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00篇
安全科学   43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184篇
基础理论   18篇
污染及防治   44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采用环境友好的Fe~(2+)和零价铁(ZVI)作活化剂,活化过一硫酸盐(PMS)来降解水中酸性橙7(AO7).结果表明,在Fe~(2+)-PMS体系中,AO7的降解效果不佳,但通过添加适量的络合剂,AO7的去除率会大幅提高.ZVI在PMS存在下被腐蚀,并能够缓慢、持续不断地释放Fe~(2+).ZVI-PMS体系可以在比较宽泛的pH范围(3~9)有效、快速地降解AO7,并且在酸性条件下降解速率较快.淬灭实验结果显示,硫酸根自由基(SO_4~(·-))对AO7的降解起主要作用.除了Cl~-和高浓度(50 mmol·L~(-1))的NO_3~-能够促进AO7的降解外,其他水中共存的阴离子对AO7在ZVI-PMS体系中的降解具有抑制作用,而腐殖酸(HA)则无明显影响.AO7在超纯水中的去除率高于其他实际水体,但反应90 min后,污水厂出水过滤水和胶体浓缩液中的AO7去除率也可高达98.6%和87.6%,说明ZVI-PMS可能可以有效地去除含有较高DOC含量的污水中的AO7.利用GC-MS检测到辐照后溶液中有3种中间产物,推测主要是通过AO7偶氮键断键后的中间产物进一步氧化形成.此外,TOC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说明部分AO7被矿化.  相似文献   
32.
为了将NY3菌实际应用于处理高浓度含油废水,采用摇瓶试验方法,研究了含油废水的理化特性对NY3菌去除高浓度油的影响。结果表明,NY3菌能耐高浓度油,降解石油烃的最佳p H值为7.5,24 h对质量浓度为2 000 mg/L的高含油废水中烃类的去除率高达72%。适度的含盐量可提高NY3菌降解原油的能力,与未外加Na Cl相比,2 g/L Na Cl使NY3菌降解原油效率提高约20%。Sn2+、Ag+、Pb2+、Cd2+、Hg2+等均能对NY3菌降解石油烃的效率产生抑制作用,其中Ag+作用最明显,使NY3菌24 h烃降解效率降低约38.8%。硝酸铵为NY3菌降解石油烃的最佳氮源,外加3.71 g/L硝酸铵,24 h内对油的去除率高达81.75%。外加表面活性剂(SDS)使降解体系中NY3菌细胞数量减少,同时使NY3菌降解油的效率降低约43.5%。  相似文献   
33.
针对井下采煤产生的大范围岩移必然最终改变原有地表形态并影响坡面侵蚀特征及规律这一特殊性,从井下与地表相结合的新视角,结合彬长矿区水土流失特征和典型煤矿采矿条件,以采厚、地表坡面坡度等因素为变量,构建了20个不同类型的数值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并揭示井下采煤对地表坡面形态及侵蚀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第一,地表坡面坡度会随采厚增加而呈现增大的趋势,且自然坡度越大,坡度变化量越大;相同采厚条件下,坡度增大率与坡面自然坡度整体上呈负相关。第二,地表坡面坡长会随采厚增加而呈现减小的趋势,且自然坡度越小,坡长变化量越大;随采厚增加,地表坡面坡长减小率与自然坡度呈先正相关后负相关的关系,自然坡度为26.57°是拐点。第三,采厚的增加会提高地表坡面产流产沙的强度,加剧坡面侵蚀,这种效应在坡度较小的坡面更加显著;井下采煤引起地表坡面坡度的增大是产生这一规律的主因。  相似文献   
34.
选取钢铁企业用覆膜和未覆膜涤纶针刺毡滤料进行实验研究,测试了两种滤料的力学特性、耐腐蚀特性和过滤性能。结果表明:清洁的覆膜涤纶针刺毡过滤阻力比未覆膜涤纶针刺毡的阻力高8~10倍,但是覆膜涤纶针刺毡的最低过滤效率比未覆膜涤纶针刺毡的高49.9%;在20%、40%的H_2SO_4中浸泡24 h后经、纬向断裂强力和伸长保持率均维持在80%以上,在40%的NaOH溶液中浸泡24 h后的断裂强力保持率在8%以下,因此两种滤料具有良好的耐酸腐蚀性,但不适合在强碱条件下长期使用。  相似文献   
35.
污染物在下包气带非饱水条件下迁移转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一、前言 城市污水施于农田,其中的污染物可能潜入地下水中造成危害,为了控制这种现象的发生,有必要开展污染物在地下包括下包气带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以供制订有关标准的依据。  相似文献   
36.
废催化剂浸出规律的静态实验方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利用静态浸出实验方法对废催化剂中重金属在不同固水比和浸出次数条件下的浸出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实验发现浸出次数大于3次后,重金属的浸出浓度和浸出速率趋于稳定,同时固水比的增加也没有明显改变废催化剂中重金属的浸出。认为在浸取次数大于3次以后,随着表面溶质的溶解,浸出过程主要为内扩散所控制。  相似文献   
37.
为践行新时代总体国家安全观,推动我国应急管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升应急管理人才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分析诊所教育模式的本质与特点及其在法律高等教育等学科上的应用意义,探究美国应急管理高等教育的有益经验与最佳实践,剖析我国应急管理高等教育目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构建教育目标、人才综合能力、以及社会需求相统一的应急管理诊所教育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应急管理人才培养进入快速发展机遇期,传统教育模式存在教学与社会需求匹配度低、理论教学大于实践、综合职业素养不足、培养渠道与条件有限等掣肘问题;我国构建应急管理诊所教育模式是可行的、必要的、具有极高价值的;应急管理诊所教育模式与实践能力、跨学科能力、判断决策能力、创新创造能力、综合素养与职业道德等教育目标相适应,同时,满足就业与社会服务等社会价值,能够实现多方共赢;应急管理诊所教育模式可构建校内诊所、校外诊所以及独立诊所3种方式,各方式可设立综合诊所和专业诊所2种类型。  相似文献   
38.
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处理工艺原理的不同 ,分别介绍生化和物化处理技术、膜处理技术、土地处理技术和蒸发处理技术等处理工艺研究与应用的进展情况 ,同时根据我国填埋场渗滤液的产生特点和处理处置现状 ,展望了我国渗滤液处理工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9.
为简化微生物絮凝剂投加步骤,消除由于助凝剂添加而引起的环境二次污染问题,以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TA)修饰荷负电的微生物絮凝剂(~-54mV),从而获得荷正电的改性絮凝剂.实验结果显示,CTA与NaOH的摩尔比值是影响阳离子修饰效果的主要因素;阳离子修饰的的最佳条件为:10g微生物絮凝剂, 0.015mol CTA,20%含水率,CTA与NaOH的摩尔比为0.95,80℃反应2h后.在最佳条件下所得阳离子化微生物絮凝剂的Zeta电位可达+16mV,其对高岭土的絮凝率也由阳离子化前的60.5%上升至91%.由阳离子化絮凝剂的结构表征可知,阳离子修饰过程并未改变微生物絮凝剂的根本结构,只是在原微生物絮凝剂基础上引入阳离子基团,从而增加了絮凝剂整体分子量;同时,由于阳离子基团的大量引入,絮凝剂的结晶度增加,从而使其溶解度增加.将阳离子化前后微生物絮凝剂应用于去除铜绿微囊藻,当阳离子化后微生物絮凝剂添加量为40mg/L时,其对藻类的去除率超过98%;而未阳离子修饰的微生物絮凝剂对该藻几乎没有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40.
孙欣  聂百胜  余超  余金龙 《安全》2014,35(10):25-28
本文对国内近十年的重特大事故从其发生月份、时段、省份、行业四个方面进行了统计,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得出国内重特大事故发生的一般性规律,即每年的3、10和11月份为重特大事故高发期;每天的下半天发生重特大事故的概率要大于上半天;重特大事故主要集中在山西、贵州、湖南、山东、河南、广西等省;每年发生较多的事故类型是高处坠落、机械伤害,多是由交通事故引起,在重特大事故中,发生最多的事故类型是瓦斯爆炸、透水;每年发生事故最多的行业集中在道路交通事故和火灾事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