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02篇
安全科学   43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207篇
基础理论   15篇
污染及防治   45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122.
高水分蔬菜废物和花卉、鸡舍废物联合堆肥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以滇池流域的典型农业废物蔬菜、花卉废物和鸡舍废物为原料,进行了不同配比的联合堆肥中试研究.一次发酵采用温度反馈通气量控制的静态好氧堆肥系统,二次发酵采用周期性翻堆自然腐熟.在一次发酵阶段,堆体温度在55℃以上保持至少3d,最高温度达73.3℃,可有效杀灭致病菌;堆体含水率从75%降低到56%,多余水分得到快速去除;有机质从65%降低到50%,pH值稳定在8.二次发酵后堆肥产物的腐熟度和养分分析结果表明,产物稳定性好,养分含量高.通过堆肥工艺的优化控制,蔬菜废物、花卉废物和鸡舍废物联合堆肥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堆肥产品,废物还田能有效减少固体废物非点源污染、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23.
运用数理统计和Arc GIS空间分析方法,对甘肃省已列入国家级和省级的34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级别结构、类型结构、宏观区域分布、行政市域分布、沿流域分布等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级别呈"金字塔"结构,类型结构表现为集聚阶梯性特征,空间分布表现出主要以陇中和陇东地区为主,甘肃南部地区次之,河西地区零散分布的特征。此外,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空间分布同该省主要河流水系分布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4.
动态浸出模拟实验系统与静态浸出试验的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动态浸出试验--小柱模拟实验系统,研究在非饱和水条件下危险物质在填埋场中的迁移和浸出规律,并和静肪浸出实验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非饱和入渗条件下危险物质的浸出浓度要比静态浸出实验的结果小100倍左右,危险发的浸出速率也远小于静实验的结果,同时,危险物质的浸出速率随废物层饮水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125.
针对我国挥发性有机污染地块调查评估中存在的采样缺失、成本高及周期长等问题,选择华北地区某挥发性氯代烃污染地块为研究对象,采用现行调查方法与基于膜界面探针(MIP)系统快速调查技术联合使用的方式,现场完成场地钻探调查点位4个(土壤样品36个),MIP系统调查点位11个(验证点位4个),以研究MIP验证点位检测电信号值与其...  相似文献   
126.
渗滤液是一种难于处理的废水.论述了渗滤液中污染物的粒度分布.指出了不同粒度污染物中胶体态组分富含难降解有机物和重金属,其性质稳定,含量较高,对渗滤液的处理工艺选择和去除效果影响重大.最后对渗滤液的资源化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7.
废锌锰电池回收利用中的正交实验,研究蒸馏温度、系统压强和蒸馏时间对去除汞的综合影响;寻找去除汞的最优工艺条件.根据实验结果,使用真空蒸馏的方法处理锌锰电池优化的工艺参数为:蒸馏温度500~600℃,蒸馏时间60~80 min,系统压强3000~7000 Pa.  相似文献   
128.
利用含油碳酸钙污泥制备橡胶填充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中原油田含油碳酸钙污泥为研究对象,根据高分子理论化学和橡胶工程理论,论证了油田含油碳酸钙污泥开发含油橡胶填充剂的理论基础。经粉体加工,将含油碳酸钙污泥制备成实验用橡胶填充剂。通过橡胶工程实验及产品测试,结果表明,与正在使用的普通碳酸钙和纳米碳酸钙填充剂相比,含油碳酸钙污泥制备的填充剂对橡胶制品的性能没有明显的影响;在分散性、橡胶网状分子的交联性、磨耗、回弹性等方面,较普通碳酸钙和纳米碳酸钙的填充效果稍优。  相似文献   
129.
为分析基于液电效应的高压电脉冲致裂煤体效果,采用电脉冲应力波实验和微观观测方法对潞安矿区煤样裂隙发展过程及其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液电效应能明显致裂煤体,且作用次数越多,煤体裂隙密度越大、裂隙网络越贯通,同时煤体孔裂隙等结构薄弱部位的存在能促进裂隙的发育;液电效应对煤体作用可分为4个阶段,其中裂隙快速发展阶段是适合现场作用阶段;高压电脉冲通过液电效应产生冲击波和其他次生作用,且对煤体组成成分无影响;在现场应用中,应充分考虑煤体性质、钻孔布局等,采用“单点多次、多次连续、分段进行、全孔作业”的作业方式。该实验研究为基于液电效应的高压电脉冲技术应用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30.
疏水性有机污染物(HOCs)是环境中具有较大的辛醇/水分配系数(〖WTBX〗Kow〖WTBZ〗)的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吸附解吸过程是环境中HOCs迁移转化的重要途径之一。煤是近年来发现的在土壤及沉积物中非线性吸附特征的重要吸附剂之一,通过阐述原煤及富碳沉积物对HOCs吸附解吸机理,并重点分析影响原煤及富碳沉积物对HOCs吸附解吸过程的因素,包括吸附剂和吸附质本身,pH值、盐度和离子强度等环境因子,试途探究煤对HOCs吸附解吸的本质。由于煤的有机质含量、有机碳组成和空间结构等物理化学性质都明显不同于天然土壤和沉积物,因而对HOCs的吸附解吸过程也具有特殊性(如吸附过程一般为非线性,解吸过程的滞后性)。有关煤对HOCs的吸附解吸机理在微观分子角度的探讨、煤与吸附解吸过程中其他影响因子对反应体系的影响、煤对HOCs降解的环境风险评价等的研究还较少,今后需加强对这些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