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10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28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添加剂对CaCO_3固硫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鉴于钙基固硫剂普遍存在固硫率低的情况,用CaCO3为主固硫剂,分别添加Na2CO3,MgO,Al2O3三种助剂,在ZCL型自动测硫仪上进行了不同温度、不同钙硫比(Ca/S)条件下的固硫试验。结果表明:Na2CO3对改善CaCO3的固硫效果最好,可以使固硫率提高42%;其次是Al2O3,MgO反而使固硫率下降。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和研究,解释了添加剂的作用机理:Na2CO3能增加固硫反应活性,并能提高扩散控制阶段的固硫反应率;Al2O3可以降低固硫产物的分解率;MgO使反应控制阶段固硫反应的有效接触面积下降。  相似文献   
42.
US/O_3/TiO_2/UV氧化处理苯胺废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采用US/O3/TiO2/UV氧化技术处理模拟苯胺废水,考察了各种技术组合对苯胺废水的处理效果以及技术组合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US单独使用对苯胺废水的处理效果较差,需要与其它技术联用;纳米TiO2/UV对苯胺废水的降解速度较慢,停留时间需保证纳米TiO2与废水污染物的充分接触,并且需要对纳米TiO2膜及技术参数进行优化以保证光催化的效果;技术组合中有O3时,COD的去除率有很大的提高;比较而言,US/O3/TiO2/UV技术组合对苯胺废水的处理效果最好。采用US/O3/TiO2/UV技术处理苯胺废水时,苯胺废水浓度的增加会导致COD去除率下降;废水pH值的增加会导致COD去除率轻微下降;随反应的进行,废水pH值会向4~6的区间靠拢;臭氧浓度要适中,过大或过小均会导致处理效率的下降;在优化条件下,该技术组合处理苯胺废水20min时的COD去除率达85%以上,60min时则达到96%。  相似文献   
43.
利用第三次森林清查(1984-1988年)中宝兴县数据,结合2005年TM遥感影像土地利用类型图土壤类型图,采用植被类型碳密度以及土壤碳密度经验值的方法,估算了宝兴县碳库以及自然生态系统碳汇。并收集宝兴能源消耗、土地利用变更、替代能源工程等人为因素的数据估算了宝兴县2005年的人为碳排放及碳减排放效应,从而计算出宝兴县总碳增汇效应,碳汇为452.80×106kg C,并分区定量、图形表示,为地方政府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4.
45.
基于阿什河2008—2010年水质监测和流量监测结果,利用改进的埃特金和相关性拟合插值法,补全监测条件限制造成的缺失数据,再利用基流分割法,估算阿什河面源氮和磷污染输出量,分析其污染特征。结果显示:阿什河进入松花江的污染负荷峰值一般出现在3—5月或者7—9月,主要由春汛或夏汛造成,峰值出现时污染来源以面源污染为主。2008—2010年阿什河面源污染输出量表现出TP减少,TN和NH_4~+-N增加的趋势。阿什河年均输出量TN约为5 436.6 t,NH_4~+-N约为3 057.8 t,TP约为554.8 t,其中,点源污染为2 775.8、1 440.7、250.8 t,面源污染为2 660.7、1 630.7、304.1 t,面源污染占总量的50%左右。  相似文献   
46.
自动进样及气体分流技术测定气体中非甲烷总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缪建军  吴鹏  於香湘 《干旱环境监测》2011,25(4):203-204,F0004
采用自动进样和气体分流技术,双柱双FID检测器气相色谱法测定气体中的非甲烷总烃,实现了非甲烷总烃的连续自动分析,同时一次进样即可得到甲烷和总烃的数据。方法的检出限为0.05 mg/m3,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在0.7%~1.8%内,非甲烷总烃的加标回收率为96.0%~98.5%。与传统手动进样法相比,本方法具有重复性好、操...  相似文献   
47.
王磊  苏本营  方广玲  胡钰  王玥  香宝 《环境科学研究》2017,30(10):1570-1579
为解决中石化大牛地气田天然气开采压裂返排液污泥(采气污泥)难处理的困境,在测定采气污泥成分和运用地累积指数法(Igeo)评估其环境风险的基础上,利用三种荒漠区常见植物[沙蒿(Artemisia desertorum)、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和苜蓿(Medicago falcata L.)],通过设计采气污泥与荒漠区土壤配比,开展天然气开采压裂返排液污泥用于荒漠区植被修复的可行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 采气污泥中各污染物组分含量相对较低,w(Cr)、w(Cd)、w(Pb)分别为35.187、0.181、5.502 mg/kg,PAHs(多环芳烃类)未检出;w(OM)、w(TN)也较低,分别为1.46%、0.32%,盐分含量为1.2%.② 重金属风险评估结果显示,Cr、Cd、Pb的Igeo值分别为-0.76、-8.69和-2.20,污染风险等级为清洁;Se和Ba的Igeo值分别为0.02和0.91,有轻度环境污染风险.③ 5%采气污泥处理能使土壤最大持水量、土壤保水能力和孔隙度分别提高了74.41%、14.29%和4.35%.④ 低浓度(2.5%)采气污泥处理能使沙蒿、黑麦草和苜蓿种子发芽率分别提高7.38%、3.61%和8.20%,高浓度(>2.5%)采气污泥对种子萌发则表现为抑制作用.⑤ 根据采气污泥对沙蒿、黑麦草和苜蓿株高、根长和生物量的影响,确定采气污泥适宜施用量分别为≤ 5%、≤ 2.5%、≤ 2.5%.研究显示,采气污泥用于荒漠区植物修复是可行的,但适宜施用量较低,可采取去污染物和筛选耐性植物等技术来提高其用量.   相似文献   
48.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的苯胺,对盐类及其用量、顶空温度等条件进行了优化。当加入5 g NaOH,80℃进行顶空时,苯胺在0.02~0.5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方法检出限0.002 mg/L,样品加标平行测定的RSD<5.0%,回收率>95%。方法操作简单,检出限低,适用于水体中苯胺的测定。  相似文献   
49.
50.
用玻璃纤维滤膜采集PM10 样品,测量苯并[a]芘浓度。结果表明,时间分布上该市大气中苯并[a]芘月均值浓度最大值出现在11月,最小值出现在7月,空间分布上,呈现工业区>商住区>风景区,浓度分布受降水及工业生产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