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3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07篇
安全科学   180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39篇
综合类   382篇
基础理论   102篇
污染及防治   57篇
评价与监测   40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1.
化学品环境暴露评估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化学品生产使用引发的环境问题,研发了一系列环境暴露预测模型,包含了点源暴露到面源暴露各种排放模式,局部暴露、区域暴露及洲际暴露的各种预测尺度,筛选评估到确认水平的不同评估层级,用于评估化学品的潜在风险。本文从模型功能、机理出发,综述了化学品环境暴露评估涉及的排放估计、水/土/气、多介质以及食物链评估模型,以期为推动我国化学品环境暴露模型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12.
本研究构建了适用于测定材料中半挥发性有机物释放速率的新型释放池装置,采用此释放池装置测定发泡聚苯乙烯(EPS)泡沫板中六溴环十二烷(HBCD)在60℃条件下的释放速率,并建立了HBCD的挥发释放模型.3种主要的HBCD非对映体(α-HBCD、β-HBCD和γ-HBCD)的释放行为并不存在明显差异;HBCD在吹扫气体中的浓度在前12 d逐渐增加,然后趋于稳定状态.HBCD在吹扫气体和释放池内壁间存在分配平衡,指数方程可以很好描述HBCD在释放池内壁的吸附水平与其在吹扫气体中浓度水平之间的关系.EPS在60℃条件下HBCD的释放速率为246.5 ng·m~(-2)·d~(-1).释放模型模拟结果表明,HBCD在60℃条件下的释放主要依赖于其材料-气相分配系数K和对流传质系数h_m,基本不受内部扩散系数D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813.
河湖连通是保障城市水体水生态健康的一种常用工程手段,但对于蓝藻水华严重的湖泊,湖泊出流携带的藻团颗粒会对河道水质产生明显的影响.为了分析富营养化湖泊引水对受水河道水质的影响程度,以太湖梅梁湾连通河道梁溪河为例,连续3a开展夏季河道蓝藻颗粒通量及其水质的高频监测,分析河道蓝藻水华颗粒物通量变化规律及其对河道水质的影响强度.结果表明:①梅梁湾藻情的好转及河道入口加压抑藻井运行显著降低了梁溪河的叶绿素a浓度与藻颗粒通量,2019年夏季河道叶绿素a浓度与通量均值分别为54.34 μg·L-1和84.7 t·d-1,显著低于2017年;②连通河道调水工程对改善受水水体的水质效果显著,除DTP外,梁溪河其余各形态氮、磷浓度2017~2019年整体呈下降趋势,说明调水工程将湖水外排后,对梁溪河水质有一定改善效果;③携带大量蓝藻水华颗粒物的湖水进入河道后,显著增加了河道颗粒态氮、磷等营养盐含量,2017~2019年梁溪河水体中氮、磷均以PN和PP为主,分别占TN和TP的62.5%和70.8%;④梅梁湾水体大量携带的藻颗粒未对连通的京杭大运河等其他河道产生水质影响,2019年8月京杭大运河水体中叶绿素a相较于6月下降了65%,说明蓝藻颗粒物未在运河中积累;⑤在湖泊藻情未能得到有效改观的前提下,调水携带的藻颗粒态会对连通河道局部河段水质和景观产生冲击.  相似文献   
814.
青海高寒草甸草地退化的遥感技术调查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遥感技术探讨了巴颜喀拉山北坡,青海省达日县段退化高寒草甸草地的成因、分布、面积和遥感判译标志,将研究区内高寒草地划分为5个类,2个亚类和3个退化草地型.重点分析了高山草甸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和遥感影像特征  相似文献   
815.
人类活动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尤其是苯系物(BTEX),不仅影响空气质量,还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室内苯系物具有浓度低、释放周期长及来源复杂等特点。由于活性炭(AC)优异的孔道结构和易调控的表面化学性质,采用活性炭吸附苯系物是封闭/半封闭空间空气污染控制的最有效策略之一。本文综述了封闭/半封闭空间苯系物的理化特征、活性炭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吸附苯系物的影响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活性炭物理结构、表面化学性质、苯系物分子结构和吸附条件。此外,还进一步探讨了活性炭再生技术,并展望了针对封闭/半封闭空间苯系物污染的活性炭吸附技术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816.
当前,中国外需增长放缓,内需难以补位,加强网络基建投资成为稳增长的重要政策选择。以此为背景,该研究结合“中国式分权”的分析框架,理论分析土地财政、土地融资与地方政府投向网络基建的互动影响机理,利用2006—2019年中国30省份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对三者间互动关系进行实证考察,并依此对“以地谋发展”模式进行再思考。结果表明:(1)土地财政、土地融资与地方政府投向网络基建间存在正向互动关系,且三者间互动关系呈现出明显的时空差异。(2)时间层面,2012年之前工业用地引资、土地融资与地方政府投向网络基建间形成正向互动关系,工业用地引资与土地融资促进地方政府投向网络基建。(3)区域层面,东部地区土地融资与地方政府投向网络基建间正向互动关系形成,土地融资助推地方政府投向网络基建;中部地区土地融资推动地方政府投向网络基建;西部地区土地财政、土地融资与地方政府投向网络基建间存在正向互动关系,地方政府投向网络基建除了土地融资的推动作用外,还受到土地财政的加持影响。基于实证结果,该研究提出政策建议:在未寻找到合适的替代方案前,不宜“一刀切”地全盘舍弃“以地谋发展”模式。在严格控制债务风险等问题下,依然需要...  相似文献   
817.
从福建长乐海域的表层海水中分离获得一株对中肋骨条藻具有高效溶藻作用的溶藻菌FDHY-C3,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菌株FDHY-C3属于交替单胞菌属(Alteromonas)。该菌株对常见的甲藻(dinoflagellate)、硅藻(diatom)以及针胞藻(raphidophyte)类的多种赤潮藻都有较高的溶藻作用,对中肋骨条藻溶藻效果尤为明显,72 h可达98.18%。溶藻菌FDHY-C3通过胞外分泌物间接溶藻;溶藻物质的溶藻特性不受反复冻融的影响,但是受酸碱性及温度的影响;溶藻活性物质具有被乙醇和乙酸乙酯沉淀的特性,为蛋白类物质,分子量为10~14 kD。  相似文献   
818.
铬渣应用于烧结炼铁工艺的研究及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烧结工艺对处理固体废物具有良好的适应性。通过用烧结、炼铁工艺 ,能有效地回收和利用铬酸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铬渣中的有效成分 ,并利用其在高温下的氧化还原反应 ,达到解毒目的 ,实现铬渣的资源化和无害化。  相似文献   
819.
近年来,气体扩散电极因可以使氧气/空气从外部供应到阴极表面,而不需要在电解质中溶解,在提高H2O2的电化学合成效率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该文以介孔炭为催化层材料,购买的商业碳黑和石墨作为扩散层材料制备电极。从产H2O2量和电流效率可以看出,当催化层为介孔炭且与PTFE乳液的比例为2∶1,扩散层为碳黑且与PTFE乳液的比例为1∶3时,在鼓气速率为18 L/h、电解质为200 mL 0.5 mol/L的Na2SO4溶液、电流密度为10 m A/cm2、初始p H值为11.0的条件下,能高效生成H2O2,60 min产H2O2量为47 mmol/L,且制作的空气扩散电极在数次使用之后,仍能保持良好的产H2O2能力。  相似文献   
820.
苏州水网黑臭警报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一、概述 苏州是河流比降很平缓的水网城市,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未经处理排入河道的工业、生活污水不断增长,水质逐渐恶化。近几年来,内外城河频频出现黑臭,从1978年至1985年期间有6年出现长短不等的黑臭期。黑臭多数发生在气温渐高水量较小(5月下旬至6月上旬)和夏季丰水期中的相对枯水期(8月中旬至9月上旬),尤其在雨量偏小的“干梅”季节更容易发生黑臭。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