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5篇
安全科学   5篇
综合类   65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人粪尿污水的厌氧净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粪尿污水是生活污水中污染物的主要贡献者,它的单独净化处理是污水分散处理的重点和核心之一。但目前高浓度粪尿污水的单独处理技术尚有待研究。文章采用114LUASB反应器、以啤酒厂UASB反应器内的污泥为接种污泥,研究了在30℃条件下连续日处理413L和间歇日处理118L粪尿污水的净化效果,探讨了UASB用于人粪尿污水处理的可行性。UASB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控制在6.65h,连续运行结果表明,在SLR从0.36kgCOD(/kgVSS·d)逐步增加到2.29kgCOD(/kgVSS·d)的过程中,COD的去除率稳定在88.82%~96.84%。3d左右的负荷冲击不会导致反应器处理效果明显下降。未经沉淀预处理的高SS对反应器净化没有不良影响。间歇运行结果表明,出水COD浓度较连续进水时低。  相似文献   
62.
浑河底泥反硝化厌氧甲烷氧化菌群落结构时空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在反硝化厌氧甲烷氧化反应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Candidatus Methylomirabilis oxyfera(M. oxyfera)在河流底泥环境中的时空变化特征,利用克隆文库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考察了浑河流域部分底泥中M. oxyfera-like的16S rRNA和pmoA功能基因的多样性及丰度. 结果表明:从浑河上游至下游丰水期各采样点底泥中M. oxyfera-like的16S rRNA的多样性无明显地域性差异,其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独立操作单元)数变幅不大;pmoA功能基因的多样性则存在较为明显的地域性差异,上游采样点A(章党大桥)底泥中OTU数为5,下游采样点E(三岔河大桥)底泥中仅为1. 采样点A底泥中M. oxyfera-like的16S rRNA和pmoA功能基因的多样性均存在一定的季节性差异,平水期16S rRNA和pmoA功能基因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48和2.19,在各期中最高;而枯水期时二者均最低,分别为0.83和1.26. 丰度分析结果显示,所有采样点底泥中M. oxyfera-like的16S rRNA丰度均表现为平水期(2.42×106~1.74×107 copies/g)(以干质量计)最高、枯水期(2.87×104~4.19×106 copies/g)居中、丰水期(1.29×103~2.04×104 copies/g)最低,说明浑河底泥中M. oxyfera-like的丰度亦存在一定的季节性差异.   相似文献   
63.
聚乙烯醇(PVA)固定化反硝化菌的脱氮特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PVA包埋反硝化菌,研究了其脱氮特性并与未包埋菌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相对于未包埋反硝化菌,包埋菌进行废水脱氮时的最适宜pH值及温度未变,为pH=8和30℃,但在外界环境超出最适范围时,表现出明显的耐受性,尤其是在低温(10℃)下。另外包埋菌在低浓度DO或高浓度NH+4存在的条件下其脱氮活性均远高于未包埋菌。  相似文献   
64.
高架连续点源污染物排放落地浓度是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主要内容。由于大气污染物扩散明显受气象条件尤其是风速的影响,而现有预测模型中对于风速的取值都是按经验值来确定的。通过分析在不同气象和烟源条件下,平均风速的计算方法对烟羽抬升高度以及最大落地浓度产生的影响,与实测值相比较确定了风速取值的合理方法,缩小了预测偏差。  相似文献   
65.
污泥水解酸化过程中污染物的释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爽  袁林江  王振 《环境工程学报》2009,3(7):1316-1320
为了回收利用污泥中的有机物、氮和磷,研究了将厌氧污泥接种到吸附了污染物质的剩余污泥中,对污泥水解酸化的促进以及污泥中微生物所摄取污染物质的释出规律;揭示了厌氧条件下发酵时间、污泥量、pH和热处理对污染物释出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24 h后污染物被大量释放出来;在发酵时间为24 h条件下,污染物释出量与污泥质量成正比;吸附了污染物的剩余污泥相对含量越高,释磷量越大;污泥厌氧发酵时,碱性条件下有机物和正磷酸盐的释出量大于酸性条件,加碱调高pH可有效促进氨氮的释出;对吸附了污染物的剩余污泥进行短时热处理可有效缩短其厌氧发酵时污染物的释出时间。结果表明,控制污泥厌氧水解发酵条件可以促进污染物的释出,有利于下一步的回收。  相似文献   
66.
在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中,与微生物接触的阳极自身电场环境就可能会对产电菌的生长和代谢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到MFC产电效能。为探索阳极电势的作用,本研究在微生物燃料电池的阳极室中通过设置附加电路来人为改变阳极电势,考察了阳极电势对MFC产电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阳极电势在-380 mV降低到0 mV过程中,MFC输出功率提高。当阳极电势小于200 mV时,COD去除效率在60%~73%之间变化不大。较低或较高的阳极电势均可增加电池的库伦效率。阳极电势处于-380 mV到0 mV下,厌氧微生物主要以丙酸型发酵为主,产生大量乙酸;COD的分解和利用是分阶段进行的。不同阳极电势下MFC内阻变化主要受浓差内阻影响。阳极电势为-200 mV时欧姆内阻最低,但电化学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67.
采用西安市第四污水处理厂A2/O系统中的絮体污泥为接种污泥,在连续流传统活性污泥系统中进行了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研究。当系统温度为25~27℃、沉淀时间为2 h、溶解氧为4.2 mg/L、搅拌速度为240 r/min时,系统可培养出粒径为0.5~1.5 mm的颗粒污泥,扫描电镜结果显示,颗粒污泥主要由球状菌和杆状菌组成,此外还存在少量的丝状菌。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反应器的形式和沉淀时间,水力剪切力和接种污泥中的丝状菌对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影响更大,胞外多糖的产生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8.
以啤酒厂废水处理厂UASB中的厌氧污泥为种泥,葡萄糖为基质,研究了厌氧序批式反应器产氢。控制反应器内pH为4.0~4.5,温度为(36±1)℃,水力停留时间为8 h,当进水葡萄糖浓度为4 000 mg/L,容积负荷为12 kg/(m3.d)条件下,该厌氧序批式反应器实现了连续高效厌氧产氢。生物气中的氢气含量约为48%~53%,基质产氢率为1.1 mol/mol葡萄糖,COD去除率为15%~25%,最大比产氢速率为84.5 mol/(kg VSS.d)。液相末端发酵产物中乙醇和乙酸的含量占液相末端发酵产物总量的80%以上,表明该反应器内进行的是乙醇型发酵厌氧产氢。厌氧序批式反应器完全可以实现连续高效厌氧产氢,比较适用于日处理量较小的高浓度含糖废水。  相似文献   
69.
应用FCM-qPCR方法定量检测水中常见病原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对水体病原体的研究主要是通过监测粪大肠杆菌作为指示,然而研究表明粪大肠杆菌与水中病毒和细菌病原体呈现出较差的相关性.因此,选取水中典型病原体并对其进行定量检测是当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此本研究建立了流式细胞术和定量PCR联合使用方法,用于快速获取水环境中总病毒、细菌以及几种典型病原体(大肠杆菌、军团菌、腺病毒、贾第虫和隐孢子虫等)的浓度水平,并将该方法应用到污水处理厂进出水及受纳河流上下游的病原体检测中.结果表明,该污水处理厂对总细菌和总病毒以及几种典型病原体都具有较高的去除率(93%);污水处理厂排水对受纳水体病原体浓度水平基本没有负面影响.研究为评估污水处理厂处理效果及排水对受纳水体的生态影响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0.
采用不同废弃物制成磷吸附填料来去除受污染水体中的磷。考察了水泥块、红砖、煤渣、海蛎壳及火山岩5种废弃物对近海域污染水体中磷的吸附性能,并对其机理进行解析。结果表明,水泥块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具有较高的除磷潜能,但其孔隙率较小,易被堵塞;而红砖块具有较大的孔隙率,可改善水力条件。在无盐度和盐度为30‰条件下,考察了填料除磷效果,结果表明,5种填料对磷的去除效果排序为:水泥块>煤渣>红砖>火山岩>海蛎壳;其中水泥块和煤渣的除磷效率分别达99.37%、99.0%和97.3%、94.6%,盐度对其除磷有较小的抑制作用;水泥块用作除磷填料最佳HRT为0.5 d,出水磷浓度达Ⅴ类地表水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