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4篇
安全科学   31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82篇
基础理论   17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01.
本文了在测定BOD5过程中稀释技术,稀释水的质量等有关的要点问题,着重介绍了在实际分析BOD5的过程中确定稀释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2.
<正> 国际地球化学和宇宙化学学会(IAGC)将于1983年8月29日至9月8日,在日本三朝((?)取县)召开第四届国际水-岩石相互作用学术讨论会。学术交流将集中在以下七个方面:1.活动的地热系统;2.水-岩石相互作用在矿物资源研究方面的应用;3.水-岩石相互作用的实验和理论研究;4.水-岩石相互作用在环  相似文献   
103.
五氯酚和双酚A联合作用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端正花  郑敏  朱琳 《中国环境科学》2006,26(Z1):121-124
采用斑马鱼胚胎技术和毒性11配比及不同毒性配比的方法,对环境雌激素类物质五氯酚(PCP)和双酚A(BPA)进行联合毒性测试.结果表明,PCP和BPA在0hpf染毒且毒性效应配比11时,24h死亡表现为协同作用,72h孵化抑制率表现为相加作用PCP和BPA不同毒性效应配比时,6hpf染毒的24h血流障碍有拮抗作用存在,而0hpf染毒的32h囊肿表现有协同作用存在.并且,6hpf的联合作用与0hpf联合作用相比,24h血流障碍、32h血流障碍和32h囊肿这3种毒性效应都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04.
1997年9月,在喜马拉雅山中段希夏邦马峰北坡达索普冰川海拔7000m冰雪平台钻取14m冰芯一支。1990年以来冰芯中主要离子浓度的变化表明,现代环境事件在达索普冰川雪冰中有一定的记录。已有的证据表明1991年达索普冰芯中SO^2-4浓度的最高值最大可能是由海湾战争引发的1991年春季科威特油井燃烧污染物所致。冰芯中陆源离子(如Ca^2 和SO^2-4等)记录与我国西北地区春季沙尘暴具有某些相关性,其逐年变化趋势与新疆13个城市的降尘变化有一定的共性。  相似文献   
105.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军花  朱迎松  徐海辉 《环境科技》2005,18(Z1):134-13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所面临的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目前,在城市环境普遍受到重视的同时农村环境问题却被相对忽视.对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应对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6.
氚是氢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它不仅是重要的热核燃料;而且也是用途广泛的同位素示踪剂。天然氚是大气上层宇宙射线高能粒子与氧、氮作用生成的。氚原子通过光化学反应或交换反应变成氚标记水分子,与雨水一起降落到陆地、海洋。由于水的循环和转移,地表水、地下水及海水中都含有一定量的氚。热核试验以前,天然水中氚的浓度一般是很低的,通  相似文献   
107.
俗话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在如今的现实生活中,此现象愈发突出了。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家庭中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据有关资料表明,80年代进入家庭中的家电,现已进入老化期,更新换代已成必须,预计不出两年,一半以上的彩电、冰箱、洗衣机将被新品所取代,那么,旧的将如何处理?另据商业部门提供,近年家电频频添新,销售增幅却不大,其原因也与家庭中旧的耐用品无法实现第二次流通不无关系。尽管有些家电使用寿命为10至15年,而一些高收入,善于追潮赶浪的消费者,一般更新周期只在8年左右。那些尚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将如何…  相似文献   
108.
曹苏花 《福建环境》2001,18(2):29-30
阐述了环境保护带动金湖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9.
滇中亚高山5种林型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究不同森林类型林地土壤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垂直分布情况对评价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滇中亚高山地区5种森林类型(常绿阔叶林(Evergreen broad-leaf forest)、高山栎林(Quercus semicarpifolia forest)、华山松林(Pinus armandii forest)、云南松林(Pinus yunnanensis forest)、滇油杉林(Keteleeria evelyniana forest))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C)、全氮(N)、全磷(P)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垂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林型、不同土层深度土壤养分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存在显著差异,5种林型各层土壤中C、N、P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09-15.07、0.34-0.97和0.23-0.32 mg·g~(-1),各土层土壤C含量均表现为阔叶林针叶林;各土层土壤N含量除30-40cm外均表现为阔叶林针叶林;土壤P含量无显著差异。5种林型各层土壤C/N、C/P、N/P的变化范围分别为5.35-16.42、6.69-43.97和1.16-2.84,各土层土壤C/N均表现为云南松林和滇油杉林显著低于其他3种林型,C/P均表现为常绿阔叶林最高,N/P均表现为阔叶林针叶林。5种林型土壤C、N、P三者间存在显著正相关,阔叶林土壤C、N、P三者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而针叶林土壤C、N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土壤P与C、N之间相关性则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10.
氮沉降下鼎湖山森林凋落物分解及与土壤动物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南亚热带3种森林生态系统凋落物在N沉降下的分解动态及其与土壤动物群落的关系。选取季风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马尾松林建立野外模拟N沉降样地,实施四个处理组,对照(Control)、低氮(50kg·hm-2·a-1,LowN)、中氮(100kg·hm-2·a-1,MediujmN)和高氮处理(150kg·hm-2·a-1,HighN),利用凋落物网袋法,在18个月的时间内调查分析了凋落物分解过程及其中的土壤动物密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植被演替阶段对凋落物的分解速度存在影响,季风林凋落物降解速度显著性快于混交林和针叶林(P<0.05);18个月后,季风林各处理地凋落物残留率为0.05、0.14、0.13和0.17,混交林为0.64、0.56和0.62,针叶林为0.66、0.63和0.62。N沉降增加对凋落物分解存在一定影响。且这种影响与植被类型之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N沉降处理对季风林凋落物分解表现出了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且这种差异随时间推移愈益明显,但在混交林和针叶林内,试验后期凋落物分解受到了N沉降处理的促进作用。在试验后期,尤其是12个月后,凋落物网袋土壤动物密度在不同林地和不同水平N处理下体现了差异化发展趋势。在季风林内,N处理地土壤动物密度受到了明显的抑制;在混交林和针叶林内,低N样地动物密度显示了相比对照样地的明显优势,但在较高强度的中N处理地无论在凋落物的降解速率还是在动物密度上都与对照样地没有明显差别。文章认为,N沉降处理所产生的影响可能受环境N饱和程度的调控。文章还提出,在凋落物分解进程中,土壤动物群落具有“后期进入”特征,这对于进一步准确分析森林凋落物分解进程及土壤动物的贡献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