富营养水平状态.  相似文献   
58.
从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nl-1中克隆获得木聚糖酶基因xynB.该基因全长745 bp,含有67 bp内含子,与公布的黑曲霉xynB基因有较高的同源性.将PCR扩增的木聚糖酶成熟肽基因和含有信号肽的基因分别连接到表达载体肠杆菌Top10 F’、DH10B和两种BL21宿主中获得重组菌株.通过IPTG诱导,xynB基因在重组菌株中获得特异性表达.表达产物以胞内可溶性蛋白和不溶性包涵体形式存在.诱导4 h,重组菌株pTrc-99a-xynB[BL21 condon plus(DE3)]表达量最高,胞内酶活达到299 IU/L.重组质粒pTrc-99a-xyn B(S)在不同宿主胞内和胞外均能分泌目的蛋白,诱导10 h,胞外酶活pTrc-99a-xynB(S)[BL21 condon plus(DE3)]达到347 IU/L.而pET-20b-xynB(S)在两种BL21宿主中均不表达.经SDS-PAGE分析,以pTrc-99a和pET-20b作为表达载体时,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分别约为45×103和30×103.与pET-20b相比,pTrc-99a以及自身信号肽的引导更有利于重组木聚糖酶的表达.  相似文献   
59.
为防治渗滤液输送管道结垢,本文提出了在渗滤液进入输送管道前,利用填埋气体预先去除其中成垢离子后再进行输送的思路.本文采取室内模拟实验的方式,研究渗滤液中成垢离子(钙、镁离子)去除率的控制因子,如:模拟填埋气体(N2∶ CO2比例=1∶1)的进气速率、渗滤液pH及系统温度,并分析了各因子引起去除率发生变化的化学机理.研究发现,进气速率越小,渗滤液pH越高,系统温度越低,渗滤液中成垢离子的去除率越高.该研究为工程上利用填埋气体去除渗滤液中成垢离子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