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63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蔡守秋 《环境》1998,(9):38-39
目前,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标准化管理等科学技术方法已成为将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相结合的主要工具,各种环境标准和其他有关环境无害技术的规范在环境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我们把科学技术手段和科学技术规范在环境法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的现象,简称为环境法的科学化、技术化即科技化。  相似文献   
12.
加强环境执法是搞好环境保护的基本前提,执法实践离不开法学原理的指导。学习现代环境法学的基本知识,对加强环境执法大有裨益。为此,本刊特别邀请我国著名的环境法学者、中国法学会理事、国家环保局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蔡守秋教授主办现代环境法系列讲座,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14.
由于历史形成的经济、科技、文化、法制方面的差距等原因,以往讲的环境法发展史主要是工业发达国家的环境发展史,很少涉及或提到发展中国家在环境法发展史上的地位和贡献。其实,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环境法发展史上起着重要作用、具有鲜明特色,随着时代的进步,他们对环境法的贡献和作用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5.
建立环境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的法律制度,是当代社会进入生态文明时代和信息时代的一个重要象征。2012年8月2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该草案增加了有关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环境参与的内容,这引起了社会各界和学界的关注和热烈讨论,本文拟结合《环境保护法》的修改,对环境信息公开和环境公众参与的立法进行学术探讨。  相似文献   
16.
案例一武汉市汉阳童车厂与汉阳县石城村联营电镀作业,由于排放电镀污水污染了当地群众饮用水源,群众反映十分强烈。根据该联营体的生产违反《环境保护法  相似文献   
17.
欧盟于2004年3月通过了一项预防和补救环境损害的环境责任指令,鲜明地将"环境损害"这一定义规定在该指令中,并且针对环境损害规定一系列预防和补救措施,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审视国内相关理论和立法,具有一定的滞后和欠缺.鉴于环境立法具有相当强的可借鉴性,围绕该指令进行相关理论和立法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蔡守秋 《环境》1998,(2):20-20
环境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环境领域的行为规范、秩序规范,它不是某个理论家或法学家的理论观念或理论体系,但它与环境法学理论具有密切的联系。当代环境法的发展,既有来源于实践的动力,也有来源于理论的动力。在环境法产生和发展的初期,环境法的理论性不够强或者说缺乏成熟的理论指导。随着环境保护事业和环境法的发展,具有特色的环境法学理论日益成熟,对环境法制建设的影响和理论指导作用越来越明显。本文将环境法的这种变化简称为环境法的法理化。环境法的法理化主要是指环境法开  相似文献   
19.
不良环境行为(环境侵害)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良环境行为的特性,分类,数学-经济分析,应用进行深入而扼要分析,为研究,引导和控制不良环境行为提供分析工具,从而选择调节控制手段及组合,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20.
环境政策作用机制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环境政策作用机制是环境政策有效调控的前提和核心。应准确理解环境政策作用的背景、成因、过程、作用机制、效应动态、演变规律等,了解环境政策副作用和变形的生成一演变规律,了解政策副作用形成机制、传导机制、积累发展机制、作用机制,才可能准确预测环境政策所引发的变化,才可能准确有效地设计开发政策工具和调控机制,有效地进行环境政策调控,提高环境政策的预见性、准确性、操作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