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2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82篇
安全科学   145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47篇
综合类   252篇
基础理论   66篇
污染及防治   42篇
评价与监测   24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综述了我国汽车尾气污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着重阐述了我国汽车尾气的催化剂研制和催化净化器技术水平和现状,提出了我国汽车尾气污染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并探讨了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2.
介绍了超声波雾化脱硫除尘一体化废气净化技术,是国内首套同步解决烟气脱硫、除尘、脱硝(附带效果)问题的新工艺。其独创性地将超声波雾化装置引入工业废气净化装置中,配合自主研发的可再生循环使用的高效吸收剂,构成了独特的一体化工业废气净化处理系统。该系统在海螺水泥厂实际应用数据显示:与传统湿法脱硫工艺相比,该工艺能够显著提高脱硫效率,最高可达96%以上,除尘率可达80%,氮氧化物脱除率最高可达50%,可在脱硫的过程中达到废气同步净化的目的。同时,该工艺布局合理且占地面积小,不但适用于新建项目的废气处理需求,还适用于对原有老旧废气处理装置的升级和改造要求,未来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3.
为揭示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性质变化趋势,以黄土丘陵区10~45a的撂荒地为研究对象,分析撂荒后植被恢复过程中植物群落演变规律、土壤养分含量、4种酶活性变化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撂荒年限的增加,恢复过程中主要群落的演变为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hurica)+铁杆蒿(Artemisia sacrorum)→茭蒿(Artemisia giraldii)+铁杆蒿→白羊草(Bothriochloa flaccidum)+茭蒿,群落多样性指数整体表现为先增后减的趋势,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Poaceae)及豆科(Leguminosae)这3科占比从66. 67%降至50%,后上升到75%.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速效氮(AN)、速效磷(AP)与碱性磷酸酶(ALP)、过氧化氢酶(CAT)、脲酶(UE)与蔗糖酶(SC)这4种酶活性呈增加趋势,但增加程度不同,化学计量比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菊科、禾本科与豆科相比总科数、总属数、总种数及植物多样性,对养分和酶活性有更显著的影响,贡献率分别为72. 8%、69. 1%、66. 0%,且三大科对土壤酶的影响大于土壤养分,其中禾本科与豆科对养分及酶活性表现为正影响,而菊科表现为负影响.撂荒恢复过程中草地群落优势科占比的升高显著影响土壤酶的升高,并导致土壤养分变化.  相似文献   
84.
实验以七水硫酸镁及硫酸铝钾为混凝剂,十二烷基硫酸钠为浮选剂,研究了搅拌条件对酸性大红3R、还原深蓝BO混凝气浮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搅拌转速为100 r/min、搅拌时间为10min时,混凝气浮对酸性大红3R的去除效果较好,吸光度去除率为67.33%,色度去除率为69.23%;当搅拌转速为50 r/min、搅拌时间为10min时,混凝气浮对还原深蓝BO的去除效果较好,吸光度去除率为84.33%,色度去除率为99.70%。  相似文献   
85.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湿度对西北地区黄绵土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温度下,随着土壤湿度增加,土壤N2O捧放量增加;但土壤孔隙含水量(WFPS)为20.67%时例外.此时黄绵土对空气中N2O有吸附现象,即在低含水量时,黄绵土有可能是N2O的汇.在试验设计的土壤湿度范围内,15℃条件下土壤N2O排放的最大水分效应区间在49.18%~57.86%(WFPS)之间,20℃条件下在38.14%~49.18%(WFPS)之间,25℃、30℃和35℃时累积量湿区在20.67%~38.14%(WFPS)之间,即随着温度的升高,N2O的最大水分效应区间提前.土壤N2O累积排放量(y)动力学曲线符合修正的Elovich方程(P<0.01),随着湿度的增加,表观排放速率(b)增大,25℃、300C和35℃时,N2O初始排放量(a)也随着湿度增加而增大;15℃、20℃和25℃时,土壤湿度(20.67%~57.86%WFPS)对农田土样N2O排放总量的作用表现为线性关系,30℃和35℃时表现为对数关系.  相似文献   
86.
针对频繁出现的电梯事故,收集近两年电梯事故相关的情报类信息数据,采用统计分析、网络分析、决策树分析等数据分析技术,从时域和空域两个维度提取电梯事故的发生时间-区域-电梯类型-伤人情况-直接原因等元素进行多角度多组合分析,发现电梯事故的分布规律以及事故各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为电梯事故预防以及相关机构决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87.
本研究尝试采用我国已有的季风气候区底栖动物观测值(O)/期望值(E)比值模型,在无足够数量参照样点的情况下,建立淮河流域O/E指数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淮河流域典型水体底栖动物物种组成完整性现状.于2014年夏季(8月)和秋季(11月)分别调查了淮河流域20和25个典型水体的底栖动物和水质指标.O/E模型评价结果表明,监测点位在PC(Probabilities of Capture)0和PC≥0.5条件下,夏季和秋季的物种期望丰富度分别约为25和9.所有25个点位中,仅1个点位为健康,其余为一般或较差;模型控制自然梯度后O/E0和O/E50值均没有显著的季节性差异(p=0.565和0.229).环境胁迫因子(TN、EC、CODCr和p H)和土地覆盖数据(水体比例、湿地比例、裸地比例、森林比例和草地比例)对秋季O/E50和O/E50-null的解释量高于夏季,TN是能够解释淮河流域典型水体夏季O/E指数变异最多的环境因子,p H和CODCr是能够解释秋季O/E指数变异最多的环境因子.研究表明,在缺少有效参照点位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情况下,在淮河流域应用已经构建的季风气候区底栖动物O/E指数模型进行健康评价是比较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88.
瓷窑型遗址由于其埋藏浅、需要恒温恒湿等特点,对绿化的要求与其它遗址不尽相同。基于保护为主的绿化改造是瓷窑型遗址保护的重要内容。文章以长沙铜官窑遗址为例,在分析了长沙铜官窑遗址的植被组成、绿化现状以及现有植被对遗址保护的利弊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保护为主的绿化改造总体设想、主要对策措施和技术模式,希望为中国瓷窑型遗址的绿化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9.
湿法烟道气脱硫脱硝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发展的同时脱硫脱硝方法,是借助于氧化不容易溶解的NO到容易溶解的NO_2,或者利用水溶性亚铁螯合物作为一种催化剂加速NO的吸收,也就是亚铁螯合物能够与NO形成一个络合物而促进NO的吸收。或者应用水溶液中NO_x被溶解的SO_2还原形成N_2,N_2O或还原到氮化物如NOH(SO_3~(2-)_2、 NH_2SO_3~-和NH_4~+而除去,而SO_2被氧化生成硫酸盐。本文综述了湿法烟道气脱硫脱硝反应动力学和机理以及一些中间化合物形成与消失的过程。  相似文献   
90.
制备含少量贵金属Pt、Pd的不同Cu和Ce摩尔含量比(0:10,1:9,2:8)的催化剂,实验条件十加入CuO可以提高Pt催化剂的二效活性;加入Cu:Ce=2:8的CuO降低了Pd催化剂的顾效性能,然而Cu:Ce=1:9时可以改善Pd催化剂的三效催化性能。通过结构分析,认为CuO的存在可以提高d催化剂的比表面积,PdO的分散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