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9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7篇
基础理论   20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采用食下毒叶法、药膜法和点滴法测定丁烯氟虫腈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并进行了急性风险评价。食下毒叶法结果表明丁烯氟虫腈对蚁蚕、2龄、3龄、4龄和5龄起蚕的摄入LC50值(96h,下同)分别为280(227~343)、578(507~652)、3612(3178~4139)、6790(6045~7875)、7151(5932~8705)mg·L-1,均大于200mg·L-1,属于低毒级;桑叶浸药时间为1s、10s、1min、10min和60min时,丁烯氟虫腈对2龄起蚕的LC50值分别为789(690~913)、578(507~652)、443(382~499)、396(349~447)、254(222~285)mg·L-1;家蚕在丁烯氟虫腈药膜上爬行10、30和60min后,对2龄起蚕的接触LC50值分别为101(86.8~131)、66.7(61.7~74.1)、60.9(51.0~83.4)μg·cm-2,对3龄起蚕的点滴接触LD50值为76.2(70.2~84.9)μg·larva-1。急性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丁烯氟虫腈对蚁蚕具有中等风险性,对其他龄期家蚕为低风险。因此,丁烯氟虫腈对家蚕的急性毒性和急性风险均较低。  相似文献   
22.
江苏省水稻秸秆资源量及其可收集量估算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江苏省23个主要水稻品种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品种类型、种植方式和单产水平的水稻进行取样调查,分析不同生产条件下的水稻草谷比及不同留茬高度下的秸秆可收集量,结合相关统计资料估算江苏省水稻秸秆资源量及其可收集量。结果表明,水稻草谷比在不同品种类型间差异较小(0.98~1.03),不同种植方式(0.80~1.19)和不同单产水平(0.83~1.12)间差异较大;当留茬高度为5、15、20和25 cm时,水稻秸秆可收集系数分别为0.815~0.868、0.668~0.732、0.600~0.669和0.533~0.618,水稻秸秆可收集量分别为1 352.16×104~1 458.09×104、1 145.70×104~1 228.13×104、1 043.20×104~1 121.52×104和951.37×104~1 021.30×104 t。估算得到2009年江苏省水稻秸秆资源量(以干质量计)为1 585.93×104~1 704.92×104 t,比传统方法的估算结果高2.45%~10.14%。江苏省水稻秸秆资源丰富,可收集量主要受留茬高度和种植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
高温干发酵对互花米草产气和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互花米草的疯长已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厌氧发酵提供了一种资源化的解决途径.通过渗滤床高温、干式发酵互花米草,考察其产气特性;并通过元素分析、X-ray和FT-IR分析,考察干发酵及预处理对互花米草物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60 d高温干发酵互花米草,累计产气量为280.9 mL/g VS(0℃);总TS与VS去除率分别为...  相似文献   
24.
改进型曝气生物滤池对生活污水氮去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下向流中部曝气的运行方式,对生活污水进行了处理,考察了气水比、有机负荷对生物滤池的去除效果及其沿程生化特性。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为8 h,气水比为10∶1条件下可获得最佳的处理效果,COD、TN和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5%、48.6%和69.4%。进水有机负荷增加,COD和NH4+-N的去除率下降,TN的去除率可达60.5%。结合理论分析,对脱氮性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5.
在安防行业,很多人对摄像机、报警器、楼宇对讲等产品应该是最为耳熟能详的,而对于线缆一些人可能还停留在这样的认识中:"一根线缆,就几根铜丝,包了一层塑料,很简单,能有什么技术含量!"事实上,当你真正了解线缆的诸多应用与其在系统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时,  相似文献   
26.
三唑酮对斑马鱼和稀有鮈鲫不同生长阶段的急性毒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三唑酮对鱼类不同生长阶段的毒性效应,以斑马鱼和稀有鮈鲫为测试生物,检测了三唑酮对斑马鱼和稀有鮈鲫不同生长阶段的急性毒性差异。研究发现,三唑酮对斑马鱼和稀有鮈鲫胚胎为低毒,其96 h-LC50值分别为21.1(14.4~31.0)和14.2(9.65~20.9)mg·L~(-1);高浓度的三唑酮对斑马鱼和稀有鮈鲫胚胎的孵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染毒96 h后,23.7 mg·L~(-1)三唑酮组斑马鱼胚胎的孵化率为4.17%,22.5 mg·L~(-1)三唑酮组稀有鮈鲫胚胎的孵化率为33.3%。三唑酮对斑马鱼仔鱼、幼鱼和成鱼为低毒,其96 h-LC50值分别为24.8、21.3、13.1 mg·L~(-1),三唑酮对稀有鮈鲫仔鱼、幼鱼和成鱼为中毒,其96 h-LC50值分别为9.96、7.89、6.89 mg·L~(-1)。因此,三唑酮对斑马鱼和稀有鮈鲫不同生长阶段的毒性效应排序一致,毒性从高到低顺序依次为:成鱼幼鱼仔鱼。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斑马鱼,稀有鮈鲫对三唑酮的毒性作用更为敏感,三唑酮对稀有鮈鲫不同生长阶段的毒性均高于斑马鱼相应生长阶段的毒性。  相似文献   
27.
环境文化,是特定时期和地域条件下的人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所形成的特定的行为模式、习俗、习惯、价值观念、语言符号等的复合体。其核心是环境价值观念,表现为人们的环境行为方式、风俗习惯,  相似文献   
2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对徐州市大气颗粒物中优控的16种多环芳烃(PAHs)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萘、芴、苊等低分子量芳烃的含量相对较低;苯并(g,h,i)苝、茚并(1,2,3-cd)芘、苯并(k)荧蒽、苯并(a)芘等高分子量芳烃的含量相对较高;含量最高的单体为荧蒽,占待检的16种PAHs的19%以上。不同环数多环芳烃含量大小顺序为:4环〉5环〉6环〉3环〉2环。可吸入颗粒物(PM10)中苯并(a)芘和∑PAHs在不同功能区的分布特征大体上一致,并呈现一定规律性:交通干线区〉工业区〉风景文化区〉居民区〉新城区。由此可以初步认为徐州市区PM10中的PAHs主要来源于燃煤和汽车尾气。  相似文献   
29.
近年来农药复配使用成为普遍现象,它对生态的危害是否有别于农药单独使用?采用OECD人工土壤法,通过急性毒性、回避行为及抗氧化酶(CAT、POD、SOD)活性3个生态响应水平,研究三唑磷和氯氟氰菊酯对蚯蚓的联合毒性效应。结果表明:三唑磷对蚯蚓7 d和14 d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31.1 mg·kg~(-1)和122.0 mg·kg~(-1);氯氟氰菊酯对蚯蚓7 d LC50和14 d LC50分别为897.9 mg·kg~(-1)和656.7 mg·kg~(-1)。2种农药按毒性比1:1复配,表现为协同作用。三唑磷和氯氟氰菊酯对蚯蚓48 h的半数回避浓度(AC50)分别是41.6 mg·kg~(-1)和6.0 mg·kg~(-1),两者亦表现为协同作用。经2种农药单独处理,蚯蚓体内CAT活性呈现轻微上升后下降,而POD和SOD活性无明显变化;复配导致POD活力显著上升,而CAT和SOD活力则显著下降。研究表明:三唑磷和氯氟氰菊酯复配呈现协同作用,增强彼此对蚯蚓的毒性作用,增大土壤生态危害风险;联合效应的产生与其阻断神经传导这一共同靶标有关。  相似文献   
30.
影响滑坡发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各因素之间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且不同因素对滑坡发育的贡献有很大差异,要准确合理地进行区域滑坡危险性评价,首先必须对各致灾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分析,合理选择参加评价的关键因素。针对这个目的,提出了综合考虑滑坡敏感性综合指标(IEL)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P)进行关键因素筛选的方法。首先采用百分比分段的方法进行致灾因素数据的类别划分,然后分别计算各致灾因素的两种指标大小,综合考虑两种指标以实现滑坡关键因素的筛选,当IEL和P指标都满足条件时,才能归入到关键因素中。将该方法应用于庆元地区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获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筛选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